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最為滿意的兩個作品,一個是用煙盒的拼接創造的機器人,頗有樂高的味道,另一個是用一張紙折出來的類似鐵膽火車俠的機器人,并且可以帶上配件,升級裝備。前者已經被我自己弄的失傳了,只在小學的日記本上還能看到零星的細節,后者我想我現在還能做的出來,不過自己怕是不會對它太寬容,也就讓它故意塵封。
小時候的樂趣都是自己找來的,不論是一群人的,還是一個人玩一下午的,不論是偏“綜藝”的,還是偏科技的,都是在窮盡自己的想象力,并從其中找到快樂。我小時候可不知道綜藝和科技,知道現在才發現有專門的電視臺在做綜藝節目,具體來說也就是成年人的游戲,和互聯網下手機下的那些小而美的獨立游戲們,一個計算器便就是一個游戲,頗有我們當初的“老派”風格。
想破腦袋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有什么價值,對于創造者來說。或許這也就是它逐漸沒落的一個原因。我只能固執的,再把它們拉出來談一談,不至于徹底消失。現在同學給我打電話,談論的都是為人處世,水平,做人的禮儀與道德,偉大,這些東西實在是太有說服力了,我想這可能就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一直被漢化的主要原因吧。就像你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意義何在。如今互聯網把這些過去的東西帶了出來,它到底還是出現了,找不到價值的我還是濕潤了一把。
我想,現如今這個社會里,極限運動,舞蹈,游戲,音樂等等,都是有本質相同的地方,都在于一種把自己的想象力和身體交出去的過程,這很可怕,在這個要求自律,正確的思維,博弈的社會里,完全交出去的人是沒有成就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