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松《統編教材整體感知類課后習題的編寫特點與教學策略》中指出:整體感知的學習任務表述一般為“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等,課后習題中安排了不少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的練習,這些練習可以統稱為“整體感知類課后習題”。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目標、內容、過程要求,發揮整體感知類課后習題的價值。
案例:部編版初二上冊第六課《藤野先生》課后思考探究。
一,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記錄了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哪幾件事,為每件事擬一個小標題。通過整體感知文章可以找到,文章記錄了十件事情,1、離開東京的原因。2、仙臺求學受到優待。3、與藤野先生初識。4、添改講義。5、糾正解剖圖。6、關心實習。7、了解中國女人裹腳。8、匿名信事件。9、看電影事件。10、與先生的離別。
二,閱讀課文中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說說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藤野先生嚴謹治學,工作認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能公正的對待弱國的學生,給予極大的關心和真誠的幫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難能可貴的。
通過對課后習題感知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在整體感知教材時,把握文章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和所要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