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活了五十年,一直糊里糊涂。今天被這種觀點說服,做這種事;明天被那篇雞湯文激動,又被那種思想主導。整個人毫無主心骨,以致言行怪誕。可想而知的這種狀態,會有什么樣的人生結果。
? ? ? ? ? 因為人生的一敗涂地,所以苦悶。我女人說:劉歸真,你還不如莊里二分,他只曉苦錢,不曉用錢。我聞聽此言,先是訝異,接著腦中問題排了隊。站在二樓的廊道,極目遠眺,心里想,她的話,有道理。你比如:
? ? ? ? ? ? ? 一:人是什么?
? ? ? ? ? ? 人是動物,本性自私,衣食住行色是人的本能要求。而被要求擁有的東西在那里,在自然與社會。人從自然與社會拿取這些東西時,因著有今天與明天、現在與將來,所以總想著多多擁有,難免就有了自私。
? ? ? ? ? 從這一點上來說,人是天生自私,沒有自私自利的人不存在。那種過分強調公而忘私為崇高美德的人不是善類。
? ? ? ? ? ? 二:從公而忘私這個詞看去,個體的人與社會是一種利害關系。這種利害關系永遠存在,不會消失。
? ? ? ? ? ? ? 自然與社會中的衣食住行色是有限的和千千差萬別的,它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個體以及每個人自私的要求。這種情況下,就存在一個力量問題。
? ? ? ? ? ? ? 力量大的可以多吃多占,原始公有社會就因為如此才解散走向私有剝削社會的。家天下的出現表明力量大的可以多吃多占,但是所謂王道理想又使它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社會法則。多吃多占在剛開始時赤裸裸,越往后方法手段就因文明的進步而隱蔽,人的言與行不一致地虛偽了。
? ? ? ? ? ? ? 在這個世界里,為了不至于分臟不均,從而產生了權勢,它利用道德的規范與法律的強制來把利益分配。
? ? ? ? ? ? ? 力量大的多吃多占永遠是這樣。只不過越往后越虛偽。這是儒家的出現所致。社會利益與個體的人的利益是矛盾的利害關系。儒家用王道理想趨社會之利,犧牲限制個體的人的利益。
? ? ? ? ? ? ? 力量大的人利用國家機器,在法律與道德的外衣下與民爭利。落實到最后,還是在衣食住行色上肥了自己,犧牲了千千萬萬的它人。
? ? ? ? ? ? ? 不管社會形態如何變,也不管你怎么偽裝,最后的最后還是一個個人。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它使你能看清字典里那些華麗的所謂善的詞藻,不再被怱悠,變得腳踏實地,在為自己上不再無原則地羞恥。
? ? ? ? ? ? 三:衣食住行色在歷史階段中的具體形態。從原始的簡單溫飽到現今的美食與華麗裝飾,文明在自私的欲望中不斷進步。這種進步使衣食住行色在廣度與深度上都有了質的飛越。它把人的欲望撕擴延伸開來,變得越來越有追求。人人都希望在衣食住行色上達到現時代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于是,人變得貪婪與不滿足,整天惶惶不可終日。
? ? ? ? ? ? 衣食住行色在現階段最高點處的產品,畢竟量少。物以稀為貴。不可能誰都擁有它。看清這一點,你就應該現實起來,不要去作虛妄之想。其實想了也沒用,徒增煩惱。
? ? ? ? ? ? ? 你出身時的享受啟點就不同,你所受的教育就不同,所以你能擁有的也就不同。
? ? ? ? ? ? 四:人是自私的,不自私的人這個世界里沒有,如果以自私為恥,那你就被所謂文明忽悠了,或者說被所謂的文明洗腦了。
? ? ? ? ? ? 文明是什么東西,文明是社會利益分配者為了多吃吃多占而扯來的遮羞布,有威勢的人寫成的讓別人欣賞而自己卻棄之如弊履的美文。
? ? ? ? ? ? ? 五:因為人是動物,所以人有動物的需求——自私就很正常,也合人性。無自私,沒人性。但是過分的自私也便沒有了人性。
? ? ? ? ? ? ? 那種一說人性就非善即惡的說法都是抹殺人性自私的表現。自私是合人性的,但正如好和壞,過頭了就物極必反。所以自私也有個限度,極度自私是破壞社會和諧,打破平衡原則的毒瘤。這樣看去,它是惡的。
? ? ? ? ? 承認人是自私的必要之處在于,我們在倫理道德的范圍內,在法律的許可中,充分自私,而不被“公而忘私”等的無理要求所欺騙,進而營造人性的親情與友情,不去做以對自己殘酷而對他人溫情的沒有原則的事情。
? ? ? ? ? 以提自私為恥的人其實也是自私的人,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利益分配者為了自己多吃多占,而又良心不受譴責,便在社會上撰寫衣食住行色上對自己殘酷去利他人是美德的文章,并樹立為典型加以歌頌。正如邪教詛織的教頭讓信眾奉獻,而自己卻假借神的名義去亨受這些奉獻是一個道理。
? ? ? ? ? ? ? 在倫理道德法范圍內,在法律強制許可中,提倡自私是道德的,應該光明正大,而不應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千萬不可把這種適度的自私看成恥辱。看清看透的人在這個社會都富有了。
? ? ? ? ? ? ? ? 六:人,性相近,習相遠。這是孔子說的,這是最好的人性論。可是儒家的后來者為了迎合封建君主統治,說人性惡人性善一直到朱熹的禁欲主義,把一個本來開放的人性論越來越僵化了。
? ? ? ? ? ? ? 作為動物的人,其一出生擁有的動物性是相似的,其成長后的動物性有人多有人少;作為人的動物,社會對這種人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其在社會上的表現卻千差萬別。
? ? ? ? ? ? ? ? 吾未聞好色如好德者也。這句話也證明了孔子的偉大,他承認人的自私。所以他認為人性未必生來就善,但是為了社會有序,人有禮則人性必須是善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找了個切入點,想出了一個主意。
? ? ? ? ? ? ? ? 這個切入點便是社會與個體人的利害關系,這個主意便是影響深遠的王道理想。他用王道理想趨社會之利,避個體人之害。用修心的方法提高人在倫理道德與法律中的自覺性。
? ? ? ? ? ? ? ? 孔子用忠恕原則作為人必須遵守的普世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要忠于內心,也即忠于恕道。
? ? ? ? ? ? ? ? 有己所不欲,那么就一定有己所欲,從而也就可推出反映社會觀感的眾所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眾所欲,也即這個時代的倫理道德。
? ? ? ? ? ? ? ? ? 按照理論推演,孔子人性論是開放的,孔子認為人是自私的,忠恕原則是承認人的自私并克服極度自私的普世原則。它是調整個體的人與社會這組利害關系的應該遵循的原則。如果人都按這個標準去自私,去行事,那么這個社會一定簡單、和諧與美好。
? ? ? ? ? ? 七:社會上力氣大的人總是欺負力氣小的人,綜合實力強大的國家總是蠻不講理,在世界上到處殺人放火。這還不算,自私過后還假借道義強詞奪理。力氣小的就該倒霉。這是人類社會自身永遠無法解決的惡疾。
? ? ? ? ? ? 只要是人就有自私,但是因著所處層次和所擁有的資源的不同,其獲取衣食住行色的層次也就不同。其內心的期盼與現實所能擁有的往往相距很遠。各種各樣的原因以及社會的不公平使人心復雜了,為了最大限度的擁有,人們便相互利用、欺騙起來。在這個爾虞我詐的過程中,有些文化的人如果忠于內心,不被虛偽典型迷惑與洗腦,那么往往會有相對如意的結果。如果你有文化,又去崇尚典型與榜樣的虛名,那么你必然不能在倫理道德范圍內、在法律強制的許可中充分自私,從而一敗涂地。
? ? ? ? ? ? ? 八:衣食住行色豐富多彩,層次千差萬別。對它擁有分配權的人往往憑借優勢不勞而獲,多吃多占,占多還要占優。這便造成社會的不公。這便選成弱勢群體的心理扭曲。這便造成俘世眾生相來。
? ? ? ? ? ? 沒有文化的人看不清也看不透。他們只有莊前與莊后。吃飽喝足便是人生的全部。真好!比如二分,真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