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附加條件的,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信任卻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這是電視劇《小舍得》里面的金句,也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道理都懂,但是要做到可不容易。
最近在看這部《小舍得》,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名字要叫小舍得呢?看了以后我才知道,不懂舍得的人,活得太累了。
上學的時候,我們比成績;工作之后,我們比工資;生了娃以后,孩子就是我們堪比的對象。“攀比”二字,正是當代人的痛點,唯有舍得和放下,才能化解我們的焦慮。
開局的一場家宴,映照現實修羅場
劇情簡介:《小舍得》是由檸萌影業出品,風火石文化、長江文化聯合出品,魯引弓原著,黃磊任藝術總監,周藝飛編劇,張曉波導演,徐曉鷗任總制片人,宋佳、佟大為、蔣欣、李佳航領銜主演,張國立特別出演的電視劇。該劇主要講述了南儷、夏君山和女兒夏歡歡、夏超超,田雨嵐、顏鵬和兒子顏子悠等“小升初”階段中國家庭的故事。
劇情一開始,張國立在劇中飾演的南建龍,通過手機直播再看外孫女的表演,外孫女得了第一名,他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喜悅,于是便邀請女兒宋佳飾演的南儷到家里吃飯。一起被邀請的還有他另外的一個“女兒”準確來說是繼女田雨嵐到家里吃飯。
因為南建龍的一句話,后媽在家忙壞了,買菜做飯一個人全包攬,一大桌子精美可口的菜肴。
做媽媽不容易,做后媽更不容易,不信你看。
南建龍迫不及待地跑到門口去迎接孩子們,這個后媽,趁著做飯的間隙,他趕緊從鞋柜里取出女兒女婿和孩子們的拖鞋,其中一雙最高檔的拖鞋,她是給老南的女兒南儷準備的。
孩子們都到了,后媽親自彎腰把精美的拖鞋放在南儷的腳邊,南儷卻連正眼都不愿意看一眼她。
對比南儷的熱烈歡迎,那就是田雨嵐一家的沒看見,大家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南儷和南儷的孩子們身上,包括這個后媽,寧愿讓自己的女兒吃虧,也要討好老南的女兒。
這就是后媽呀!誰叫他們母女擠走了原配子女呢?后媽難當,從進門那天起,矛盾就在不斷地積累。
“家宴攀比”映照現實修羅場
一大桌精美可口的菜肴,兩個長輩,兩個女兒和兩個女婿,外加3個懂事的外孫,多么熱鬧而幸福的一家人啊。
可是,事實沒那么簡單,好戲正在悄然開始。
在現實生活的聚餐中,三姑六婆說著“關心”你的話語;同事之間暖心提醒;朋友相互噓寒問暖,實際上就是一場若隱若現的攀比。
老南的這場家宴也是如此,他們開始比孩子,比教育。
老南夸自己的親外孫女兒得了第一名很棒,大家都在夸歡歡,可是繼女田雨嵐趕緊接話,夸自己的兒子在學校次次考第一,在夸自己孩子的同時,還不忘順帶貶低了一下歡歡學習不認真,數落南儷不關注孩子的學習。
大人之間的斗爭,孩子卻成了攻擊對象。
老南讓孫女當著當人的面表現唱歌,田雨嵐卻不依不饒地讓兒子被圓周率,在這個飯局上,孩子成了“小丑”,孩子成了大人們的攀比對象。
在這個歡聚時刻,有誰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田雨嵐一個勁兒地夸一個貶一個,南儷終于忍不住了,直接懟過去:原生家庭很重要,我們家孩子就沒有那種匱乏感,幾代人用不著攀附著誰。
這句話,話中有話,說的不正是田雨嵐和她的媽媽嗎?
這場“家宴攀比”映照著現實修羅場。這個重組家庭,人際關系錯綜復雜,在場的人與人之間有多重關聯,誰都有說不出來的痛,誰又饒過了誰?
劇情真實接地氣,卻直接生活中的痛點
在這部電視劇的開頭,體現出了兩種教育,一種是“快樂至上”,別人口中的好媽媽,另一種是“素質教育”,別人口中的好孩子。這不正是生活中父母的痛點嗎?也是大多數年輕父母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教育孩子是當代父母最大的難題,逼著孩子學習吧!感覺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快樂教育孩子吧!卻處處遭人排擠,在應試教育的情況下,不是你想快樂教育就能快樂教育的。現實生活中的父母有太多的無奈。
“攀比”教育,孩子是受害者
父母的“攀比”,比孩子,比較教育,比吃喝拉撒等,比來比去,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在飯桌上,歡歡和子悠都哭喪著臉,誰想過他們的感受嗎?
不要再“比”了
比吃穿,拼的是父母,比成績,拼的是孩子自己。
沒有人比得過“別人”
不管你多么優秀,比你優秀的人還有很多所以請不要比較。孩子最討的話語: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多厲害呀!你怎么這幅德行?你一定要超過他,不然對不起爸媽的辛苦。
孩子很累,沒有有人比得過“別人”,要比請和昨天的自己作比較,只要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就知足了。
小的時候輸不起,長大了也贏不了
這是父母的通病,從小父母就告訴孩子,一定要贏,不能輸。小時候孩子“輸不起”,長大了也贏不了。
“輸不起”的孩子,最直觀結果就是:脾氣差,小伙伴都不跟他玩了,影響孩子的社交;另一方面,孩子心氣高,受到一點打擊和挫折就容易喪失信心,一蹶不振,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會對別人的成功產生妒忌心理,長此以往,長大了人格品行容易受到不良影響。
孩子輸不起的背后是家長太想贏
白巖松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在《小舍得》里,田雨嵐的孩子,數學考了班級第4名,總分86分。所有人都告訴田雨嵐偶爾一次失誤很正常,但是田雨嵐卻不依不饒,她覺得是老師漏題,結果引起了一場大風波。
田雨嵐有多么想贏,娘家沒位置,婆家沒地位,唯有逼著孩子成績好,她才能贏。
家長太想贏了,害怕孩子輸,長大了也贏不了。
寫在最后:
如今教育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痛,比來比去,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請不要再和別人“比”了,給孩子一個健康有愛的生長環境吧!
“攀比家宴”一波接一波,家長何時才能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