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狀態著實有些低迷,以至于平日里關心甚重的公眾號也沒能按時更新。偷懶會上癮,諸如內驅力、自我認同能力統統付之云霄外,連正經事也耽擱了不少。但是避世索居的逍遙游也非萬全之策,抱著探索的心,又跑到書館獵書。
沒成想,反之是隨手從架上抽出的一本書點醒了我,林夕快十年前的作品《原來你非不快樂》。雖說但從書名來看很像一本心靈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本書更像一個中年的行者由心而發,對走過的人生高低路所作的注釋。如果你想要從這本書里找到快樂的方法,那么抱歉,這本書沒法教你;如果你想要從這本書里發現生活的秘方,那么請離開,這本書不是人生指南。但如果你明白了人生苦難實多,那這本書可以告訴你,你在幾層修羅場,上下又是誰;如果你厘清了名利本是虛妄,那這本書或許能說明白,沒有真正的避世,只有喧囂不入耳的智者。
最有趣的是,一個人寫書,把世間痛苦、疾病、貧窮等負面情緒的來源都寫出見地,反而讓你明白,能讓人不開心的事情也不過爾爾,那也就明白了快樂的意義。 “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但用長鏡頭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劇。”卓別林的話多么深刻,林夕說,把生活聚焦到特定的角度,雞飛狗跳、遺憾畢現,活脫脫的悲劇;可時光累積,大事化小,諸身煩惱不過海上浮萍,簡直是趣劇。
生活中的不快樂,或許絕大多數都是和錢有關。月亮與六便士的隱喻之所以經典,在于有無數人都掙到了足夠自己生活的錢,但泱泱華夏五千年,詠月也只得李太白一首《靜夜思》最得人心。港人喜歡自嘲“揾食艱難”,茶餐廳里食客的家長里短無非這個月房租未有著落,上司卻總嫌自己手腳慢,比不過年輕人。但凡不是疾風驟雨或烏云漫天,仰頭輕眺,總是能看到月牙高掛。美景還需良人,地里刨食不易,弓坐久了,大約就忘了天上還有這免費的美景罷。
林夕說,自己初到東京,看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很是羨慕東京的繁華。但后來讀到日本歷史,發現東京的繁華與日本經濟的衰落有莫大關系之后,便不再覺得東京有很大魅力了。看城市如此,看人其實也沒差太遠。書中用“一件睡衣的污漬”來形容密友情誼的毀壞。什么意思呢?當兩個朋友關系好到可以穿一件睡衣就去做客的時候,倘若那件睡衣上有一個不起眼的污漬,或許就成了友人調侃的談資。雖說不止于因為這個污漬就弄得友情方舟船破漏水,但總是有了隔閡。
在全書的最后段落,也是我最欣賞的章節,有這么一個章節名“住客請記住,總有天租約將滿”。表意我不再贅言,我的理解是,肉身不過也只是靈魂的臨時住所,請記得你會離開這個世界。記得喬布斯的名言“記得你終將死去”,大抵也是想告訴世人,惜時、惜命,要早日把心中所念之事付諸行動,省得空留遺憾。
歸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蘇軾在中年被謫之時所作《定風波·三月七日》中的篇尾。我總覺得,這就是人生中至上的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