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熱,“擇一事,終一生”成為一句流行語。大家都敬佩用一生鉆研一門技藝的匠人,羨慕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但是在快速變化的現代商業社會,換工作,俗稱“跳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無可厚非。
工作“換”還是“不換”,這個問題或許一直以來就縈繞在很多人心里,糾結不已。尤其到了年底,通常會有更多人蠢蠢欲動,小編就有好幾個朋友正處在這個狀態。究其原因,一是年底公司開了年會、個人也要做年終總結,很多人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未來的路;二是年終獎金基本落袋為安,或至少有了說法;三是公司這時也可能有人事洗牌的計劃,個人還是早作打算為宜。
這里,筆者應景地總結了七個換工作時需要避開的禁忌,希望能為有意動一動的職場人掃雷,助您順利升級。
禁忌一、把換工作當做威脅老板的手段
年底,公司多會對現有人力資源進行評估、梳理,為下一年做準備,一般原則還是希望能夠大局穩定、順利過渡。有些職場人此時卻動起了歪腦筋,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想以換工作為借口威脅老板給自己升職加薪。
相信沒人喜歡被要挾的感覺,公司即使暫時妥協,也會盡快找來可替代的人;就算還留在公司,也難以再得到公司和同事的信任和好評。這樣的行為對于工作環境也是極具破壞性的,相對于其他員工屬不正當行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職場人還是要謹慎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要砸了自己的口碑。
禁忌二、純粹為了擺脫現狀而換工作
沒人能保證在職場中永遠一帆風順,經歷挫折和高低起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個人發展、業績壓力、團隊融合,每一步都可能會出現等待克服的的困難。知難而進、愈挫愈勇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實際要做到是不容易的。
難免有些人會選擇逃避,具體表現就是——趕緊換工作,想著換個公司,一切困難就拋到腦后了,自己就能重上正軌了。這種自欺欺人的鴕鳥心態,是不成熟的表現。更何況,換個工作需要重新適應新環境,這個過程通常伴隨著更多的困難而不是更少。因此,新工作絕不是避風港,而一個更大的挑戰。勸遇到困難就想一走了之的人三思而后行,或許,多一點點堅持,就能等到意想不到的發展機遇了。
禁忌三、只因能升職加薪就換工作
您或許有點困惑,換工作的一大目的不就是升職加薪么,否則換什么工作啊?確實,工作的一大目的就是獲得報酬,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可是,這并不是工作的全部意義。簡單來說,職位晉升、薪水上漲是其中一部分,但或許也恰恰是最表面的價值。
面對工作需要有遠見,不爭一時長短很多時候并不是一句空話。很多公司都很看重員工的忠誠度,也喜歡從公司內部培養人才、提拔管理層。因此,工資和職位之外,企業文化、業務領域、人脈關系也都是個人財富,在準備換工作時需要加以衡量。
禁忌四、隨意轉換職業跑道
一個人的職場生涯,從初入職場到最后退休,也就40年左右的時間,即使能在一個行業深耕細作,也不一定能夠成為行業翹楚。那如果這個行業做一段時間、那個領域混幾年,一直隨意的變換跑道,沒有實現專業積累,就更難了解一個行業的精華,無法達到一定深度,專家肯定是談不上了,一但經濟形勢不好或者遇上行業或公司調整,這樣的人就會首當其沖被波及。
禁忌五、過于頻繁換工作
類似隨意轉換職業跑道帶,過于頻繁換工作,也有很多弊病。一份工作給予一個人的不僅僅一個辦公工位,也不只是薪水單上的數字,企業文化、人脈圈子甚至思維方式都會對職場人有不小的影響。過于頻繁地換工作,難以形成職場身份認同,也難以穩步積累自己的人脈,容易被逐漸邊緣化。
禁忌六、輕易裸辭
拖家帶口的職場老人通常不敢“裸辭”,有些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小,可能會一言不合就辭職,安心享受一年半載的“gap year”、去環游世界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在中國目前經濟大環境并不十分理想、人才供應卻相對充足的時代,輕易裸辭是非常不明智的。即使有高學歷或者大公司的工作經驗,也都不是隨時能找到好工作的保證。因此, 建議還是更理性一些,找好了新東家再辭職。
禁忌七、過度依賴獵頭
現在網絡招聘越來越發達,換工作的流程都有專業獵頭協助完成。獵頭雖然也是專業人士,但是不可過度依賴他們,畢竟工作是自己接下來若干年要做的事。只需跟獵頭保持良好溝通、接受他們的專業服務,但是何時換工作、需要什么樣的新工作、具體的工作機會適不適合自己,還需要自己多研究、多思考。另一方面,想換工作時最好能發動并挖掘自己各方面的人脈和資源,成功率可能更高。
新的一年已經來了,祝愿大家在考慮換工作時都會做出正確的決策,在職場之路上順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