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馬云的曝光率越來越高,各種馬云說過的沒說過的,都被搬上了臺面。有人拍案叫絕,有人跳腳怒罵,有人無動于衷,眾生百態,不一而足。
前幾天就看到馬云在韓國某節目中的一段講話,大意是闡述“人在每個階段都該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定義成功”。
馬云表示,年輕最大的好處在于容錯率高,年輕人應該勇敢試錯,倒下了,起來,再倒下,再起來。
下面一堆評論:
“大家注意啊,馬云又放雞湯啦,目測即將毒死一片。”
“扯淡么不是,要是倒下了起不來呢?年輕就要試錯?試著試著不就試老了?”
“有錢人放個屁也香。”
“雞湯大師果然厲害,不過并沒有什么卵用。”
……
然后馬云提到自己,表示自己在很多人眼中是個成功者,是個富翁,但他的妻子卻不這么認為,他自己也不這么認為。他后悔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如果能再重來一次,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
評論又給了一頓批:
“有錢人矯情啊。”
“我倒是每天陪著家人,要不跟你換換?”
“他老婆也是個奇葩,換我高興還來不及。”
“有錢人開始用雞湯來洗銅臭味了,大家小心,聽他的就完了。”
……
2
姑且不論這“馬云”還是“李云”有沒有錢,先嘗嘗他這鍋雞湯燉得如何。
說說年輕人該勇敢試錯的問題。
到了我現在這個階段,已經踩過無數的坑,而且我已經準備好了繼續踩坑。
我們必須明白,不管是打游戲、人際交往還是掙錢等等,任何事情要玩的好,某些坑就不可避免。踩坑并不可恥,如果你從沒踩過坑,并不能證明你避坑技術有多高,而是你根本沒走過幾步路。
有時候回看我年少時候踩的坑,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剛畢業時候想兼職開個淘寶店,但是我知道剛開的店鋪沒信譽就沒生意。
怎么辦呢?
我打算去買個現成的皇冠號,要知道,那個時候的皇冠號可老稀罕了。
有了皇冠號甭管開什么店都有生意,我就是這么想的。
但是找了一圈,看看人家登的天價,再摸摸口袋,余糧不足,也只能口水。
正當我打算放棄的時候,有一個只賣1400元的廣告映入眼簾,心動不如行動,于是馬上聯系了對方。
在對方截了后臺圖給我以后,我毫無遲疑,立刻將錢直接轉賬給了他。
過了大概半小時,我一看沒動靜,就忍不住去探探口風。
對方似乎有難言之隱,直言更改身份證認證比較困難,需要多加600元。
我的絲毫懷疑馬上就被快點掙大錢的迫切心情給打消了,立馬又打了600過去。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個該死的男人拉黑了我。
我一共被騙2000元整,PS:我那時的薪水是1800元每月。
我至今想起這段還會啞然失笑,是的,我付出了一個多月的薪水去追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夢。之所以說它虛無縹緲,是因為你們一定會覺得,稍微帶點腦子都不會被騙。皇冠店真這么掙錢,他又何必賤賣呢?
我也想過。但萬一人家真的有什么事急于脫手呢?錢可以再掙,下個月我就掙回來了,但是哪怕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都不想錯過。
時至今日,我依然還是“坑王”,一會兒機場花幾百元辦個VIP卡,一會兒花幾千大洋買個根本不能用的機器,一會兒又投資個什么項目結果人家創始人跑路了。
雖然小坑依然在跳,但大坑漸漸能躲了,靠譜的事兒也多起來了。
年輕人試錯有個好處,就是成本低,比如我被騙2000元,那時看來已然很多,多少年了都不敢跟我媽提及,現在看來卻根本不是事兒。
如果我從沒踩過坑,現在開始做事,啪嗒一個坑,可能就是被騙幾十萬。
馬云說錯了嗎?只要你帶腦子,坑,沒有白踩的。
3
再說說成功的事兒。
給一件具體的事兒定義成功相對好辦,就是做成了,做好了。
給一個人定義成功就難多了,有錢、有地位、有異性?還是快樂、美滿、兒女繞膝?
我想這些都太過狹隘。
一個人的成功沒法由他人來定義,因為他的經歷里只有一個人才是全程陪伴著的,那就是他自己,他的妻子、父母、朋友都只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
因此,馬云說自己不成功,就沒人能說他成功。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一種,就是按自己的意愿度過一生。
你道苦行僧修行很苦,他看你未嘗不是更苦。
李嘉誠言,如果能再來一次,他只希望跟他妻子一起開家小店,睡前躲在被窩里數錢。
馬云如是,李嘉誠如是,他們都沒有能夠按自己的意愿過此一生,因此他們說自己不成功并沒有什么矯情的成分。
普通人從自己的現實需求出發,自然無法理解。
4
馬云燉了很多雞湯嗎?
嗯,我不知道大家對于雞湯的定義是什么,如果勵志就是雞湯,那么他真的是個雞湯大師。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對待雞湯的態度發生了180°大轉變,只要看到勵志的內容,一概歸為無病呻吟類、有毒類,甚至同養生、微商、自拍一起被歸為朋友圈最不受歡迎的內容。
我記得很久以前我買過一本雞湯書,是真正原版的《心靈雞湯》,純的。那時我視若珍寶,將其奉為“床頭書”,不僅反復看,還講給別人聽。那時的人對雞湯也沒有現在這么反感,聽完之后還會小議論一番,如同小型學術交流,挺像那么回事兒的。
現在你要再跟人去講這些,估計第一反應就是“丫想給我洗腦”、“雞湯你也信?養生你怎么看?”諸如此類的。
雞湯有毒嗎?當然沒有,如果雞湯本身帶毒,那就不叫雞湯,叫砒霜才對。
有些雞湯有毒是因為有人在里面下了毒,引你誤入歧途。
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盤點那些常見的毒雞湯。
邏輯混亂型雞湯:
“如果你覺得身邊的人都錯了,那就是你錯了。”
別喝,有毒。
解析:牛人從來都是從一堆不牛的人中間脫穎而出的,牛人覺得身邊的人錯的概率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么“日心說”不會出現,所有重大進步都不會出現。
迎合多數人心理型雞湯:
富翁對漁夫說:“你應該借錢買條船出海,賺了錢雇幾個幫手增加產量,之后再買幾條船,開個捕撈公司,然后上市成為億萬富翁,然后就可以像我這樣曬曬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漁夫看了一眼,淡淡地說:“我現在不就正在做么?”
別喝,有毒。
解析:世上什么人最多?懶人。這則雞湯懶人看了都會轉,因此它的傳播度才會如此之廣。富翁和漁夫真的一樣嗎?富翁當然可以來這里釣魚,但他明天就能坐直升機去迪拜玩沙漠奇遇,漁夫可以嗎?這種雞湯“導人向貧”,下的毒最多,最狠。
強行類比型雞湯:
“上帝給你一張嘴、兩只耳朵,就是讓你多聽少說。”
別喝,有毒。
解析:人有兩只耳朵是有感知周遭危險的需要,而多聽少說是隸屬人際交往的范疇,這兩件事情根本沒有類比的邏輯,許多動物都有兩只耳朵一張嘴,也是讓它們多聽少說?純屬扯淡。
詭辯型雞湯: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別喝,有毒。
解析:這碗雞湯的強大之處在于它的永遠正確性,用一個邏輯等價換個說法就是“不發光的就不是金子”,它很巧妙地先入為主,給你預設了金子的定義,它并沒有說有能力的人、有才華的人、有智商或者情商的人是金子,而是用結果導向來判定,你不發光就是你自己有問題,你就不是金子。很明顯,人這一生發不發光還取決于運氣因素,因此,如果你能把它的預設概念給扒掉,它就無比謬誤了。
雞湯無毒,毒藥有毒,有毒的雞湯本質上只是毒藥,僅僅包裹了雞湯的外衣而已。
如何擁有慧眼?請反復閱讀本文后自行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