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嘯谷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再補充一句:以書為鏡,可以糾己偏。
人都有自我肯定、自我保護的本能,不會覺得自己不好,也不愿意受人批評。然而,人無完人,縱使再優秀的人物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人也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很少有人在發現別人缺點的時候敢于直接告訴對方,而有些人即使被告知了缺點,也可能會以惡意來揣測。一個發現不了自身缺點或不愿意糾正己偏的人是很難進步的,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人邁向成功的過程也是不斷改正缺點的過程。
如果身邊缺少敢于幫助我們糾偏的朋友,也完全可以通過自我審視來達成糾偏目的,書本正是照見內心最好的鏡子,而美國作家丹尼斯·韋特利所著的《成功心理學》要屬其中最明澈的一本。讀這本書的過程不僅是在和作者對話,更是和內心深處的自己對話,這對想要發現自身缺點的讀者來說意義重大。
我前些日子結識了一名私企老板,他的廠子是生產摩托車的,在電動車還未普及的年代,他那個品牌的摩托車曾火遍大江南北,當時還請了個一線明星做代言,可謂紅極一時。可到了十幾年后的今天,他們的廠房都還在,電動車生產線也早已鋪開,但如今品牌早已銷聲匿跡,廠子也掙扎在垂死的邊緣。
在談及他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時,這位老板說,他最初的成功來自于自己做事的用心細致,而這一優點在企業稍具規模后變成了權力過于集中,事事都要過問、事事都辦不好的缺點,以至企業到了一定規模便止步不前,錯失發展機遇,后來市場環境一變,立即大踏步后退。
對于中國的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企業發展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板一個人,“老板一小步,企業一大步”,所以,民企老板能否經常審視自己,糾正自己的缺點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到了老板的位置,想讓身邊的下屬給自己提缺點恐怕比登天還難,那些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老板也往往自信的無以復加,即使有人提缺點也很難聽進去,這時候依靠書本來審視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本好書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拯救一個企業。
前些年成功學很火了一把,如今恐怕很多人聽到這三個字都會想吐。但《成功心理學》卻實實在在和成功學無關,這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學著作,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成功,用通俗易懂、富有趣味的語言和各種小工具帶領讀者一步步剖析自我,并告訴了人們如何通過改變自己獲得成功。
在這本書中你會了解到,成功是建立在理解自我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發現自己的強項,學會喜歡自己和積極思考,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激勵,同時還要對時間、金錢等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并通過有效溝通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幾乎你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對策,你所有想要的激勵都可以從書中獲取。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想這句話背后所折射的正是書本對于我們自我審視的重大意義,因為只有首先發現了自己的缺點,明確了未來的方向,下一步才談得上改變。所以,想要成功的你,請捧起書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