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媽媽依然是帶孩子的主力軍,輿論中討伐爸爸缺位的聲音也的確不少。而我,雖然很愛我的孩子,但由于工作原因,我的孩子一直寄養在爺爺奶奶家,所以我也算缺位爸爸中的一員。
我和一位同事聊天時,得知他老婆出差,他能獨自搞定娃睡覺,心里佩服的不得了。
我身邊就有好多例子,爸爸的責任最多是幫孩子洗完澡抱上床,然后寶媽開始不厭其煩的哄睡。如果媽媽有事不在家,真不敢相信娃娃會哭成什么樣。還好,我認識的這幾位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前幾年里都是寸步未離的守護著他們。
這種現象造就了孩子一種特殊的情緒,那就是“媽媽屬于我,爸爸你應該睡在隔壁”。嚴重的情況,父親連上床的資格都沒有。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及其依戀,不僅會影響以后孩子分房睡的難度,還會影響夫妻雙方的感情。
有些孩子可能對爸爸也很熟,可以和爸爸玩玩具、做游戲,但是唯獨睡覺時,他們會把爸爸拒之門外。孩子是挑剔的,在他們2歲前,可能由于秩序期的緣故,他們會選擇熟悉的人陪睡,這個時候選擇經常陪睡的媽媽無可厚非。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他們會逐漸調整這個認知,他們會選擇和最好的人一起睡覺。比如家里來了親友家的小孩,他們很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睡,其實是因為小孩子很容易成為朋友,特別親密。所以到3~4歲,孩子還不能選擇爸爸,那造成這種情況的唯一原因就是爸爸缺位。
有些爸爸可能感覺很冤枉,說自己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多力氣,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可。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準確,孩子是公平的,他們能分清誰對自己最好,最依戀誰。
比如我和老婆不能常見孩子,但是每次回去探望時,孩子總是表現和媽媽很親,即便剛開始有些生疏,但是很快就變得對媽媽依戀的不得了。而對我,就沒有這種態度。這是因為,孩子媽媽在之前的很長時間里,一直貼身陪伴孩子。哪怕平時見不到孩子時,也在視頻中下了很大力氣和孩子交流,我自愧不如。
不過,這次有幸能休得3周長假,我用高質量的陪伴總算扭轉了這一狀況。
其實,孩子白天需要上幼兒園,晚上睡覺也早,我能陪孩子的時間并不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做了兩個針對性措施:
一、在孩子所有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里,都陪伴她;
二、提高和孩子相處的質量,提高她對我的信任與依賴。
第一點比較容易做到,第二點執行起來就比較困難。因為我的做法相當于從媽媽、爺爺、奶奶的手里爭奪孩子的注意力,這可非常困難。加上本身我就身處劣勢,而爺爺奶奶比較慣孩子,總會滿足孩子一些無禮要求,我這個爸爸還得出面當惡人。這種情況下得到孩子的認可難度可想而知。
我的做法是在孩子睡覺前,幾乎寸步不離,臟活累活搶著干,只有她明確表示不要爸爸時,我才會在一旁觀望。這是接觸孩子的第一步,所以很快,我得到了幫寶寶倒臭臭的權力。
孩子是好奇心動物,對各種未知新鮮的事都有濃烈的興趣。利用這一點,我這個爸爸想了不少點子。最成功的就是設計了一套假裝游戲。從孩子回家,假裝和孩子旅行,摘果子,躲避怪獸,種果子,跳泥坑,洗澡等等。我把她最近喜歡的各種項目和游戲串聯到一起,讓她玩的不亦樂乎。從這,我獲得了喂她吃飯的權力,因為她迫不及待的吃完飯和爸爸再次重新開始游戲。
每次玩游戲,孩子都不愿意按時洗澡睡覺,這時我會說我們種的果子要長大,必須要澆水,快去給她們澆水吧。孩子就很配合的脫衣服,去浴缸玩耍。我又設計了很多玩水的游戲,讓她幾乎不想出來。看吧,她洗澡也離不開爸爸了。
孩子一般洗澡后,都會和爺爺奶奶去睡覺。就在昨天,孩子明確表示要爸爸陪,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最后她拉著我的手指,在故事中睡著,非常香甜。
雖然我是睜著眼睛看著她睡覺,但是那一刻,我的心理平靜而又甜蜜。在眾多選擇中,孩子第一次主動選擇爸爸陪睡,這讓我感覺這段時間的陪伴都沒有白費,是我這20天得到最高的賞賜。
想走入孩子的內心,必須是高質量的陪伴。而且只要陪伴做到位了,爸爸就不再缺位,而會變成他們最重要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