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感覺到有點累,于是時不時腦子里飄過一絲偷懶的念頭。比如,聽老公說早上要下雨,就以為可以不用起床跑步。可是盼了一個星期,也沒撈著一個偷懶的借口。比如,現在就非常不想看書,提煉雞湯。只想趕緊寫完去刷刷微信,看看八卦,吃吃零食。老公說,你為什么非要去跑步,學英語,寫文章,畫畫,打卡,把自己搞得這么累?沒有任何人逼你要這么做?非要這么做也可以,但是不能打擾別人的生活。
我想了想,沒有特別的原因,估計就是從小到大根植于心的杞人憂天和焦慮無助的感覺吧。那種我這么笨,這么丑,別人怎么會無緣無故喜歡我的嚴重不自信感? 所以我只能加倍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假裝很充實,不那么需要別人的陪伴。假裝自己看起來正能量滿滿,沒有浪費時間。但是這個過程真的是我自覺自愿在做嗎?
每天急急忙忙起床,學習時想著湊合完趕緊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時又總在想著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自己的事情時又在記掛工作和專業欠缺。就這樣,在無盡糾結和懊惱中度過一天又一天。像一個繃得太久的橡皮筋和彈簧,發自內心的疲憊嚴重牽扯,降低效率。以前,還三不五時又一種全身心放松的感覺,完全放空,就像是滿血復活。現在卻感覺自己始終不能放松下來,哪怕端著架子,裝著樣子,失去了彈性。
因為來自農村,家境不好,從小就被無數次念叨如果不好好讀書,連地都沒得種(我屬于超生人口)。長得也不好看,嫁也嫁不出去。從小學起,就很少有完整的假期。有一半的時間在奧數班中度過,另外還要自學下一冊的課本,以及完成媽媽布置的作文若干。保持著越來越快的速度一直到高三。考完高考的第二天,我感覺人生毫無意義。當發現一天過去了而我什么都沒干的時候,內心里有點不可思議,竟然可以這樣生活?說來好玩,老媽還試圖讓我預習大學的課程。即使是結婚后回到家中,每次還因為學習的事情能和老媽拌半天的嘴。
當然,我絕無任何批判之意。相反,我要非常感謝老媽,給了我還算健壯的體魄與比較能忍耐的神經。如果沒有好好念書,我相信我的情況絕不會比今天好。
但是我會不會這樣對我的孩子呢?現在還說不清楚。但是一看到早教課程,育兒公號里面各種牛娃橫飛,我已經開始焦慮了。希望有婆婆這位放羊式教育超級推崇來中和一下,會更好一點吧。
不要用忙碌來掩飾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