很多人的脫發焦慮來源于,看到頭發從頭上脫落的那個瞬間。不是主動脫落,而是檢驗性質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手,抓一下,沒有掉頭發,表示懷疑。再抓一下,用指縫用力拉扯,有一兩根,那一刻其實很復雜。一方面驗證了自己正在脫發的事實,自己的猜測正確,Binggo!另一方面,又恨沮喪,我的天吶我在脫發啊,我會不會變成禿子?!
相信很多脫發患者(找不到比患者更合適的)都有這樣的經歷,和我一樣。有段時間,我也患了這種名叫“拔毛癖”的病,這是不停的用手拉扯自己頭發的一種自殘行為。用渴望的心情盼著頭發掉幾根,這種心情只有每天跟我一樣薅頭發的人才能體會。
直到最近幾天,我看到了一本書《皮膚的秘密》,才意識到,自己曾經把自己拔成了禿子,這一定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脫發成因。
是不是每個脫發的人都想時不時的用后捋一下頭發?根據不完全調查,答案:是的。所以防脫第一條: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薅頭發自殘,就能減少脫發。 這從我建的社群“戰脫特訓營”里的反饋就很明白了,脫發的人 ,因為在意自己的頭發,總是不停的用手指頭縷頭發,結果就不知不覺變成了自殘。這跟長痘痘的人總是管不住手用手擠痘痘是一個原理。
每次我從頭上抓頭發時,都能夠把我帶到青少年時代。高中三年級我有一個同桌,她就是那種各個方面都很有不錯,但是壓力很大的女孩子。上課我總見她不停地用指梳頭,一遍又一遍,然后總有頭發掉下來,一根根碼整齊,到書本上。 不管是上早讀還是在晚自習,隨時都可能見她拔頭發。
后來有一天我們就聊天,她說自己失眠睡不好,半夜總是拿著手電筒在被窩學習。因為明年就要高考,害怕考不好,也害怕考太好沒錢交學費。所以壓力很大,總是掉頭發。
我當時理解有限,畢竟我衣食無憂,根本不知道壓力是什么。 學習的壓力?不知道為什么從來沒有。正是沒有那個壓力,所以我沒有考上好學校吧。 作為一名高中生,吃睡如果都有障礙,必然會影響學習。假如再有一點其他壓力,那別提了,小孩子的承受力真的有限。
現在,站在一個工作強度不是很大的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高中生活,真心佩服人類的潛力無窮,每天竟然可以高強度學習14個小時。
既能夠理解高中生因為壓力造成的身心健康問題,也能夠理解這些問題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再會一臉迷惑的問回去:你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很不正常,我就不這樣,balabala沒有一點同理心。
所以,很多人從頭發上薅頭發下來這樣的自殘行為,從20歲左右就開始有了。大部分都和壓力相關,后來才慢慢發展成一個壞習慣,手賤停不下來。
人生的競賽實在太多了,需要面對父母的期待,需要謀一份體面的職業,需要為整個家族增光彩,需要成功,需要在朋友同學眼中有面子。更多的是被裹挾著前進,屬于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很少。
不幸的是,很多人對壓力反應很敏感。不光是內心感受,反應到身體上就是皮質醇分泌增多,頭腦混亂,睡眠障礙,以及皮膚和消化道問題。其中最讓人焦慮的就是脫發。
作為一名脫發經驗值很豐富的養發專家,我希望幫助更多的人消除脫發帶來的焦慮。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脫發問題本來就非常棘手。更何況我不可能每個人都每天盯住。
需要被盯的人,其實根本不關注自己的頭發,先禿著也很好。等到自己有意識了再用心關注。才有效果。任何時候任何事都要自己真正的關注,才會有效果。
統一大家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就很重要。為此我錄了音頻和視頻課。 為的就是科普和演示效果。組織的社群內,大家都堅持的不錯。
很硬核的知識,其實已經說過很多了。不能因為手賤,削弱養發的成果。其實只要是不焦慮了,對頭發沒那么緊張了,并不會每時每刻都想著頭發的。
不過說這些都沒有用,只有切身感受頭發確定性的能越來越濃密,恢復到巔峰發量。才會真正不關注頭發。
一個有錢人不會天天查看銀行卡的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