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對于《浮生六記》的認識基于林語堂先生,因為他將此書由古文翻譯為了英文,可見林語堂先生對這本書的喜愛,林語堂先生曾評價書中的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但我不想過多地談沈復的妻子蕓,因為那是男性讀者的事情。
? ? 《浮生六記》簡介:《浮生六記》說是六篇,如今僅存四卷。“浮生”二字,取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源序》中的“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四篇文字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除了“坎坷記仇”一卷外,其他都是文人的閑雅的生活情趣,其中夾雜大量的生活細節和山水風景的描寫。作者沈復,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生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復之樂
? ? 初讀完《浮生六記》感覺并不怎樣好,甚至有些失望,期望源自林語堂先生,失望也源自林語堂先生。因為此書的文筆見識,敘述章法人格思想與我心中大家手筆有很大的差距。感觸最深者便是沈復的生活態度。我用“苦中作樂”來評價沈復夫妻二人的生活。
? ? 沈復這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沒做官,也不會掙錢,更不會精打細算過日子。過著典當抵押,拆東補西的拮據生活。他賣過酒,開過書畫鋪,因為得罪父母,逐出家門,借住在友人家的蕭爽樓,用他妹夫的話便是“每日等著露水來煮飯,靠筆墨養家”。日子過的辛勞困苦,焦頭爛額。就在這樣的囧境中,沈復先生帶著妻子的囑托和一堆貨物出蕪湖沿長江去廣州賺錢,貨物不到十天就順利出售,所賺資金不知多少,而他在 “揚邦” 船上冶游,招妓便用掉了一百多兩銀子,真可謂抓住了“為歡幾何”的精髓。此后,日子更是越過越窮,連衣裳都是打著補丁的,但沈復先生仍然會在開春時節暢游游南園,煮茶飲酒,賞花抒懷,大宴賓客。真可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死與活。最后落了個貧病交加之際讓女兒做了童養媳,兒子外出學做生意,最后病死他鄉。苦中作樂的生活在我看來苦大而樂少。但在沈先生看來似乎并非如此。他是樂在其中呢。估計沈先生的生活態度是絕不能讓自己既窮又愁,要做個快樂的窮光蛋!
? ? ? 沈復先生似乎只在乎有沒有“月亮”,而忽視了“六便士”。我還把沈復之樂和“孔顏之樂”拉到一起,沈先生是否也有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該起樂。”的境界。然而,在他的文字中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他有怎樣高尚的德行追求。但他對詩與酒,自然與意趣的追逐顯現出他對詩意生活的熱愛,為人豪爽率直不拘禮數,多情而重信是他唯一的優點。他與妻子蕓娘在清寒而漫長的時光里過出了一些瀟灑快活,溫暖柔美卻也實屬不易。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那個緘默隱忍的蕓娘。所以,苦中作樂當分為兩半,苦是蕓娘的,樂是沈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