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懷宏:梭羅和他的湖
10
梭羅并不希望別人成為和他一樣的人,因為他希望自己也不總是過去所是的人。他不執(zhí)意要做一名隱士,他想隱居時,他就來了,他覺得夠了時,他就去了。
他當(dāng)然不會像李固《遺黃瓊書》中指斥的那樣以處士之名“純盜虛聲”,他大概也不會像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那樣壯懷激烈地譴責(zé)不再隱居的人。他注重的是生活自由,而不是執(zhí)著于某一種外在的生活方式。
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
他明確地說他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他愿意每一個人都能謹(jǐn)慎地找出并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而不要簡單地因襲和模仿他父親的、或母親的、或鄰居的生活方式。他是一個天生的倡異議者,對每一個建議本能的反應(yīng)是說“不”。而現(xiàn)在有什么人愿意做人中的黃蜂呢?人們更喜歡在互相恭維的泥淖中打滾。
他的善意和同情并不表現(xiàn)為順從別人,他的堅定和明智也不要求別人的順從。他要自己絕對自主,也要每一個人都絕對自主。可是一個人仍然可以在這種意義上成為和他一樣的人:即成為一個與任何其他人(當(dāng)然也包括梭羅)不同的人,成為一個可以說這一句話的人一一
我是我自己。
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
他在《日記》中提出了許多觀點,并在《瓦爾登湖》中詳盡地表現(xiàn)出來。他說:“大多數(shù)人,在我看來,并不關(guān)愛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們會為了一杯朗姆酒出賣他們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謝上帝,人們還無法飛翔,因而也就無法像糟蹋大地一樣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們暫時是安全的。”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