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酒,茶在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有著更加無可取代的地位。因為酒能醉人,茶亦能醉人,酒常常讓人心碎,茶卻常常讓人陶醉。
“茶”多么美好而詩意的一個字眼,它為人所認知,正是在咱這中華大地。早在四千多年之前,咱們可敬的先輩們就開始有了飲茶的習慣了。
飲茶習慣淡雅而有范,因此也被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模仿和借鑒。先是日本僧人飲茶之后愛上了茶的醇厚和溫情,于是將中國人的茶文化引渡過海,使得茶文化飄揚過海,后來與禪道相結合,形成了如今在全世界聞名遐邇的日本茶道。接著,荷蘭人將中國人的飲茶習慣帶回了他們的水鄉之國,這下可好,飲茶潮流立即刮遍整個歐洲。尤其是一向以高雅自稱的英國人,將茶文化推動發展到了極致,形成了獨特的下午茶文化,這應當是一個懂得享受的民族和詩意茶水最完美的契合。
當然了,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飲茶依然成了一種普遍習性。無論貧賤或高貴,茶葉都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獻給每一個懂茶的人詩意和享受,令每一個懂茶的人學會了寧心靜氣。
筆者的爺爺就是一個懂茶并且嗜茶成性的人,他每天晚上7點就能睡著,然后第二天凌晨三點多一點點的時候就起床,開始了他詩意的一天。他起來后第一件事就是燒開水、然后泡茶喝。從三點多開始,陸續有一些人來到了我家,他們跟我爺爺一樣,生活里已經離不開茶。這場茶水之宴能持續五六個小時,等到早上八九點鐘散場的時候,常常能有十來個人從我家里走出大門,然后順著不同的小路回家吃早飯,對我來說,他們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有時想想,他們如此簡單平凡的生活,才是我們這一代人難以企及的生活。
爺爺常說:“酒和茶一樣,沒有高貴和低賤之分,只有懂與不懂它們這兩種人。”想來也是,再珍貴的白酒,還不是用高粱和小麥釀的?難道說是用成了精的高粱和小麥釀的?如果不是,如何會出現幾千元和十幾塊的差別呢?至于茶葉,無論貴重和廉價,不都是給人苦中作樂苦中覓甜的嗎?不都是讓人修身養性的嗎?既然是這樣,又何來貴重和廉價之分呢?
“一點必要都沒有”爺爺常說:“喝酒應該是用來放松的,喝茶應該是用來體味人生修身養性的,再有其它的東西,那就不純粹了。”我信他的話,因為他真正懂茶。
都說茶文化如今在中國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傳承,這話所言不虛。茶被各種酒代替,被各種飲料代替,卻也正因如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景---------------那些每個早上早早坐在院子里喝茶的人,一把年紀了,臉上帶著滄桑和微笑,他們眼光溫順的看著周遭的一切,讓人歡喜,讓人印象深刻,他們不正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嗎?
飲茶習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到了今天,懂茶的人越來越少了。可倘若一個人真的懂茶,他一定有著簡單平凡而詩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