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不發?發、不發?發朋友圈、不發朋友圈?
想了一整天,這篇文章到底發朋友圈還是不發朋友圈,最后決定,發!
原因是——發才!
發了才顯得我有才!
凈扯些沒用的,說正事。
噢,想起來了,我要說的正事就是,正準備找你做點事,就是和你討論一個問題?
錢都還沒賺夠,要不要多看書?
你想看書就看書好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扯賺錢干什么?
那中華崛起是不是意味著中國人變得有錢了,才叫崛起?再說了,無論是學習、閱讀或者考名校、出國留學等等,但凡是我們要提升技能和水平的事情,我們是不是要有錢去實現,這叫做發展權!
這個邏輯沒毛病,所以,無論是為中華之崛起,還是為了你家不要窮三代,都需要賺錢!可問題來了,我如果都賺到錢了,還學習個毛啊!就是因為覺得自己錢賺少了,才想學點什么啊!
這話就說到點子上了!
你想啊,21世紀是什么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有知識才擁有經濟權。
有人不服氣,說我家隔壁老王,小學畢業照樣身家百萬,還有人說,我老婆她大姨夫,屁字不識一個,去年拆遷就補了五百萬,也是,你有錢你有理,我吃魚粉去算了。
所以,說到底一個問題,就是想賺錢到底要不要讀書?
我的建議是,不但要讀,而且要多讀,第一個,讀了書的人,可以多學到一些方法論,第二個是,讀了書之后,更容易保護好自己賺之不易的錢。
賺錢這玩意兒,也得靠練習,只有多多練習中間的訣竅,才能和它共同成長,可大多數人并不這么認為,覺得賺錢這玩意兒很難。——我也是這么想的。
存量思維,賺錢最難!
社會生產力不豐富的時候,錢是最難賺的,因為總量就那么多,你多了,我就少了,所以會存在一個階級剝削另外一個階級的情況,只有這種分配的體制,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和運營,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雖然是貧富差距拉大了,社會資源和財富向更少數的人集中,但總的來說,最底層的絕對基數還是增大了,所以整體的社會福利無疑的增強了的,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就是說人心的欲望都是會膨脹的,大家都想要更多、更好的東西,哪怕是旅游,我也一定是想去到更遠、更好玩的地方,這就導致普通百姓總有錢不夠用的感覺。
要破除這種錢不夠用的現狀,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還真是沒有什么特別的辦法。有人說拉大人生格局,那大格局意味著大無畏,一般人又做不到。
我覺得吧,小老百姓只能是勤勞致富。這個勤勞不單是體力上的勤勞,最主要是腦力上的勤勞。
首先,要釋放你個人的生產力,不滿足現有的存量,而是要開發自己的潛能,也就是說無論是體力活或者腦力活,把自己累死了先算。
其次,是要從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和拓展,然后把自己的咖級不斷的拉升。比如一個小學老師,得有一個做教授的夢想,要做到自己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孩子在手上,學習成績,智力開發,品德培養就是能夠得到很快的得到全面培養和提升,這樣的老師,應該是不會缺錢用的。
再次,是要拓寬自己的思維認知,別輕易的就放棄了自己對于財富積累的探索,要知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就是一個樸素的真理。
總之,要把存量思維變成增量思維,著眼于長遠和周期來賺錢,而不是盯在一個不變的參考數值上。
找準大趨勢,握準小趨勢
我們自己這輩子如果沒賺到什么錢?倒也就算了,可你不能讓你兒子也跟著受窮啊,所以,我們還是得多讀書,才能明白如何讓兒女養成財大氣粗的思考習慣,也許才能有對事業,對財富的渴望,這樣的人生,才更有和錢親密接觸的大概率。
但大概率天天看得到,卻總也把握不住,怎么辦?更要研究小趨勢,大概率里面的小趨勢,才是個人飛躍的真正通道。
就拿眼下來說吧,房產瘋狂增長了10多年,現在要在如此發飆上漲,可就有點難了。所以得轉換賽道了,眼下股票市場跌得很低,我覺得是該考慮這個大趨勢了。
以上所說,皆為我看別人的額書,看到得胡說八道!
真正要賺錢的路子,就是你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哪怕創業,也有更牛的合作伙伴,這樣才是最快的致富捷徑。
豬你發財吧!錢沒賺夠,也要讀書——這樣,你心里就平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