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熊秉元先生的書,讓人有種聊家常的感覺。即使是高深的學問,仿佛由于閱讀人的品味,也會變得“平易近人”,讀者也不會感到厭倦。此正是“相看兩不厭”的感覺。
《正義的成本》三部曲,讀下來,真正了解了經濟學,并非只是大學的課本,也還有生活的樂趣。
“三部曲”最后一部《解釋的工具》,算是三本書中最專業的一本了,還是一貫的體例:以熊先生的生活事為契機,描摹人情,解釋原理,寓經濟于各方面。
文中有言:“過去的我以經驗對待事物,學習經濟學后,我以科學的思維指導處事。”《紅樓夢》曾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此言,非有閱歷的人難以解釋。看了《解釋的工具》,再來讀紅樓這句,年紀輕輕的我到有一解了:世事人情,雖多而繁復,其理也相通,世事總以成本效益的核算來發展,人情也總趨利避害,追名逐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