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進藏,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愿望。我沒有那種勇氣,只有不斷慨嘆別人豐功偉績的份兒。
在拉薩的朋友們都說,葛大爺那一躺,就適合在高原上,高寒缺氧沒處去,周末休息的日子就在自家窗前沙發上一躺,一天就過去了,還談什么運動,運動就是要了親的老命。
然而,窗外美妙的風景,道路沿線美妙的風景,豈能讓人安睡,幾乎每一個周末,都會在拉薩周邊騎著山地車走一遭,即便是口干舌燥,腦門因為劇烈運動后缺氧而導致疼痛,用這種方式來換取觀賞天地的大美,值。
拉薩是騎行者的天堂。路邊頗具民族特色的小酒吧,小書店和小旅館的門口,在合適的季節里,停滿了騎行者的車騎,沒有鎖,隨意的歪在凹凸不平的刷著白色材料的墻上,墻內音樂悠揚,墻外行人如織,車來車往,一堵墻隔住了兩個世界,相信他們的故事都是帶著美好的愿望,經歷了風雨的侵襲,而后迎來了最終的勝利。
有機會從拉薩出行的時候,總會在沿途遇到不少從內地跋山涉水騎行來拉薩的人兒,黝黑的皮膚,肥碩的衣服裹挾著瘦削的身體,想來是一路的風霜消瘦了他們的臉龐,然而剛毅的眼睛中冒出的眼神卻是那樣的光亮,有時候會停車下來給他們贈送些純凈水或者是簡單的吃食,他們是那樣的滿足,笑容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這樣的出走,好似在我們的文化中不太盛行,所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而給大多數人的印象便是“父母在,不遠游”,于是對一切出行,尤其是窮游戴上了批判的帽子。但是我們的文化中,并不是絕對的反對出走,想來老子出關遠行,孔子周游列國,太史公遍游諸地而成史記,都是出走的典范。即便是被迫出行如蘇東坡者,也給我們留下諸多的美的文化記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以今天,杭州的市政都應該感謝蘇東坡,把杭州這座城市的美推送到每一位讀者的面前。如果沒有出行,怎么會有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的經典詩句,出行不只是一飽眼福,更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有機會接觸到一位從西寧沿著青藏公路騎行到拉薩的朋友,到達的時間是八月份。車子撂下,直入主題“姐,有什么好吃的,最好是肉,讓我來一頓飽的”,黝黑的臉上一笑帶出兩排白牙,帶著幾分的稚氣,于是點了很硬氣的菜,要來了酒,看著他吃肉喝酒,邊看邊聽他講沿途的故事。騎車進藏,是所有運動愛好者最浪漫的想法,不過既然是想法,最好是想想而已,但他仗著自己運動員的身份,提前半年進行健身準備,出發前沒有給父母說,只有女友送上的兩大瓶防曬霜,包里幾乎都是壓縮食品。所有的準備抵不過路途的變化,忽雨忽晴,忽晴忽雪的天氣,一會兒熱的汗水直下,一會兒卻又凍得直打哆嗦,最難熬的是經過廣袤的長達300多公里的無人區,經過了這里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孤寂,什么是遼闊,什么是蒼茫。這樣的經歷,一生一次足矣。
然而,到了后來,遇到另外一隊騎行的人,不禁令我肅然起敬。
一行人從成都出發,經過中國最美卻最險的一條公路——318國道,從東線入藏,然后從林芝又一路騎到了拉薩,一路的艱辛也只有他們自己能懂,最險,險到什么程度,很可能是手剎沒及時剎住就可能命喪懸崖。碰見他們的時候,正好陪著朋友在布達拉宮上游玩。在稍顯幽暗的布達拉宮內,一抹熒光綠點亮了我的眼睛,熒光綠的T恤,上邊寫著“天津夕陽紅騎行車隊”。因為來自天津的緣故,看到天津總覺得有幾分的親切,潛意識以為他們是來旅游的,順便宣傳一下自己的車隊,然而聊過之后才知道了他們的光輝旅程。這是一個老年車隊,最大的年紀將近七十歲,最小的也五十幾歲,平常就喜歡騎自行車,于是約定一起騎行到拉薩,站在神圣的布達拉宮腳下,我和他們留下了最美的合影,他們給了我最為樸實的感動,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騎行者的力量。
一次隨朋友的越野車去羊湖,也就是羊卓雍措,一路盤旋上升,普通的車輛爬起來非常的費勁,從三千多米的高度一直沿著山體盤旋上升到五千米的高度,羊湖在山巔,不爬山無以到達。到達觀景平臺的時候,隨手拍下一張羊湖全景在朋友圈分享,不多久就有一位朋友評論說:“你也在羊湖?我也來了,在半山腰,騎車來的,到山頂怕要很晚了”。從拉薩騎行到羊湖,抄近路最快單趟也得兩天,兩千米的山,車子推上去尚難,他竟然騎車來了,頓時覺得不可思議,在我們下山的時候,看到他和小伙伴在山路的右側,靠著山崖的那一側休息,忙給他們補充些能量,一些純凈水和吃食,便互相告別,匆匆趕路。
后來他說,那些食物和水,支撐他們到達了終點,那時候的他們沒有了水,寸步難行。在高原上做運動,水的重要性大于一切呀。
我的簡短的騎行經驗,便是繞著拉薩城不知轉了多少圈,拉薩的大街小巷,幾乎都騎行穿過,在藏族老百姓的集市上,在街頭的藏面館里都留下了我的車轍,這樣的體驗,給我的生命注入了深深的活力。最遠的一次騎行,是翻越拉薩東部的納金山,從3700米的海拔出發,翻越海拔4200米的納金山,一天騎行七十公里,路途遇到一路虔誠前往拉薩的朝拜的人兒,邊騎車邊給他們豎起大拇指,一是鼓勵他們繼續前行,拉薩就在不遠處,一是鼓勵自己,努力的完成騎行的路。歸途中,和同行的伙伴們在夕陽下拐進了道路邊上的農家院,點了農家柴火雞,熊熊的火焰在大灶下燃燒,給我們疲憊的身體鍍上了一層金黃。
在高原上騎行,想是浪漫,經歷過才是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