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綿綿的日子持續了許久,今日終于迎來了一個艷陽天。陽光所到之處,世間萬物都是那么地美好。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桃花是沒功夫去看了,單單只是仰望頭頂上的那一片片“綠海”,我的心里便滿是歡喜。
騎著車躋身于摩托大軍里,綠燈亮起的那一剎那,所有的車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出去,那一刻,有一種萬馬奔騰的假象。
如果是在古代,當鼓聲響起的時候,千軍萬馬舍身忘死往前沖,那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啊!要么戰死沙場,要么身騎白馬,仗劍走天涯。那是我兒時的夢想,如今只能在我的夢里千百遍地走過了!
理想是云中織錦,現實卻是紙上彈棉花。
我想,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是每個人痛苦的根源。
昨晚,在頭條上,有個人找我做咨詢,這是我拿到國家二級咨詢師證書之后,第一次用聊天的方式幫別人解決心理問題。
最后,那個人問我,“人為什么會痛苦呢?”
“求而不得吧?”我說。
可是后來,我又仔細想了想,覺得不夠全面。
我想,對自身現狀的不滿,是我們痛苦的根源之一。
比如說,我想要的是A,得到A之后,又覺得C很好,然后努力追求C的時候,D又產生了……
我以前有個同事,她說,她和姐姐打工十年所賺的錢,全部用來給父母建房子了。
“建一棟房子要十年嗎?”
“不是,他們建了拆,拆了又建,拆了四次,建了四次,到如今,還是兩層樓的毛坯房……”
“為什么要拆呢?”
“他們覺得不好唄,開始建的是平房,后來覺得過時了,拆了建樓房,建好后又覺得小了,然后又拆了建一棟大的,然后又覺得戶型不夠時髦,又拆了重建……”
十年時間,從二十二歲到三十二歲,她沒有找男朋友,也沒存下一分錢,全都耗在父母的房子上了,我覺得不可思議,也心疼她的付出。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夸大或是低估了自身的能力,總想著要去改變現狀,卻往往搞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最適合自己。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以“別人”作為參照物,是不少人痛苦的根源。
別人有工作,我也要工作。
我常常很羨慕那些上班族,覺得她們可以自己賺錢自己花,討厭在家里帶孩子,覺得帶孩子就是浪費光陰。
我夫君就勸我,如果你把帶孩子當作一項工作,心里是不是就好受點兒?
能出去工作當然好,孩子也要有人帶。既可以帶孩子,又可以在職場上打拼,這是所有女性都想要的,同時也是大多數女性痛苦的根源。因為在現實中,如果沒有家人或保姆的幫助,工作和帶娃,這二者都可以兼顧的人少之又少。
別人每月賺一萬,我也要賺一萬。
每個人受教育的水平不同,機遇和平臺不同,賺錢的能力也就不同,就比如同樣是當老師,在私立中學教書的人月薪過萬,在公立學校卻只有七八千,如此一比較,不少人就會感到痛苦。
但是你要想,在私立學校工作強度大,壓力也大,竟爭激烈,做不好隨時會下崗。
有人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如果你總拿別人的“長”比自己的“短”,傷害何時能止呢?
別人結了婚,成了家,我也要結婚,成家。
別人生了男孩,我也要生一個男孩。
別人的老婆很漂亮,我也要找個漂亮的。
別人住別墅,我也要住別墅。
……
這一生,我們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喜歡在行走的時候左顧右盼,不是為了看風景,而是為了看看身邊的人是不是比我們過得好,甚至于穿墻走壁、望穿屏幕看看那些和我們一般的同齡人過得好不好。我們總是會迷失于此。
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擁有和別人同樣的幸福,但不能把別人的幸福變成自己的痛苦。
甩不掉原生家庭的影子,是許多人一生的痛。
小時候,我媽媽喜歡嘮叨,而且喜怒無常,我常常在厭煩和驚恐中度過。直到成為母親之后,我感覺自己的言行舉止越來越像母親了。
每每打罵孩子之后,每次和夫君吵架之后,靜下心來反省自己,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為什么不可以溫和一點,溫柔一點?
可是,每每情緒失控的時候,兒時的那些記憶便會穿越時空,附在我的身上,如傀儡般,露出我曾經非常鄙夷的嘴臉來對待我的家人……
也有不少朋友向我訴苦,他們從年少時就發誓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因為吃過父母婚姻不幸的苦,所以不想要孩子重復自己的命運。可是不知道為什么,越想經營好家庭反而越糟糕,就好像被詛咒了一樣。
……
我想,我們不是被詛咒了,而是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子,我們需要一些耐心,因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求而不得,是最深入骨髓的痛。
我心愛的女孩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我愛上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但是他已經結婚了。
我看上一件古董,可是我傾盡了所有,還是買不起。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時常有不如意,才是人生的常態,如果你想要什么都輕易得到了,那又怎么會好好珍惜呢?
我想,凡是有生命的世間萬物,都會有痛苦吧?一粒種子沖破漫長的黑暗才能破土而出,一只蝸牛要走過很長的路,才能找到一片綠葉,一個孩子要跌倒好多次,才能學會走路……
我想說的是,痛苦是一種情緒,也是我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學會面對它,接受它,一點點消滅它。當然,滅完一個,新的痛苦又來了!如此,生命才有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