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寫作訓練從2018年4月6日至今,已經過去了40+天,期間基本堅持了一日一更,這點令我甚為欣慰,畢竟是人生中第一次主動嚴格要求的特殊經歷,而且還堅持了下來。
現在且談些收獲與不足,以及對后續寫作的一些建議。
收獲
最大的收獲莫過于對自身信心的鼓舞和心態上的轉變。第一次有始有終地堅持下來了一件對我特別特別困難的挑戰,第一次享受到了堅持之后收獲果實的喜悅,這次的堅持不懈于我意義非凡,改變正式從此刻開始。
其次則是寫作心態的轉變,之前寫不出文章,會毛躁得不行。但是自從文章定位為記錄生活之后,就淡定了許多。這也是此次寫作帶給我的第二個收獲。我再也不會像之前那般追求華麗的詞匯而去強行矯揉造作,再也不會去為了迎合別人去寫自己都不明白的文章,最后不但增加了讀者閱讀的難度,還花費了精力,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寫文章不是為了寫而寫,而是因為自己有這方面的想法想要表達,就是因為自己想寫。寫作的動機在一次次反饋與反思中開始逐漸清晰,“記錄生活,表達自己”,這是一種很好的了解自身的方式。
再次是寫作方式的轉變,由之前單純的電腦手打輸入,變為現在語音輸入+手動修改一前一后雙管齊下的方式。這樣的好處就是使我寫作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眾所周知,即使口述的個別詞語系統識別不了,但是還是掩蓋不了語音輸入打字速度遠遠高于手打的這個巨大的優勢,這使我騰出來很多時間去進行寫作下一步的工作——修改!
最后呢,隨著語音輸入的常態化和大段化,我相信會對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提高。這點目前體驗尚不明顯,但是我能肯定。只要堅持下去,應該能有那么一天,我能以口述的方式能夠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這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一天!
不足
1.日更的文章質量不夠,這個原因已經老生常談了,不外乎輸入不夠和寫作輸出的時間不夠!
2.目前寫作雖然進步不少,但是還是處于一種隨想即寫的階段,想到什么寫什么。首遍寫出來的文字很少具有邏輯性,往往需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見人,但是這樣的代價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支撐和心神上的損耗。
3.由于自身的經歷極其有限,導致寫出的文體非常單一。從已發表的文章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干貨問。但又礙于知識水平閱歷和經驗的局限,寫的也很是一般,到底還是以前欠下的債太多,高中三年和大學四年深信讀書無用論,讀過的課外書籍屈指可數,現在一時也很難惡補回來。
建議
1.隨著寫作的進行,開始越來越羨慕這類文章,雖然沒有深刻的哲理或有用的干貨,但是讀起來非常讓人舒服,常常讓人感覺到有一種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味道。原因是它們的文字逐步引出,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流暢自然且邏輯嚴謹,論證起來也有極強的說服力。所以我得到第一點的建議:起承轉合要自然,過渡盡量承上啟下(除非另有用意)。
2.要形成以實踐為主的學習觀。自己在文章中輸出的”干貨“自己還有很多都沒有應用,書籍中的觀點、思想或者方法并沒有在生活去印證,收集到的好詞好句很多到現在都沒有用過一次,都只是在紙上談兵。另外,實踐的方式可以是復述,也可以是為人師表,教習他人。
3.推薦頭天語音輸出,下一天手動修改的寫作方式。因為第二天的思維經過一天的凈化之后,拋出了很多雜念,在修改的時候也能迸發出更多的靈感,很是能查缺補漏。
4.以后輸出寫作總結的類似文章就按這種格式。
5.在30天的日更挑戰完成之后,開始學寫幽默性質的故事文,因為我想成為一名在生活中受人歡迎的段子手。(可以參考微信 唱記負食和知乎 殷杰)
6.昨天有個簡友提醒我開始記錄時間開銷,這個好習慣的好處非常大。也是非常心動,學著每做完一件事情的時候之后,開始做下一件事情之前,記錄這件事情所花費的事情。然后再晚上匯總合并。
7.研究如何把背單詞、考研任務當成像練字和看直播一樣,這才是學習最高效的方式。
8.嘗試跟著錄音背單詞
簡寶玉寫作群日更打卡第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