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倆別見了!這段時間打擾了,希望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姑娘,好運吧!”這是我留給他最后的一句話!
先介紹一下他,他是我的不知道第幾個相親對象了,未曾見面,我們在虛擬的世界里相處了兩個月,直到最后一刻我才明白或許這兩月里他只是用他的禮貌去維持兩個人的關系。
他跟我說過,咱倆之間確實差點兒啥,做朋友真的蠻好的,其實我一直想找你見見,可是想的時候我都有事了,我覺得咱倆不太適合做夫妻!
我先不論我倆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我只想趁著這件事情聊聊愛情中的感覺和所謂的合適。
我在看到他發的這段話后,我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我比你相信感覺,這就是我為什么一直單身的原因,直到去年我才真正的明白根本不存在天生就合適生活的兩個人,都需要適應,需要磨合。我根本不確定你是不是我要找的人,我之所以在你很被動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兩個月之久,那是因為我覺得還算有眼緣,我不想錯過任何一個能夠讓自己幸福的機會罷了!我想褪去相親的外衣,我很難跟你做朋友,即便我從來都不認為,我們兩個人會有怎樣的緣分,會走到怎樣的程度!見面的緣分我不強求,既然你有猶豫,那就尊重你好了!
其實當我可以釋懷的時候,我想我還是不排斥和他成為朋友的,至少不會是現在,只是需要時間。
我覺得我跟他很像,我們都相信感覺,其實他跟我前幾年的狀態很像,不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也不愿意其他人走進自己的世界,根本不愿意給自己和他人機會,所以何來的感覺?何來的合適?是否有這樣一個界限可以劃分和衡量?
先來說說感覺,戀愛的感覺是什么,無非就是看對了眼,當你真正的遇到你眼中那個對的人,何來的缺點,何來的不美,無論胖瘦美丑,在對方眼中都美若天仙,帥氣逼人,或許原來你所有的原則都不是原則了,所以說,感覺真的有所謂的定義嗎?其實說白了,就是沒看上罷了,不要以感覺為借口。
再來說說合適,相比于感覺,我倒是覺得是否合適才是戀愛和婚姻的本質,戀愛初期還好,等到開始真正的了解對方,再后來走進婚姻,柴米油鹽才是生活的本質,這個時候兩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真的有天生就合適的人嗎?我想肯定沒有,你喜歡熬夜、而我喜歡早睡,你喜歡運動、而我喜歡宅在家,你喜歡體育節目,而我喜歡綜藝節目……想想這些,都需要我們去磨合適應,但又少不了彼此尊重。
我們需要相互支撐支持,但也需要彼此獨立的空間,你來了,更好,你不在,也好,無論你在身邊與否,我依舊可以生活的很好。
其實我真的不記得這是我聊的第幾個相親對象了,從一開始的敷衍排斥,到如今的接受淡定,我開始明白相親只是一種形式,不要排斥,更不要反感,或許幸福就在路上。
所以當更多的人問我,你為何依舊單身,差不多就得了,歲數大了,就不好嫁了。
每當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以前還會解釋,后來我只是說一句,我不想找個“差不多”先生。每天我美美的穿衣,美美的打扮自己,讓自己的生活精致愜意,為何面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我要將就?我要差不多?不求完美,也要足足的喜歡才是!
所以我相信緣分,但不會過份的相信緣分,畢竟過份的相信,或許就會錯過,在我努力爭取前,我只相信自己,之后再交給所謂的緣分和命運。
我不知道我何時會找到未來的他,但我依舊相信愛情,相信自己,在他沒來之前,我想靜靜的做好自己就好,將一個人的生活過的色彩斑斕。
很喜歡一部講述獨身的日劇《家族的形式》中的一句臺詞“我們倆大概是一個人也能過的很好的生物,但難得我們相遇了,恕我冒昧,與其一個人過,要不要試試兩個人在一起。”
再來我很喜歡的“大忘路”公號的一句話,生活給你孤獨,接住,給你熱鬧,也不要拒絕。這才是不與自己為難,比較舒適的生活狀態吧!
所以,最后我想對相親男說一句,我不想你成為我的“差不多”先生,我也不想做你眼中的“差不多”小姐,再見啦,我不再跟自己較勁了,祝福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