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熏衣之夏
昨天,一輛自行車飛奔在烏魯木齊中路,目的地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為了參加復旦著名教授陳果的《聊聊人生的意義》的分享會。烏魯木齊路有好多紅綠燈,火急火燎的時候,不幸撞上了每一個紅燈。三毛說的:“得不到的才叫欲望,越得不到,就越狂亂”在這件小事上得到了印證,我確實對這場講座抱著“茍錯失,毋寧死”的強烈欲望,而我確實也挺狂亂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可這次我吃到了(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全神貫注聽完了三個多小時的講座,餓得不行,把工作人員手里唯一一瓶礦泉水要來充饑。肚子是餓著的,精神上卻是在汲取養分,三個小時沒有一句廢話,句句是經典,我愛極了這樣的老師。
聽完講座出會場的時候,我左手拿著簽名書,胳膊肘夾著書包,右手拿著手機和喝完的礦泉水瓶。后來,我看見一個垃圾桶,欣喜若狂的奔去,“蹭”地丟了手里的礦泉水瓶,瞬間如釋重負。
這世界上,累的類型不勝枚舉:工作了一天身體上的勞累,分手之后心累,孩子不聽話好累,焦急地等待好累,思想包袱的折磨好累……
我今天想談的是后兩種我昨天所經歷的:焦急等待和思想包袱。
1
來上海前,我對這個城市抱著一種過高的預判,以至于我來到這里后,感覺不過如此,很大程度的原因來自于毫無章法的交通和把交通變得毫無章法的人。
我騎在路旁自行車道上,旁邊是一個停靠站,公交車嘩的停在我身旁,猝不及防的我摔得措手不及;等了很久很久的綠燈,終于可以獨享開放的十字路口時,總會有那么一兩輛電瓶車從莫名的方向來,再到莫名的方向去,他們口中的“讓開,讓開”是移動的紅綠燈。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吃貨,巴巴的等著鍋里的熱豆腐,等了很久,終于熟了,冷不丁冒出一個人來跟你“分一杯羹”。
交通反映的是人們焦急的心態,迫不及待地要到達目的地,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想見的人。而迫不及待的時候,往往最容易出錯,迫不及待的時候,也往往最容易忽略身邊的美和重要的人。
我們心里都有一個夢想,我們想去實現它,很多時候陷入只求進度不講效率的泥潭;我們渴望提高,所以看書,并且規定自己每天必須看幾頁書,很多時候為了完成任務囫圇吞棗。
我們爬了很久的山,眺望腳下這個世界,卻忘了腳邊盛放的映山紅,姹紫嫣紅,一花一世界;我們標榜自己奮斗是為了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可是最忙的時候,父母打來的電話讓我們心煩,“茍富貴,勿相忘”成了一句空話,說成“未富貴,已相忘”更貼切。太過眺望遠方,折損了好奇和良知。
你當然會累,目空一切,你覺得沒有人陪你,你是一個人在戰斗,你忘了站在你身后的人;你當然會累,一路奔波,心情忐忑,患得患失;你當然會累,馬不停蹄,無心欣賞美和善,失去了精神養料。
所以,慢慢走,欣賞啊!
2
昨天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談到一個問題:完美主義者如何平衡工作與愛好?陳果老師說,不得不做的事情,我給60分的努力,喜歡做的事情給80分。這是一種平衡的狀態,可這件事在完美主義者的身上是失衡的。完美主義者出于“習性”或者他人的眼光,要求每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標榜完美主義的人,多多少少有一顆孤傲而渴望他人肯定的心。
渴望他人肯定是一種思想包袱,你會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而變得小心翼翼,委屈求全,忍氣吞聲,不懂拒絕抑或完美主義。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你在大部分人的生命里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只有少部分的人會把你深深烙印在他們生命里。所以我們只要在乎那些在乎我們的人就好,不必為了一個模糊的印象強求自己。
走自己的路,你也許不會這么累了!
師兄對于完美主義有另外一種理解,他說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指科研),他會盡全力,但是不喜歡做的事情只是隨便應付。師兄所言的追求完美和完美主義不是一個概念。追求完美不等于完美主義。追求完美是對于忠于的事業盡100%的努力,完美主義對于每件事都要求100%。師兄的這種追求完美和極致,其實理解為敬業更為恰當。在這里,似乎完美主義成了一個貶義詞,而追求完美是一個熠熠閃光的褒義詞。
敬業無可非議(不然敬業福也不會這么難搶了),但是敬業一定不會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凡事都要把握度,過猶不及。
畸形地追求完美的人心里會設置一條目標地紅線,并拼命去觸及這條紅線,有時候做不到,就會有很大的思想壓力。他們常常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像一根緊緊繃著的琴弦,某一天琴弦斷了,他們的世界也就崩塌了,因為他們的世界很單一很單純的只有這一個終極目標。
看個電視劇娛樂放松,都會有“休息一下,馬上回來”,辛苦的工作更應該勞逸結合了。
就像我丟掉了那個礦泉水瓶,累的時候,也不妨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垃圾吧!
這個晚上,最不累的就是在聽講座的時候,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活在時間之外,和世界站在一起。Be here and simply be here!
愿你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