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漈頭村,座落于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南部,屬澄照鄉轄區,距景寧縣城約10公里。
? ? ? ? 環視漈頭村,四圍山勢開闊,群峰峻峭蒼翠,一叢叢古木蔥蘢如黛;整個村子依山旁水布局,是典型的浙西南山村格局。一道清澈的小溪旁村而過,村子中部有一座經年的小石橋。橋南為上村,橋北為下村。漈頭村古稱漈川村,建國初改名。漈,即瀑也。村口兩華里許,有一處瀑布,小山村因此而得名。
? ? ? ? 村里百年古宅潘家大院,曾經是官拜六品大員的宅邸。門額磚刻“名宦世家”四個大字,門前四支桅桿巍然靜立歲月風雨里,記載著這里歲月過往的興盛往事。村人從容和藹,彬彬有禮,百年遺風歷歷如舊。
? ? ? ? 相傳,建國之前,凡是觸犯家規的子孫都要在貞孝坊前長跪,向牌坊主人蔡姑懺悔。如兄弟之間不和,長者就以蔡姑為范,兄弟各自對照,在貞孝坊前相互認錯后,相抱言和。近兩百年來,村里父慈子孝,兄弟相攜之風,歷久不衰。
? ? ? ? 向北跨過小石橋,不出百步就是赫赫有名的貞孝坊。
? ? ? ? 貞孝坊,為木質結構的亭榭式建筑。四排十六支近一抱大的坊柱,乃是上好菠蘿格木;坊頂四面圍成峰狀,四角翹檐下各有五支龍角探出檐外。牌坊正頂上,紅底金字的圣旨木匾熠熠生輝;牌坊正梁上“貞孝”兩個金色大字赫然醒目;二字之下刻著“旌表漈頭貢生潘繼祖女既蔡姑之坊”一排金字;左右主柱上是“精忠貞孝世無雙,古往今來第一人”的金色對聯。牌坊寬11米,深5.5米,整座牌坊古樸肅穆,巍然俊逸。
? ? ? ? 牌坊后側,就是蔡姑廟。門額上磚刻“孝德流芳”四字;其左右兩側磚刻耕讀漁獵古樸畫面;廟門兩側石門框上刻著“孝存歲月鑄門風,德厚傳家伴子孫”的對聯。
? ? ? ? 據說,建國前蔡姑廟并不向外客開放,只在重要節日里,開廟供村人供奉祭拜潘蔡姑。
? ? ? ? “貞孝坊”前,一汪清溪不舍晝夜潺潺流過,像一支永不停息的頌歌;對岸的小山崗上,一叢千年古木靜立在歲月風雨里,見證著蔡姑不朽的孝德仁心。
? ? ? ? 貞孝坊建于嘉慶丙寅年,即公元180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文革浩劫中曾一度被毀。
? ? ? ? 據漈頭村潘氏老人介紹,貞孝坊是為彰表潘氏二十五世潘蔡姑為贍養父母、撫養侄子,終身不嫁的高風亮節而建。
? ? ? ? 清乾隆甲戌年,即公元1754年,蔡姑誕生在漈川“裕敦古”老宅。乾隆癸己年,即公元1773年,美麗的蔡姑正待嫁閨中。可是,那年3月,她二哥潘于周病逝,拋下了年幼的6歲兒子潘朝舉;時隔6年,乾隆己亥年,即公元1779年,蔡姑三哥潘保和也因病去世,扔下了9歲的大兒子潘仁敦和7歲的二兒子潘仁高。對于蔡姑的父母,這無異于天崩地裂的巨大打擊,兒子夭折之痛,孫子撫養之難,自身養老送終之悲,一并傾壓于年邁的二老身上;白發蒼蒼的母親幾乎日日以淚洗面。潘蔡姑看在眼里,痛在心頭。幾經相勸都無法消除父母的哀傷,于是,立下誓言,終身不嫁也要為父母養老送終,把三個侄子撫養成人。
? ? ? ? 在那個艱難的歲月里,有著如此沉重負擔的家境,實在無人敢擔此任。偶有男子上門求親,潘蔡姑總以父母、侄子為念,婉言而拒。盡管父母百般相勸,蔡姑矢志不移。她心里明白,如若出嫁,拋下年邁的雙親、年幼的三個侄子,實在是于心不忍;如若招贅上門,必有兒女,即便自己能把侄子視為己出,又有誰敢保證丈夫能不分親疏?即使心里無親疏,也難免會有言語錯失,如因此傷了原本可憐的侄子們的心,又怎么對得起早逝的兩個哥哥?思前想后,不敢輕易應允,一心一意堅守誓言。
? ? ? ? 幾十年中,蔡姑依靠兩畝薄田,日夜勞作,艱難養家。還常常要幫村人做些洗刷、縫補、裁剪等活計換得勞力,完成耕作重活,但都要等孩子睡后,生怕傷了他們稚嫩的心。盡管如此艱難,但村人從沒有看到她苦楚淚眼,聽到她悲嘆抱怨。據說,她一生都沒做過一件新衣,全是侄子們不能穿的舊衣服拆了拼接起來,做成自己的衣裙。
? ? ? ? 清嘉慶甲子年,即公元1804年,時任景寧知縣的游朝佐聞知此事,親臨慰問,親書“洲孝維風”匾額贈予蔡姑,并將她貞孝節操事跡逐級上報朝廷。嘉慶皇帝聞之,委派大臣前往漈頭村查核。嘉慶丙寅年,即公元1806年,嘉慶皇帝降旨旌表潘蔡姑,并賜銀建造“貞孝坊”。
? ? ? ? 據潘姓家譜記載:蔡姑撫養長大的潘朝舉,得中增廣生,但壽短早逝。其妻“吳氏三十八而寡,敬執婦道……苦節堅貞,咸豐辛亥五月奉邑候曹主詳請旌額”。潘朝舉之子潘云及其孫潘鏡蓉,在“名宦世家”之“潘家大院”前都立有桅桿;潘朝舉之女嫁給大漈小佐村嚴克義,生子嚴用光。嚴用光是清道光已酉拔貢,全省第一,入“侯選教諭”;同治五年,受景寧縣衙邀請,主持雅峰書院,親督教席;一生著有《述古齋古今體詩》8卷、《詒谷堂詩稿》2卷,堪稱景寧一代鴻儒鄉賢。蔡姑撫養長大的潘仁高之孫潘鏡昭官拜六品,為“潘家大院”之主。兩百多年來,潘氏家族內外后人都非常爭氣,堪稱官宦望族,蔡姑之貞孝鴻德可謂燭照千秋。
? ? ? ? 漈頭村干部潘志平介紹說,自蔡姑之后,一代代漈頭村人孝敬父母,善待長工,勤奮耕讀,勤儉持家,嚴守家道門風。漈頭村逐步走上富裕,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財主村”。農業、商業、手工藝都非常興盛;米行、茶坊、酒坊、染坊俱全,儼然熱鬧如小城一般。全村富裕門戶過半,建國初被劃為地主或者富農成份的就有18家之多;潘姓家族里相繼出了幾十位學業有成的子孫,家譜里有詳實記載可考的就有69位。
? ? ? ? 家道興旺的漈頭村潘姓族人,接濟貧苦,樂善好施,扶助過路商客的村風,聞名遐邇。
? ? ? ? 向南穿過小石橋,潘雷行宮與貞孝坊隔水相望。顧名思義,潘雷行宮,就是潘姓族人與雷姓族人合建的古道行人歇腳和躲避風雨之所。行宮內設有戲臺,兼作潘雷兩姓族人祭拜、娛樂場所。
? ? ? ? 潘姓是漈頭村開基家族。據潘姓村民介紹,很多年前,雷姓一男子在潘家做常年雇工。雷姓男子勤快老實,聰明能干,深得潘家族人信任,所以為他娶妻建宅,并贈其山林、土地。經數百年生息繁衍,就成了如今緊相毗鄰的后山村,全村雷姓,世代睦鄰。潘雷行宮就是兩姓友誼的象征,也是景寧畬漢人民和睦友好的歷史見證,更是潘蔡姑孝德賢心引領下的潘家風范的佐證。
? ? ? ? 村街邊,那幢門首上鹿含草水泥膠塑圖還清晰可辨的百年古宅,就是“大和藥號”。據說,這也是蔡姑后人的產業。在建國前,大和藥號曾經非常紅火;藥號門前,遠道而來的商客車馬,停滿小街。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只有百來戶人家的小村莊里的藥號,能經營得如此紅火,完全是依賴著口碑相頌,譽滿遐邇的好名聲。
? ? ? ? 星移斗轉,歷經文革十年浩劫,貞孝坊一度銷聲匿跡。重修貞孝坊成了漈頭村老人們的集體心愿。
? ? ? ? 現如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貞孝坊又復建如初,整個漈頭村也已出落成深閨淑女一樣楚楚動人;儼然是一派人和美、山水和諧的古村風貌。
? ? ? ? 當游客在貞孝坊前駐足,村民就會滿臉驕傲地過來講述蔡姑的故事。在每一個漈頭村人心里,潘蔡姑是他們全村的驕傲,她的賢淑孝德永遠激勵他們從賢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