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上,我拖著沉重的身體來到村子里的診所,一路上被八度的天氣照顧的直哆嗦,清風掃過小巷,一陣聲響,不見人煙。診所離我家很近,在小學旁邊,三分鐘路程就到了。聽父親說,村子上所有的診所合并成一個,統一由區里管理。以前村子上有三家,各自營生,藥價也貴,統一之后,大概同樣的情況下,便宜了一半。
到了診所,人一下子就變多了,像我這樣能在家里生一次病的,在這六七年里還是第一次,常年在外,一年也就回個一兩次家,一共也呆不到一個月。診所里的醫生就剩一個認識了,她叫什么我也記不得了,只知道是我們村兒曉東的老婆。
幾句寒暄,開了個藥,走了。
回來之后,父親告訴我說,前不久,他們兩個人離婚了。是女方提的,理由是男方沉默寡言,不懂得生活情調。經過法庭判定,女方獲賠一套房和一輛車,孩子男女雙方各一個。男的好心,離婚以后主動把舊房子也讓給了女方住,幾天前,男方的父母回來后把女的趕走了,她獲賠的房子在市區,她在村子里當醫生,就住在了村子里的空置房里。
在我印象里,他們一直是村里的模范夫妻,他們是大學同學。曉東在鎮里的公立醫院上班,誠誠懇懇,為人實在,什么都依著女的。女方叫雪恒,雪恒結婚后就在村子里開了一個小診所,人長的的確漂亮,平時也很開朗,在村子里的口碑都很好。女兒現在應該已經讀到中學了,兒子三歲,剛上幼兒園。曉東的父母大都在市里照顧兩個孩子。這十幾年下來也沒發什么過什么讓村里笑話的事兒,和和睦睦的一家人,說離婚就離了,理由也讓人琢磨不透,至于真正因為什么,我也不得而知,總是覺得挺可惜的,雪恒三十多了,家也不在這邊,現在一個人,帶著一個孩子。村人這回有事兒說了,閑下來就天天議論,跟著風兒的,沒傳幾天就各種版本都出來了。今天我看到她的時候,還是一樣的漂亮,一樣的笑容,什么事兒沒發生一樣。
另一邊,父親說診所里的另一個男醫生,年初的時候,老婆也是跟他鬧離婚,現在也單身一個。
【1】
這是在農村,如果在城市我想,離婚率應該會更高吧!三十多歲,走到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時候,有了婚姻,有了孩子,這樣的家庭說散就散了。難道是生活在一起不幸福嗎?分開是為了追求幸福嗎?我能想到的就是和幸福有關的命題出現了危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不然一般人很難做出這樣的選擇。或許雪恒過的不是她想要的幸福吧,離婚的理由是什么都不滑稽,每個人持有幸福的態度都不一樣,獲得的人生過程便也不同,幸福千千萬萬種,表達出來的只有一種,那就是真實和快樂。
有時候談幸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人認了命,就不再去想這個話題了,誰又可以告訴我認命不是一種幸福呢?幸福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個結果呢?舉個例子,我們追求一個人,一直到戀愛,這個過程不管多苦,在你心里都是幸福的,因為你有了目標,愛得到了釋放和滿足。然后你享受著這個戀愛的過程,突然有一天,你們分手了,這時候連同你追求時候的痛苦加倍還給了你。這樣的情境中,你得到了幸福也得到了痛苦。然而慢慢人生長路,這也只算得上是一個小波折,而當時的你卻視同生命一樣重要。就如同雪恒一樣,她和曉東在一起的時候,也一定幸福過,快樂過。當她認為自己不幸福的時候,就開始痛苦,一直到一天她不想再這么繼續下去了,離婚就成了必然。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為得到幸福而不計辛苦的努力和付出著。幸福不是一個過程,也不是一個結果。幸福是我們臆想出來平衡大腦的一種產物,為的是讓我們的付出有一個標準。為了這樣一個標準,我們不停地和情緒斗爭,贏了就是幸福,輸了就是不幸福。換言之,我們每生一個念,都要把這個念去歸類,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也就是說我們在給這個念歸類的時候,出了問題。
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兒,能想明白想清楚,明白這事兒對于自己是好事或不好,清楚這個念歸在幸福是不幸福,也就通透了。
【2】
這時候再來回過頭打量一下以前的自己,總是會發現以前的自己多少行為是幼稚的,甚至現在想想還覺得有些好笑,偏偏在那個時候,執著的誰都勸不動。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里講述了人生四個階段的愛情故事,其實也恰恰表達了最真實的四個狀態,組合起來就是人的一生。小時候,喜歡一個人只要能見到她就是最大的開心,一起聽一首歌,一起看一次日出都是難忘的回憶,當她離開了,你覺得全世界都丟了,你很傷心,以為世界再也不會發光了;長大了,喜歡一個人是那么沖動和瘋狂,恨不得立馬擁有她,但是現實強硬的壓迫著你,使你一邊喜歡另一邊自卑著,甚至你不知道如何讓她幸福安穩的過好明天,最終她離開了,其實是你的自卑和沒勇氣導致的;中年了,有了家庭、孩子,每天都忙碌于上班、應酬、陪孩子,屬于你的時間大大縮小,能順利過完一天對你都是最好的恩賜,你沒有時間思考太多自己的事情,當然也沒時間去把每一件事歸類為哪一種;而你老了,你以為最好的幸福就是陪著老伴過完余生,你總希望她比你先走,不想讓她孤獨,而她也是同樣的想法,活到這個歲數,大概人生的起伏都已經看淡,唯有愛永不枯竭,對他們來講,活著不是為了幸福,是為了守護他們認知的幸福到人生邊上。
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姿態,每過幾年,我們的想法都會改變,很多時候我們在感嘆“我逐漸變成了當初我最討厭的模樣”,這就是成長所要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要有一個標準,標準就是我們臆想的幸福。不管我們的想法發生怎樣的改變,有幸福的出現,就會有痛苦的存在,但我們對于幸福的姿態卻不會發生改變。正如《北京遇上西雅圖》里說的“唯有你愿意去相信,才能得到你想相信的。對的人終究會遇上,美好的人終究會遇到,只要讓自己足夠美好。努力讓自己獨立堅強,這樣才能有底氣告訴我愛的人,我愛他。”
【3】
在我們努力去強大,努力去相信的時候,也難免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比如年齡大了,家人和親戚見你總提及你婚姻的問題,我們無法拒絕,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今天被A的言論所感同身受,認為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做,結婚以后就沒得做了,覺得一個人挺好;過幾天又被B寶媽的話打動了,覺得組建一個家庭,有個小孩兒,多么溫馨,覺得立馬找個人婚了或者嫁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你一個人思考的時候,又覺得這個問題讓你煩躁,不知道如何處理,陷入情緒的圈套。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認為每一個問題都很難解決,當我們過了這個階段,發現也就那么回事,搞不懂當初自己為何那么糾結。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天枰,我們可以肆意讓天枰傾向在開心快樂的那一邊,一旦傾向另一邊了,負面情緒就占據你的心頭,遲遲不去。而當我們幸福的籌碼放多一些或者能讓負面情緒減少一些,天枰平衡了,內心也就舒坦了。
平衡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不開心了,就找個人說說話,聊聊天,或者約個朋友去發泄發泄。我們只是需要一個支持者,就能平衡當下的心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或者有想法都需要一個回應,支持你的回應。這個回應也可以是一些足夠讓你幸福的回憶,或者你能想到的好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從哪里看到的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們一生的時間段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給工作,一部分給情感,一部分給自己。”我想,太多時候我們無非就是給自己獨立和思考的時間太少,才忘了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擁有幸福的姿態該怎樣。
那么,多給自己點時間,努力強大自己,去愛自己;去相信美好,相信你有愛他們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三木(完)
明天是什么樣子呢
太陽會溫暖嗎
未來的某一天
我會后悔嗎
其實
我都不知道
所以
我把今天都許以幸福的模樣
然后
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