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豆?
來源:十點讀書會(ID:sdclass)
“你拉黑過最好的朋友嗎?”
問題一出。
大花首先舉手。
我問她怎么了?
她說:“我最好的朋友結婚了,伴娘卻是別人,她甚至都沒有邀請我去參加婚禮。”
編輯部一陣唏噓。
事后,我問,你真舍得拉黑她嘛?
她說:“也沒有拉黑,就是屏蔽了,就像把我們那么多年的感情屏蔽了一樣。”
話音剛落,她又補一句:“她曬了婚紗照,曬了婚禮現場,曬了和伴娘的照片,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唉,我以前可是經常向別人炫耀她的…… ”
大花的聲音漸漸低沉下來。
友情這東西,像愛情一樣,最怕的是你自作多情,以為是人家最親密的人,其實到頭來只不過是局外人。
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從聲勢浩大到悄無聲息。
把備注改為全名,換成普通的聊天背景,朋友圈不再點贊,偶爾想起再點進去看,一條橫線鮮明的刺眼。
我高估了與你的關系,也低估了時間的犀利。
這是我長大后才明白的道理,成年人的世界,聚散無常,我們都不例外。
有人在默默地給你點贊
有人在退出你的朋友圈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段子,下面有10萬人點贊。
兩人在聊不開心的事。
其中一人說:算了,說點開心的吧。
另一人說:好。
然后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我想,這應該是兩個好朋友之間的對話。
如果不是,陷入的不會是舒服的沉默,而是迷之的尷尬。
剛來北京那會兒,發小加我微信,我和她之前好到什么程度呢?外人會把我倆當成是親姐妹。
雖然好久沒聯系,但看到她加我微信,我超級激動。
一通過,馬上發過去一句:“這么久都沒聯系,想死你啦!”
內心無法抑制的激動像是回到了上學時期的我們。簡單又熾烈。
我捧著手機等著她回消息。
過了大概五分鐘,她發來一條某品牌的鏈接,我頓時傻了眼。
緊接著“幫我砍一刀吧”發了過來。
把我剛剛似火的熱情澆滅了一半。
我有點生澀地回:“好啊!”還帶了一個表情,顯得不那么生分。
我極不情愿地點開了那個鏈接,顯示無法砍價。
她好像窺探了一般,馬上發來一句:“你要下載這個軟件,這樣能砍的多。”
我沒有拒絕,因為是她,我以前最重要的朋友,我操作了一系列的步驟完成了她加我微信的“任務”。
我回信息:“好了哈!”
然后,我在這邊期待著我們接下來的談話,聊聊過去,聊聊現在。
等了很久,她只回了3個字:“謝謝你。”
我突然一怔,說不出話來。
“謝”這個字忽然讓我明白了閏土喊魯迅的那聲“老爺”意味著什么。
再后來,她都是直接甩過來一條鏈接,沒有一句話。
我們的聊天界面變成了一個毫無感情的砍價機器。
再之后,她發的鏈接我再也沒回復過,我們也很默契的退出了對方的圈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想還是有點苦澀。
我們終究沒逃過時間的操控,各自越走越遠,再也不會有交集。
在北京這座大城市,經歷過很多人事的變化之后,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直很淺薄,稍微不留意就會不聲不響地離開。
那天晚上睡覺之前,看到大花發了一條朋友圈:原來時間真的可以沖淡一切。
是啊,以前還有朋友圈的贊在維持著這一段關系,如今再看到對方的朋友圈,停留片刻,一劃而過。
情誼好像還在,只不過都是過去時了。
如今,朋友圈里很少發動態,偶爾發一條,點贊的都是新人,很少再見舊友的影子。
想當年的我們談天說地,如今卻越來越詞不達意。
圈子不同,話題不同,形同陌路好像是遲早的事。
你有該認識的人,我有該走的路,我們都有自己要感受的人生,如果不能同行,就拿著剩余的真心祝福。
不要輕易通過好友驗證
不要去怨恨失去的友情
最好的朋友變成陌生人,是種怎樣的感覺?
失去分享的欲望是散場的開始。
深以為然。
看到一個好笑的東西,想像以前順手分享給她,發送的那一刻停了下來,想想還是算了吧,瞬即按了返回鍵。
有了不開心的事,寧愿自己安慰自己,也不愿再跟她提起。
兩人之間,猶豫的那一刻,說明關系已經有所顧慮了。
前同事小米曾發過一條有故事的微博:
15年的感情,占據了我人生近二分之一的時間,只因一次爭吵,讓這么寶貴的感情出現了瑕疵,想想真是可惜。
現在一起分享的不再是你,一起吐槽的不再是你,真是虧大發了。
以至于我現在很少通過好友驗證,因為極小可能會成為朋友,與其在列表里躺尸,還不如不認識。
對于那些失去的朋友,雖然有時會耿耿于懷,但現在已經能做到心靜如水了。
這也算是一個人的成長吧。
對此,經歷過的人一定明白其中的感受,如果兩個人最終道不同不相為謀,好聚好散是最好的結局。
不用刻意去追逐,也不要太執著于過去,更不要怨恨曾經那個要好的人。
畢竟,曾真心對待一個人,對方是值得的,毫無怨言。
電視劇《瑯琊榜》里有個情節,我記憶特別深刻:
梅長蘇罔顧朋友情誼,借蕭景睿生日揭開了殘忍的真相,而心地至誠的蕭景睿一直把梅長蘇當作是兄長、好友,梅長蘇卻不得已“利用”了他。
在蕭景睿回南楚之時,梅長蘇在路邊的亭子跟他告別,并向他道歉。
此時,蕭景睿說了一番話,令無數觀眾掉淚:
我曾經因為你這樣做非常難過,可我已經不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孩子了。
凡是人總有取舍。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舍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
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
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
隨后,梅長蘇說:“景睿,自相識以來,你對我一片赤誠,可是,我卻如此待你。”
蕭景睿停頓片刻,直視梅長蘇說:
“我之所以這么待你,是因為我愿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么可后悔的。”
有人說,梅長蘇為所有人討回了公道,卻唯獨虧欠了景睿。
景睿作為最無辜的受害者,非但沒有怨恨,還寬容了每個人。
“赤子之心”大概就是如此。
正如劇里有句臺詞說:
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天涯路遠。
其實,我們的現在的人際圈子也是這樣,誰都沒有錯,都是為了生活。
有幸為朋友時,真心就好。
不得已分開時,各自安好。
長這么大,所經歷的事大多是好壞參半,沒有什么值得得意,也沒有什么值得去怨恨。
畢竟,那個你認為重要的人曾陪你走過一段路,度過一段重要的人生。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也三觀,分也三觀。
但三觀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彼此都在不同的環境里成長,三觀隨之變化也有情可原。
木心曾說: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長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無可奈何了。
成年人的友誼本來就是階段性,有得有失才是正常的人生。
圈子雖小,朋友二三,聊得來,舒舒服服,已經是最好的狀態。
朋友之間最好的關系
相互惦記,各自美麗
真正好的關系從來都不需要刻意,也無需強求。
我們都在成長,一路上要遇見各色各樣的人,而自己身邊的位置就那么多,進來一個必然會離開一個。
然而,注定一路同行的人,任世事如何變遷,依然會默默守護。
高曉松和老狼之間的感情為大多數人稱羨。
兩人相識于大學,志同道合,高曉松寫《同桌的你》,老狼演唱,一首校園民謠紅遍大江南北。
從此奠定了兩個人在樂壇上的地位。
之后,兩個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老狼更注重家庭,時不時演出。
相比之下,高曉松則活躍在大眾面前。
在名利圈里待舒服了,難免忘了一開始的初心,惹火上身。
2011年,高曉松酒駕造成追尾事故,被拘役六個月。
在很多人避之不及的情況下,只有老狼經常去看他,陪他聊天,跟他談心。
出獄后,老狼清楚高曉松的性子,直接塞給他10萬塊錢當生日禮物:“我去年演出比較多,而你在里頭吃糠咽菜呢,比較苦,你一直花錢大手大腳,沒錢了,我養你。”
之后,兩個人把這件事笑著說出口。
2016年,老狼登上《我是歌手》。
節目組曾找過他兩次,都被他拒絕了,后來才知道,這次來是因為高曉松給他打了電話:
去吧,你得讓人家知道,中國音樂不是從選秀才開始的,遠在選秀之前,就有過無數優秀的作品。你出來,讓大家見識見識,不然的話,年輕人都以為我是一說相聲的。
在最后的幫幫唱環節,高曉松專門去燙了頭發,跟老狼在臺上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兩人一起搖滾,回憶青春。
老狼說起高曉松:“仗義、有趣,他能帶我干我想干但不敢干的事,玩樂隊、出唱片,都是他帶著我。”
高曉松談起老狼:“要是沒他拽著,我更不知道在名利場里打滾,我會打成個什么樣……一起合作的很多人是搭檔、是好伙伴,只有老狼是朋友、是兄弟。”
真正的朋友就是如此,有事相互麻煩、相互惦記,沒事偶爾聯系、各自美麗。
你在你的領域努力,我在我的領域努力。他日相見,我們眼前是同一高度的風景,得到的卻是雙倍的榮譽。
《山河故人》里說: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面對并非一廂情愿的分開,我們該如何對待生命里的漸行漸遠?
最好的答案是:“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不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
殊途同歸是偶然,背道而馳才是常態。
可是,我從不后悔遇見你,曾經的關系好是事實,如今的兵分兩路也是現狀,我們都不必介意,這就是長大最真實的樣子。
我曾炫耀過你,后來把你還回人海里。恕我不能參與你的余生,但還是祝你余生過得盡興。
文末點個「在看」,告訴Ta,你曾經可是我拿得出手的喜歡。
-圖片-
圖片來源 | 部分來自視覺中國
-作者-
維豆,十點原創作者,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本文首發于十點讀書會(ID:sdclass),新女性成長文化平臺,和300萬小伙伴一起陪伴學習,向上成長。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