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年還有將近兩個月,公司按照慣例開始安排過年留守工作崗位人員名單。
因為都是做美國訂單,美國不過春節(jié)啊,所以即使在過年期間,工廠仍然正常運作,我們依然需要有人放棄和家人團聚而留守工廠上班。
無法和家人團聚也就算了,關(guān)鍵是過年期間上班沒有任何額外的福利待遇。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所以人都開始尋找種種借口回家過年。
單身同事是一定要回家的,相親啊,人生大事不能耽誤;要回家結(jié)婚,否則女朋友都要跑了;在家是獨生子啊,只留兩個老人在家過年情何以堪。
結(jié)婚的同事也是一定要回家的,要回家看娃啊,什么工作比娃更重要;父母年邁,需要過年陪伴;唯一的弟弟結(jié)婚啊,親情不能丟。
諸如此類,給人感覺就是:老大你看著辦吧,這都不讓我回家過年,簡直是泯滅人性啊。
怎么辦?這個時候上面領(lǐng)導(dǎo)就會對各組的直接負責人,也就是悲催的組長們通知采取高壓手段:組長必須想辦法留下兩個人。于是,這個時候整個陣營分為四類人:
第一類,剛來公司,實習期未過,組長會以試用期未過,必須留守,以便在過年人員緊缺的情況年鍛煉自己為由。一般對這類人比較強制,反正現(xiàn)在試用期未過,也不能給小組帶來太多利益,如果你不愿意做,可以走人。你的工作隨時可以被人代替,多你一個少你一個影響不大。所以每年實習期新人留守基本是慣例。
第二類人,就是已經(jīng)在公司做過幾年,在小組內(nèi)可以獨當一面的。這類人先做思想工作,建議他留守。但是如果他堅決不留守,那也沒有辦法,隨他去吧。這類人平時工作還算努力,但是尚有余力不愿使出。只管把自己一畝三分地守好,關(guān)鍵時刻,比如過年,基本是自己利益高于小組利益。所以即使工作尚可,但是發(fā)展一般,待遇一般。這類人做的不愉快了,隨時可以出去再找一份和現(xiàn)在待遇相似的工作。而公司需要至少花一年的時間,將一個新人培養(yǎng)成和他同等水平。所以想干嘛就干嘛吧,反正公司就只能給你這點待遇。
第三類人,自然就是組長自己了,如果組長悲催的發(fā)現(xiàn),當你實在湊不夠兩個人留守時,那多半會犧牲自己。雖然內(nèi)心諸多抱怨,也無濟于事。誰讓你只負責這個小組呢?誰讓你人力資源有限?誰讓你是個負責人的小組長?
第四類人,自然是更高級主管了,他管理著所有組長。等每個組的組長都安排好人員留守,主管一看,恩,不錯,每組過年都有人留下做事情,我在不在就無所謂了。那我就安心的回家過年了。他全然忘記,這些被壓迫的組長。
我們常常疑惑,難道不是開心就好嗎?努力往上爬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要一直努力?我想,這個放假安排的事件,最能說明問題。
什么都不會做,就一個實習生水平,你就永遠處于最底層,你的所有工作甚至工作時間,都是被安排的,無法選擇主動權(quán)。你隨時可以被人替代,卻無可奈何。你在與否不會有人關(guān)心。你總是被人追逐著前進,談何開心?
為什么要一直努力?你可以只努力一段時間啊,可以勝任自己的工作,然后三年,或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你的能力都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你會發(fā)現(xiàn),你沒有太多提升機會,你可以跳槽,可是一切都沒有變,薪資依然不理想,“鯉魚跳龍門”依然只是個夢。也許十年二十年后,比你小十歲二十歲的年輕人已經(jīng)可以代替你的工作,面對經(jīng)濟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你只能抱怨,你曾經(jīng)并肩的同事,早已經(jīng)是你主管的主管了,或者早已自立門戶。你悲催的發(fā)現(xiàn),你越來越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可是這個時候,也許年紀限制,你已經(jīng)沒有太多機會做選擇了。
組長是那個一直努力的人,今天他依然沒有太多選擇的自由,甚至被選擇留守。可是他依然很努力啊!雖有不滿,可是仍渴望有一天如主管一樣,安心的回家過年。這個階段,也是人生中最艱難的階段,奮斗到一定程度,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卻沒有更多自由。一旦承受不住壓力,他就會倒退為第二類人。
至于高級主管,沒有人去質(zhì)疑他為什么你每年都可以回去。他在公司摸爬滾打了快二十年,他曾經(jīng)多少次過年在這里上班,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你大可不停奮斗,奮斗到有一個足夠的團隊來支撐你的時間自由。他最終能夠保證每組都有人留下做事情,已經(jīng)是他現(xiàn)在的成功之處。無須再用過年是否留守這個標準去評判他工作的優(yōu)劣。
所以,一直努力的意義,只是讓你在平凡的日子里,活的比別人更好,讓你與生活少一點妥協(xié),讓你對自己喜歡的力所能及,讓你在若干年后,依然喜歡這個社會,喜歡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