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7%取決于談話的語言和內容,音量、音質、語速、節奏等聲音要素占38%,眼神、表情、動作等形象因素所占的比例則高達55%。也就是說,哪怕你聽不見對方說話的聲音,也能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至少一半以上的內容,在視覺(visual)、聽覺(vocal)、語言(verbal)的綜合作用下,最終形成了別人對你的印象。這個3V理論貫穿了整本書,后面的章節中會詳解如何調整形象、聲音(聽覺)、內容(語言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從而給對方留下理想的印象。
聲音也會傳遞情緒,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比如,你作為領導者,說話的時候總是出現“嗯”“啊”這樣的停頓詞,就會讓人覺得你缺乏自信;如果你始終用一個語調說話,會給人留下刻板、冷漠的印象;如果音調太高,會給人留下幼稚、不穩重的形象。
內容也能傳達情緒,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比如,你說得太多,但講不到重點,在商務場合上并不合適,會讓人覺得你工作沒有效率;如果你滿口官話套話,會讓人覺得你刻板、不真誠。
演講準備期
■ 他們究竟想解決什么問題?
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性別,職業去考慮聽眾的具體需求。
如果一場講座是講給學生聽的。
那可能更加偏向思維,方法論。
比如,我會和學生講很多「PPT的重要性」或者「PPT如何去學習」之類的建議。
但如果一場分享是講給職場人士聽的。
那需要更加偏向實際應用的講解。
那我會在講座中講很多PPT修改的實際案例。
■ 他們能夠接觸到什么例子?
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我們需要根據聽眾的生活工作環境去確定例子是否適合。
和大學生分享要多提,作業,答辯,老師。
而如果是和職場人士,則更多的是,工作,領導,報告。
【3】解除緊張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觀眾交流
你緊張么?
我第一次上臺的時候緊張的要死。
同學和我說,“緊張的話,你就多喝點水。”
我喝了。
然后我就開始緊張得憋尿了。
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一位資歷較老的講師教了我一招。
開始之前,主動走到觀眾區與觀眾交流。
嘗試了一次之后,發現,真的有效。
具體操作起來是這個樣子的。
如果你很緊張,其可以走下去找一個看起來比較友善的聽眾,和他簡單交流幾句。
可以問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怎么知道這個講座的?」
「覺得自己XXX水平怎么樣?」
你可以連續多問幾個聽眾,等感覺到自己單對單交流沒那么緊張的時候。
那就可以嘗試小規模單對多交流。
可以走到觀眾區中人較多的地方,嘗試一次性問一個小組(4-5)這個問題,
嘗試重復2-3次,你會發現等你上臺的時候,下面都是較為熟悉的面孔,也就不會那么緊張了。
【4】讓聽眾接受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自我
當我們把一件事物或者思想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畢竟向陌生人敞開心扉,自然會非常謹慎。
從演講者的角度,我們需要設法消除聽眾的戒備。
演講結構分類
(1)POP結構:Position(分析現狀)、Option(不同選擇方案)、Proposal(推薦解決方案),這是一個漏斗形結構,從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
(2)PREP結構:Point(論點)、Reason(原因)、Example(舉例)、Point(論點,升華)。
(3)M:結識演講顧問(Mentor)T:增加演講時間(Time)C:尋找演講挑戰(Challenge)S:學習演講技巧(Skill) Mentor結識演講顧問“第一項我已經完成了誒,你就是我的Mentor。”
(4)平行結構:即按照過去、現在和將來這樣的時間順序,或者按照北京、上海、天津這樣的空間順序來做演講。
精心準備演講內容
確定你想要的結果,你想通過演講獲得什么?
例如:談話結束時,董事會愿意批準我們開展下一步工作;演講結束時學生們愿意到我們公司工作;談話結束時我兒子愿意告訴我他為什么不喜歡學習……總之,越具體越好。
沒有目的的演講就是浪費你和大家的時間,如果的確沒有目的,那就隨便講吧,反正沒人在乎。
為達到談話目的,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些什么?
例如:董事會需要知道目前的研究進展;需要知道競爭對手的研究進展和投入;需要知道我們將如何令預算更加有效地使用。孩子將知道爸爸和他談話是為了幫助他;學習問題會影響到他未來的更多選擇;爸爸并不是只看重學習,更看重他自我約束的能力。
發現了嗎,我們的很多演講在開始之前都沒有做過充分的準備,一邊講一邊考慮要怎么說服對方,往往效果不好,事先想好三個一定要說清楚的事情,非常重要!
為達到談話成果,他們需要感覺到什么?
人們是在感性的時候才會采取行動的,所以在準備時你就要想好,你希望對方在聽完演講后有什么感覺:興奮,激動,受啟發,樂觀,謹慎,痛苦,下定決心,感動,信任。這都是不錯的感受,這些感受決定著你的演講風格和措辭。
找到關聯性:聽眾為什么要關注我?
例如:如果不了解領導力,他們的工作會繼續困難,得不到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批準預算,我們公司將面臨人才不足的嚴重問題。
這部分是最值得思考的,很多人講話喜歡一開始做自我介紹,然后講一大堆自己如何如何的廢話,這與觀眾毫無關系。演講的開始一定是從關聯性切入,多用你,不用我。
巧設結構
坡道——發現——甜點
無論奧巴馬、喬布斯還是馬云、李連杰,所有好的演講都是由這三個部分構成的。
坡道是從關聯性構造的,用觀眾為什么應該知道做坡道,會很容易引起全場的興趣,有時候坡道已經決定了你的成敗。
發現是演講的主體,把你準備好的三個要點逐一講清楚,視時間長短來決定詳略。
甜點是演講的收尾,千萬不要在問答環節結束演講,一定要最后自己收尾。這是你把感性發揮到最大的時候,用一個故事,一首詩,一句名言都可以作為很好的甜點。
如何構筑坡道
第一種開場: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會場,作為會議的主講嘉賓,我非常榮幸。在過去十年間,我在人力資源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希望今天的演講能給大家帶來信息和幫助。我準備了三十分鐘演講,還有十分鐘提問時間,期間如果您想上廁所可以出門右轉……”
第二種開場:
“在座的各位都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多年,我們都被一個共同的問題困擾了多年,也就是究竟怎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激發我們的員工?除了漲工資之外,到底還有沒有別的有效激勵方法?為什么很多優秀的公司能夠做到讓員工充滿斗志?……”
很明顯,第一個開場是失敗的,但很不幸,這正是我們大家常用的開場方式:講一大堆和聽眾毫無關系的客套話,或者講演講的由來,自己的經歷……要知道這些都和聽眾無關!
第二個開場是一個常見的坡道,它來自于準備過程中對于聽眾關聯性的分析,用問題做坡道可以很容易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幾個重要的原則
講話中用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
七秒法則:你只有七秒鐘去爭取聽眾的注意力,所以第一句話就要和聽眾有關系。
開頭慎用笑話,因為大家可能不笑。
不要把精彩的東西放在最后,開頭最重要。
常見的坡道
以“你們”開頭,說出聽眾的心聲。
運用強大的有震撼力的數字。
提出問題。“你們當中有多少人花了人生近一半的時間開會?”“有沒有人知道現在北極熊的數量?”
令觀眾震撼。“我們正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坦白。“我一直害怕公眾演講,所以我更加努力去學習……”
運用“想象”這個詞。“想象一下未來10年各位的購物習慣……”
講述歷史軼事。
講故事。“今天早上我出門的時候,我兒子問我……”
路線圖-帶聽眾了解演講流程
告訴人們你的演講有多長。
讓聽眾預覽你的議程安排。
設定互動規則。
當然,如果演講很短,就抓緊時間開始講你的“發現”部分吧。
發現-你需要對方知道的三件事
無論你需要講多少事情,都請你把它歸納為三點。因為人的大腦,只能有效地對付三件事。
還記得你準備的三件需要對方知道的事情嗎?在這部分逐一地清晰具體地講出來。
比如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醉酒駕車有什么危害”“你對他的期望是什么”“你允許他開車的承諾和條件又是什么?”。
甜點-完美收尾,讓聽眾記住你的演講
甜點部分不再給觀眾任何新的信息和觀點、數據,因為這時候大家已經準備結束了。這時候要給他們的是完全感性的東西,記住,人們在感性時才會行動。
最好的甜點是一則故事、軼事、一個比喻或想象、名人名言和坡道呼應的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