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總想要實施股權激勵,但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思考,是不是?今天就給大家帶來,激勵行前十問。不論準備采用什么激勵這十問,都要在進行自問,當然如果這十個問題都想清楚了,股權激勵的方案,也基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啦!
一問,為啥給?
首先,企業家們要明確,做股權激勵的目的,不要流于形式,更加不要盲目跟風。對于發展型的企業來講,股權激勵的目的無外乎以下幾個:激勵員工、提升業績、降低成本、留住人才、整合資源、新老更替等,企業家在做股權激勵時,始終要圍繞自己所要達成的目的,設計方案、策略。
二問,給誰?
做股權激勵,對象很重要。根據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員工,創造了百分之八十的業績,如何使用股權激勵,留住這百分之二十員工的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然,同時也要兼顧到其他員工的利益。
可以根據不同的崗位、工作年限、忠誠度、歷史價值、未來價值、不可替代性的程度等方面,來確定激勵的對象。
三問,給啥?
給的是分紅權、期股、限制性股權、還是注冊股等等。每一種,都有不同的適用對象、不同的法律風險、和不同的實施方案和操作模式。
四問,給多少?
1、總量給出多少?
上市公司對管理層做股權激勵,一般不超過總股本的10%。對于非上市公司,依照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我給大家一個常見的比例的范圍。通常,初創公司,不超過三分之一;發展型企業,不超過二分之一;擴張期的企業,不超過三分之二;成熟期的公司,沒有限制。
2、每個人給多少?
古語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給誰,給多少的問題上,這可以是個大學問,千萬別讓激勵變成了激怒。
崗位價值、工作年限、忠誠度、個人接受程度、同行業競爭企業的薪酬水平、未來價值、不可替代性等因素都是確定數量可以考量的因素。
五問,誰給?
準備做股權激勵,誰拿出來股權,去激勵員工?
是某個大股東個人,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股份,給員工做激勵?還是之前已經預留了激勵池?還是幾個股東,個人出一點股份?還是全體股東依照自己的持股比例同比例稀釋?當然,最好這些在創始合伙協議中就事先做好明確約定,免得日后扯皮。
徐寧 出書訓練營第40篇作品
2017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