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今中國城市中少有營養缺失的人,因為城市人口不缺食物,且物質極大豐富。反而是高血糖、高血壓、尿蛋白高的患病人群和肥胖人群較為多見。
? ? ? 就像種莊稼,無論是化肥、農家肥,都是營養。那么天天上肥的結局是什么呢?燒死!所謂燒死,不是營養不足引起的,而是營養太充足,莊稼吸收不了,進而污染了水源和土壤,導致莊稼利用水和土的基本功能喪失而引起的死亡。
什么是營養?
? ? ? 現代科學對營養的認知僅限于化學物質成份,所以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肉、蛋、奶類食物都是營養,其實不然。多年前,我與一位現代中藥藥理研究專家聊起,中藥研究多數僅限于化學成分的研究,而從物理特性角度做研究的極少,這是現代中藥研究的極大缺陷。
? ? ? 古代中醫對中藥的認識,是從氣、味兩個角度來認識的。
? ? ? 「氣」可以理解為能量,無形的客觀存在,例如場。「味」可以理解為精微的物質,有形的化學成份,例如粒子。「氣」秉受于天,靠時間積累,聚天地間的靈氣。諸如野山參、林下參生長于原始森林,生長周期越長,氣越足。食物也是一樣,生長周期越長,氣越足。
現代社會單靠化學物質催生出來的食物,靈氣不夠。中醫講:「氣足不思食」,反過來看,「氣不足」就要「思食」。所以,現代人食用催生出來的食物,吃得再多再飽,還是有饑餓感。這就是因為食用催生出來的食物,沒有「氣」,只有物質營養成分。
五 谷 為 養
? ? ? 我曾經開玩笑的講,最有營養的不是肉、蛋、奶,而是化肥!化肥什么營養成分都可以配出來,為什么人不去直接吃化肥,非要撒到地里去催生「沒有營養」的五谷呢?
因為植物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植物種子中的生命力最強大,而這種生命力就是一種靈氣。
? ? ? 「養生就要多吃有營養的肉、蛋、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古中醫認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真正養人的離不開五谷,也就是主食!
? ? ? 什么是主食呢?即最主要的食物!那么你的主食為主了嗎?占多少比例才能為主呢?占一半都不能為主,至少要占到66.66%以上才能控股。
主 食 為 主
? ? ? 人體每天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碳水化合物,即淀粉類食物,包括紅薯、山藥、土豆等。對于淀粉類食物,人體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價,就可以把它轉化成可利用的能量。
? ? ? 例如,糖尿病人食用淀粉類食物,兩個小時后血糖就升高了。為什么血糖會升高?因為淀粉類食物已經被消化吸收,變成了人體的糖分。
? ? ? 對于肉、蛋、奶這類食物,人體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經過很多道程序,才能夠將它轉變成人體可利用的能量。尤其是脾胃弱的人,食用肉、蛋、奶類食物,耗費代價把它代謝完了,還可能利用不到,就會白白把消化能力浪費了。
? ? ? 我治療過一個病人,他就是脾胃特別弱。他每天都要吃雞蛋、喝牛奶,但是身體很消瘦,而且一直在消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主食不到量,能量不夠,也就是我們開頭所提到的,體重沒變為什么突然感覺身體沒勁了?缺少什么營養成份嗎?不,缺少的是看不見的能量。
? ? ? 就像手機一樣,昨天手機能用,今天不能用了,缺少的是什么?能量,手機沒電了。人體能量最主要的來源就是主食,食用主食人體能很快得到可利用的能量,所以,古人講五谷為養。養人,就要吃主食,就像養手機,晚上得充電。
睡 眠 為 養
? ? ? 除了飲食以外,睡眠也是一個蓄積能量的過程。能量在白天陽氣在外散出來,夜晚陽入于陰收回來。如果睡的晚的話,陽氣收不回來,能量就收不回來。
? ? ? 現代人疲勞缺乏的不是營養成份,缺乏的是能量,而這個能量就來自于大自然中靠時間積累下來的「氣」。中醫講的「氣秉受于天」,是靠時間積累下來的,靠睡覺養下來的能量。
? ? ? 所以,現代人疲勞,不要去吃有營養的東西,而是要補充陽氣,補充能量。
? ? ? 濕氣重的病根在于陽氣不足
? ? ?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濕氣重,但不知道為什么濕氣重。中醫認為,土的作用是運化,脾胃屬土,它運化之后產生出來的就是氣血。中醫認為「土不運化則生濕」,現代人濕氣重,是因為吃下去的食物運化不了,陽氣利用不起來,營養就變成了濕。
? ? ? 從表面看,濕氣重可以吃一些健脾除濕的食物調養。但是要真正的改變體質,不再生濕,就需要把陽氣補起來。
? ? ? 對能量和陽氣的認識是我們中醫的特色。很多人受現代觀念的影響,認為營養成份是關鍵,其實不然。疲勞,它不是你缺了什么營養,而是你營養過剩,能量不夠。
? ? ? 就像手機不能用了,是因為你能量不夠,沒充電,并不是配件壞了。所以,換新的配件不行,必須要充電,把陽氣補起來,把能量補起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