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第一定律:
無論何時何地,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減少,價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會增加——需求的變動(除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和需求量的變動
需求第二定律:
a)需求對價格的彈性(價格高,彈性大于1,價格低,彈性小于1),和價格變化之后流逝的時間長度成正比(能找到越來越多的替代品)
b)彈性的大小決定稅負的分攤比例(需求彈性低的一方承受更多)。時間越長,好處、壞處都分攤出去了。
需求第三定律:
附加值越高,高質量的產品相對越便宜(好東西運到遠方去)
1.完全計劃經濟是行不通的,在所有的競爭方式中,價格相對最有效率,價格由自由市場成交價得出的平均價形成。價格過高會引起過剩,過低會導致短缺,不進行大量價格干預。
2.價格管制必定導致資源的耗散,人的能動性會選擇損失最小的競爭方式,資源的搶奪由直接變為間接,必然會浪費更多的資源。
3.價格傳遞稀缺性,指導生產,指導分配(最重要)。如何分餅決定餅能做多大。
4.人工智能不會讓計劃經濟變得可行(數據不可得)
5.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觀點、立場、理論都是不可得的數據)
6.沒有最公平,只有最有效率(問題的答案不一定從問題出發)
7.發國難財的行為完全不同于攔路搶劫,前者是多提供了一種選擇的機會,后者沒有選擇機會。(鼓勵發國難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