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稅務員,而她則是被調查的對象。
她是心臟病患者,心力衰竭慢慢等待生命的結束。
就這樣,他走進了她的生命。
她的病讓她日漸衰弱,有一天她在散步時暈倒。除非有心臟捐贈,否則她時日不長。
他就像一個神秘的來客,友善的又總是憂心匆匆陪在她的身旁。
在她最脆弱時,她打電話給他,跟他煲電話粥,她央求他為她講一個故事。
他講了一個叫Tim的小男孩,從小喜歡飛翔,把樹枝綁在手臂上,從大樹上跳了下來。后來男孩子成了一個航天工程師。
就這樣,她在電話的陪伴下,慢慢地睡著了,而他正穿過醫院長長的走廊來到她的病床前,看著她睡熟的樣子,他想起自己的妻子以及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
他陪伴她散步、遛狗,在陽光的溫暖里,兩個人開始互生好感。他花了一夜的時間幫她修好了最珍愛的古董機器。
某個傍晚,她邀請他一起晚餐,在搖曳的燭光里,倆人情不自已。溫存過后,她提議要玩一個“what if”的游戲,如果尋呼機響起,如果有合適的心臟配型,如果不發生排異,如果她的病被治好。他回答如果他們可以結婚,如果他們有很多個孩子……
溫柔的繾綣進一步折磨他的靈魂。在大雨滂沱的夜晚,他跑回醫院,詢問她的主治醫生,到底她生存的概率有多少,3%-5%的答案打碎了他剛剛建立起來的一點希望,他堅定了決心。
他打電話給他最好的朋友,說“是時候了。我愛你,再見”。
他回到自己租住的汽車旅館,將早就準備好的冰塊放進浴缸,躺進去,開始給911打電話。然后把他12歲見到時就為之折服的美麗的水母倒進去,水母慢慢吸附上他的手臂……
她床頭放著的尋呼機響了,意味著終于有合適的心臟捐獻者出現了。
她的手術很成功,恢復健康后,她見到了他的哥哥,了解到他的故事,泣不成聲。
他原來并不是真正的稅務員。他叫Tim,畢業于MIT,是一家航空航天公司的工程師。他原本擁有美麗的未婚妻,在海邊有一座花開似錦的房子。
一次高速車禍徹底毀了這一切。因為他在開車途中查看手機,與來車發生碰撞,導致7人喪命,也包括他的未婚妻。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傷痛中,只求速死才能解脫。為了救贖,他選擇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幫助7個人,于是他開始了尋找被幫助者的計劃,他把身后事委托給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她恰好是他最后一個想要幫助的人。
他為自己患了肺癌的哥哥捐了肺,為冰球教練捐了腎臟,為一個在家庭服務和孩童福利保障中心上班的黑人女人捐了肝,為一個黑人小孩捐了骨髓,把自己海邊的房子送給了一個被虐待的媽媽,把角膜則捐給了盲人鋼琴師。最后把心臟獻給了她。
這就是電影《七磅》講述的故事,主演威爾.史密斯。
這是一個贖罪與自我救贖的故事,愛情只是其中的一個插曲。影片中的Tim也因為愛上了患心臟病的Emily而曾想要活下去,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救她。
故事的節奏讓人詬病,前半段拖沓、冗長,難以看下去,劇情的設定也有很多槽點,但卻在最后的半個小時讓我淚流滿面。
影片名稱《七磅》(Six Pounds)來自于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劇中的欠債者當無力償還債務時,必須割1磅肉償還給債主。
“上帝用七天的時間創造了世界。
我只用了7秒就把它給毀了。”
從此,他努力去償還自己欠下的人命債,犧牲自己,以命換命,除此別無他法。
災難或大的傷痛后的心理恢復一直是個難題。幸存的人常常會產生愧疚的心理,深陷在現實痛苦的巨大漩渦中。
在2014年韓國的“歲月”號沉默,200多名學生遇難,而一名被解救出來的老師卻在兩天后自殺,并留下遺書:
“……200多名學生至今生死不明,一個人活下去太痛苦了……我承擔所有責任,是我策劃了這次休學旅行……”
不斷的自我拷問,深深的自責和羞愧讓他選擇了自殺。
而影片中的Tim在出事后反復回憶起事故當時的情景,未婚妻躺在血泊中的身影,回憶起未婚妻的音容笑貌,他一定會想:為什么死的不是我?常常在深夜從噩夢中醒來,這種痛苦的折磨讓他無法自拔。唯有償還才能完成自我救贖,他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在不斷重復的痛苦中去實施自己周密的計劃。
我們不去評判自殺的是非曲直,也不去討論除此之外,他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但這種人性閃耀出的光輝,讓人動容,也讓人原諒了他因為一時的過失帶來的災難。
在影片的結尾,Emily見到了盲人鋼琴師,凝視著他的雙眼,在她跳動的心臟里,在他溫情的雙眸里,我們看到了Tim的生命在延續。
盡管無比虐心,仍然是一部溫暖的、引人深思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