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84000種可能
艾力
點評:
人生道路漫長,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再大的困境,都有解決之道。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足夠強大,你終將抵達光明之地。
在沙灘上建筑城堡的人
>> 知識分子的責任,就是把別人說不清楚的東西說清楚,以大眾能接受的方式。
擁抱卓越,接受不完美
>> 文學是自我拯救,寫作是為了在世界中留下印記,能證明自己在世界上存在過。我記錄時間也是這樣:證明自己的同時,亦可助人。
>> 寫出一本真正能夠幫助、鼓勵當代青年,有營養,能引發他們思考的書,是我努力的方向。
>> “無跡方知流光逝,有夢不覺人生寒。”
>> 沒有人是完美的,你可以通過不斷地努力去接近完美,時刻準備好迎接命運的挑戰,你終將抵達光明之地。
>> 擁抱卓越,接受不完美。
誰都有被生活花式吊打的時刻
>> 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網上有個答案——多走幾步。
>> 與其為房價上漲發愁,不如積極行動,讓自己的收入跑贏大盤,超過房價的漲幅。
>> 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就努力健身、讀書,內外兼修。與同學、同事關系緊張,就檢視自己,改進溝通的技巧。考試失敗,事業失敗,就結合自身特質,去尋找一條新路。
>> 人生的低谷,是個人的能力沒有達到那個程度。能力提升,高度改變后,那些以前認為邁不過去的坎、翻不過去的山都變為了平地,很多原先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 人生道路漫長,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再大的困境,都有解決之道。
>> 一件事的影響有些取決于事件本身,更大程度上取決于看待的角度。只要你不覺得自己受傷害,就沒有人和事可以傷害你。
>> 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足夠強大,你終將抵達光明之地。
用死磕的精神尋求“最優解”
>> 如何精進自己,變成牛人?我的經驗是——只比別人做多一點點。
>> 健身時,多練幾組,就能達到更好的增肌效果。
>> 每天比別人早起一點,就能收獲更多時間、自信和快樂,增強對自己生命的掌握力。
>> 工作時,多為合作者著想,選擇合適的方案,就能收獲更多尊重和信任,為自己的專業背書。
>> 我們總覺得所謂的堅持就是咬牙切齒,拼搏流汗。還有一種是當你和別人一起經歷了咬牙切齒、拼搏流汗之后,大家都精疲力竭去休息,你還能用最后一絲力氣去處理好細節問題。而這些細節的堅持積累下來是巨大的變化。
>> 你原本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要因為沒能堅持而悔不當初
追隨者,永不領先
>> 人生有三大自由:時間自由、財務自由、角色自由。
>> 人只能活一次,盡量多體會一些角色,會增強心中的幸福感
你不再只是一枚螺絲釘
>> 互聯網打破了時空束縛,讓每個人的起點變得越來越接近,達到相對公平。
>> 你足夠敢拼,才有機會贏
>> 一個想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知識掙大錢的人,先要在所屬的組織里,通過各種手段,打造更優秀的自己。
>> 進入一個組織,當你覺得周圍90%的人都比自己強,在各個方面都需要學習時,你處于新手入門階段。工作了一段時間,你發現,周圍的人一半依然比你強,另一半人無論
>> 知識儲備還是執行力、適應能力已經遠遠地落在你后面,說明你逐漸適應了環境并開始進步。
>> 當確定90%的人已經無法與自己匹敵,無法在組織里學到新東西時,要勇敢跳出舒適區,才能得到互聯網時代的福利。
>> 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是巨大的,抓住它們,才會展現真正的互聯網的魅力。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說它最好,因為知識和匠人精神總算可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也可以變現。說它最壞,因為過去幾十年一成不變的“大鍋飯”和組織的安全網逐漸瓦解,任何一個人在任何時刻都有可能被社會淘汰。
打造屬于自己的知識樹
>> 權威經典的教材讓你輕松入門,而不斷更新知識則要靠使用,使用是檢驗知識是否被掌握的唯一標準。
>> 在海量信息中,要不斷嘗試,找到自己做什么事最享受,就能輕松做到超過80%的人。
>> 人的記憶力不靠譜,你能靠腦子記住的事物寥寥無幾。
>> 我的筆記本就是34金幣時間管理法。用Excel記錄下學習到的核心內容。并且,一定要做反思。同樣的事,自己哪一點沒做到最好。
>> 通過反思和對比,防止空洞和空談,把聽到的內容變為實際行動的內容。
>> 不管對錯,一定要自己實踐一次再做判斷
>> 如果現在的你,和一年前的你一樣,意味著你沒成長
>> 一個人最難做的是否定自己,尤其是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如果不否定,總重復過去的套路,就沒有了學習進步的空間。
最差不過回到原點
>>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是俞敏洪一直堅持與傳遞的精神力量。
>> 他始終相信,任何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最好的力量就是去奮斗
>> 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種力量:只要努力奮斗,拿出足夠的時間,就能改變命運,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 無論是教育還是科技,都能改變世界。當你有那份“相信力”,無論外界怎么改變,都不會迷失方向。
>> 這個世界有偶然的運氣,也有必然的運氣。人應該追求必然的運氣,通過努力踏踏實實地達到某個狀態某個境界,用你的身價去換取你所需要的東西。
>> 俞敏洪的成功,證明了人生是自己的選擇,無論起點如何,要對得起自己的能力和內心的事。當你相信奮斗能讓你改變自己,生命就會越來越燦爛。
>> 最差不過回到原點,善意可以改變世界。
工作10年,你為什么還不升職
>> 那些投機取巧的行為,也許一時對個人有利,長遠看,卻是最不高明的選擇。我們不可能只活在今天,往后的每一天,他人對你的職場評價都源于今天、昨天、前天的個人連續性表現。
貪圖一時走得快,喪失的是走得更遠的機會。
事事親力親為是種病
>> 第一步,辨別哪些事必須親自做,哪些可以交付他人。
>> 分配給他人的工作大致有兩類:一是完全不需要動腦的機械性、重復性的工作,比如簡單的文字收集、排版,數據的整理,這部分可以找大學生兼職。二是高技術要求的工作,比如精美的PPT、視頻剪輯,這一類需要找擅長這項技能的人去做。
>> 第二步,如何找到合適的人分擔工作。
>>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也沒辦法一下子就找到最適合的那個人。活好話少還不坑錢的人,只能在實踐中通過磨合和對比,從中選出那個出類拔萃的合作伙伴。
>> 經過簡單工作的外包,你會有兩個收益:一是慢慢適應授權給他人工作的狀態,而不是始終處于焦慮和不安中。二是授權這些大學生和職場新人,不需要太多報酬,你可以承擔這個試錯成本,從中能慢慢學習到如何挑選靠譜的人。
>> 第三步,善于選人,堅定不移地用人。
>> 用人最核心的一點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當你決定授權給某人,不要想太多,讓他放手去做,一起承擔最后的結果。如果過程中不斷懷疑、質疑一個人,他的工作動力會減弱,甚至為了報復會做出對雇主不利的行為。
>> 不信任,合作難以長久。
若你心存疑慮,干脆不要開始共事。
>> “成大事者不糾結”,當你要變得更強,將多線工作分配出去,必須有很強大的抗損能力。人性復雜,用人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欺騙,如果一次被騙就放棄努力和嘗試,最后只會單兵作戰累死自己。
>> 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他人找合理性,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彈性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找到陪伴你前行的伙伴。
離開現在的機構,你還能做什么
>> 其實,在這樣一個時代存活,以一個獨立的手藝人方式存活,往往比加入組織要好得多。
>> 這也是羅振宇提出的生存困境解決方案——U盤化生存。總結起來就是16個字: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U盤化生存是套組合技,你要有最強的撒手锏,還要有配合的輔助價值,如果沒有輔助,撒手锏沒有功用。
>> 當下,最有競爭力的是U盤化生存的T字型人才。
>> 認真分析自己哪些方面在對應領域里具有超越常人的競爭力,找到能力后,再探尋有哪些輔助優勢可以將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 在碎片化的時代,像U盤一樣,隨時在各種碎片化時間中學習,成為U盤化生存的T字型人才,在一點上精通,在多點上推進。
>> 第一步,找到自己最牛的一件事,一旦確定了,就發現碎片化學習沒那么難了
>> 人生在取舍之間,取的應該是讓長板變得更長的東西,舍的是不能變為核心競爭力的東西。
>> 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隨著社交扁平化,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揚名
>> 做一件事,不需要做到全國第一、世界第一的極致,起碼做到在你所在的城市數一數二。不求天下無敵,只求在某個行業的細分領域有一定聲望,至少,以此作為目標奮斗。
你最大的機會是跨界
>> 恐懼心理是幾乎所有跳出舒適區的人都會遇到的情況
>> 因對未知恐懼的畏懼而放棄無可厚非,但人生選擇就會過于單一。
>> 我有一個理論,有時你真的要先夸下海口,先把牛吹出去,然后再通過刻苦用功,把吹過的牛變成現實。羅永浩就是這么做的,這不失為一種實現夢想的方式。
>> 成功者身上有些獨特的密碼。形容某件事,他們從不說“太難了”,而是說“太刺激了”,總在尋求挑戰,不斷轉換,跳出舒適區。
>> 敢于不斷轉換,是在別人放棄時多堅持一下,不甘將自我固定在一個狹隘的角色里。
>> 別讓對未知的恐懼害了你。找到核心競爭力,多學習其他行業所需要的東西,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你會發揮更大的價值,找到全新的自己。
年薪10萬到100萬,你需要做什么
>> 成大事者不糾結,快速識人,具有決斷力
>> 2.更高度的自律,更強的自驅力。
>> 能按時上下班,認真完成上級交代的工作是一種自律,看似簡單,能做到這一步的人已經超越了80%的競爭者。而更高的自律肯定會帶來自信,增加可控的面,這種自律會帶來更大的自由。
>> 遇到各種風云詭譎的狀況,急不急?當然急。但不能過度表現,要給伙伴給團隊以信心,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
>> 強大的自驅力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 3.專業領域的精進,深度獲取客戶。
>> 在百萬年薪的門檻上,要么是專業大咖,要么兼具資源,對行業有深刻的思考,擁有有效人脈和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
>> 深度獲取用戶的能力一是指能否與其達成超出平臺影響力的更深層次合作,二是看是否足夠有黏性,達到長期合作的共贏局面。
>> 4.格局決定一切,吃得了虧,忍得住氣。
>> 想清楚未來的5年、10年乃至二三十年內,自己到底要什么,擁有什么,可以放棄什么,你將無比強大。
>> 靠自我奮斗實現財務自由是一條漫漫長路,這條路上,你要顯得聰明能干,還將繼續聰明能干下去,為他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累嗎?真的累,辛苦但心不能苦。
你更適合大公司、中等公司還是創業公司
>> 創業是在一切不確定性中找到一條新路,考量你是否有足夠的冒險精神,是否有all in的氣魄,是否有選一條未知之路的決斷。
>> 其實,沒有所謂完美的選擇,而是看選擇之后做了什么。所謂的完美方案并不存在,但一定存在相對較好的選擇。要為自己設定一些基本原則。
>> 馬云說:“只有看到最艱難的東西,你依舊客觀冷靜地保持樂觀,這是對的。如果你都沒看到未來的困難在哪里,你的樂觀是盲目的。”
有些話說了,可能一輩子都沒朋友
>> 哪些話輕易說不得?
>> 1.不能通情達理的話。
>> 不同的預設立場決定了人和人之間在價值觀上的分歧。只憑借自己的經驗說服別人,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沒有共情就難以達理。
>> 即使能“推己及人”也是不夠的,你自己能行不代表別人也可以,我們責備別人沒有做出堅強或最優選擇時,沒考慮到多元的背景。
>> 2.影響力達不到的話
>> 3.可能給別人帶來不便的話
>> 薪水、婚戀、子女,乃至對一些敏感問題的看法都是隱私,要尊重別人的界限。
講道理也可以很講究
>> 馬東說,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
如何用一場好演講改變命運
>> 如何做一場精彩的演講,從而改變人生呢?
>> 1.用自我介紹先聲奪人。
>> 2.最開始簡化主題,不要貪婪。
>> 幽默和風趣并不是演講最核心的問題,核心在于把一個道理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印刻到受眾的心里。
>> 金句的好處在于讓人通過一句話記住你的演講要表達的思想
>> 什么樣的句子能流傳呢?
大多是令人拍案叫絕的類比。
>> 3.故事!故事!故事!
>> 確定了核心主題,不管是1個還是3個,每個主題要找相應的故事。
>> 每次想好講一個道理之前,找到一個能闡釋它的故事。
>> 好的故事源于細節
>> 人們對具體的故事中的人,容易產生共情,吸引也由此而生。
>> 最好的故事是對任何人都可以講的,就是自己的故事。你的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講會更加打動人,這是無法復制的經歷。但凡經典的載入史冊的演講,幾乎都和自身相關,和內心相連。
>> “好故事”就是值得講而且世人也愿意聽的東西,要獨創,不要復制。
>> 4.克服緊張感。
>> 對某一次報告或演講的緊張的克服,需要至少12次練習
>> 經過12次背誦和練習,對文章的篇章構成、脈絡設計、難點和痛點都比較熟悉了,也能在此基礎上加入一點個人發揮的成分。
把所有生命批發給自己
>> 人與人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在于對待時間的態度,那些金字塔頂的人把最公平的資源用到了極致。
>> 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有一種時間觀——我們每個人剛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工作,與此同時,我們卻沒有一分鐘用來浪費。這種不急不躁又不懶不墮的時間觀,也是世界級年輕富豪的秘訣。
>> 不在簡單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 普通人和牛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時間的控制力和對誘惑的態度
>> 健康、理想的時間觀,是積極看待過去,享受當下,以具體目標擁抱未來。
>> 管理時間的核心相應的解決方案就是:
>> 1、確定目標;
2、認真執行;
3、善于總結。
建立自己的時間病歷
>> 不記錄會帶來3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 1.未來最容易出現的事就是犯重復的錯誤。
>> 2.忘記曾經的美好。
>> 3.容易錯誤地放大自己白忙的感覺。
>> 時間記錄甚至比時間規劃還重要。想真正改變自己,這是必經的一步。
>> 這里列舉3個最常用的方法:
>> 1.寫日志式日記。
>> 寫日記時進行簡單分類,每天記錄改成5部分。
>> 感悟
>> 3件有意義的事
>> 最傻的事
>> 最感恩的人和事
>> 每日金句
>> 2.用音頻、視頻記錄。
>> 3.每天拍照記錄。
下一個3年你會在哪里
>> 宏大的計劃和長期的規劃,得到的不僅僅是小確幸,而是大幸福。
>> 迷茫的你如何找到那個能為之奮斗3年甚至一生的長遠目標?
>> 1.走出去,才能發現更好的未來。
>> 舒適區和生活圈之外的大世界給予年輕人的沖擊力是巨大的,勝過書本上和電視里的感受千百倍。
>> 2.側重目標達成場景,不糾結于過程。
>> 3.定好大目標,不急于細化
>> 真正實現夢想的人,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
把馬拉松分解成420次百米沖刺
>> 王健林堅持認為:只有先定目標,才能去奮斗,即使達不到目標,完成一部分也是好的,心和舞臺都是逐漸放大的過程
>> 第一步制訂計劃時,不要急著把3年目標分解到每一年、每一天。
>> 第二步細化計劃時,可以根據一年、一季度、21天、一周分別制定目標。
>> 一年計劃:
5年、10年的長期目標是夢想,一定要有。一年的目標要具體寫下來,你可以把它用作電腦桌面,或者打印下來掛在床頭、寫字臺前,時刻激勵自己。
>> 季度計劃:
3個月計劃中,有事也要有數字,是年目標的分解版。
>> 21天計劃:
每個人和他人的不同表現在習慣上,21天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會幫助你更大地提升全面素質。
>> 一周計劃:
周計劃要勞逸結合,我通常會在周末用逆向日程法制定下周的行程。一周目標中建議做3件事:一是安排讀書時間,二是鍛煉,三是設置與朋友聚會從中學習新領域知識的時間。
慢慢走,比較快
>> 專注在當下,悟性在腳下,長期地思考、努力才能靈感迸發。一旦專注了,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對專注有幫助。生活中的細節和感悟,皆可入戲。
>> 在《專注》一書中,丹尼爾·戈爾曼以其深耕多年的心理學研究功底,精確提煉出專注力的三種形式,
>> 即內在專注、對他人專注和外在專注。
>> 有統計表明,上班族每天高效工作時間平均不到4小時,大部分是碎片化的走神狀態。
>> 觀察了身邊很多高薪人士的職業習慣,他們普遍的特征是專注,可以非常認真地專注于自己的事業。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能力,錢并不是第一考量。
>> 永遠追求極致的信念,專注做事會讓你離目標更近。
應該倒過來,先想清楚,什么是自己最熱愛、最擅長的。一心去做你最想做的,大概花個5年、10年的時間為之去努力。一定是我們先全力以赴做一件你最專注的事情,之后,成功才會到來。
你的時間不一定只屬于你自己
>> 人際關系的疏離,大多源于3個原因:
①規劃時,沒考慮到自己角色目標的多重性,沒給不同角色安排目標,顯得生活過度單一。
②執行時,沒學會忍受不確定性,對時間本身過分關注,不是關注事情的效果,沒有結果導向。
③時間記錄時,沒把美好的瞬間和他人分享,把自己和世界隔離了
>> 相對應的3個解決方案:
>> 1.規劃時考慮多重目標角色
>> 2.執行時給予身邊人溫暖回應。
>> 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熱衷于時間管理,在被他人需要時要給予溫暖的回應。
>> 無論多忙,要以最好的態度把問題講清楚。你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日程提前發給親近的人,像公司同事發彼此的工作表,把各自的空檔時間標明
>> 3.記錄美好瞬間,增加共同回憶。
>> 兩個短時間內高效溝通情感的小建議。 1.讓對方也忙起來。 2.記錄對方喜好。
>> 交流時記錄那些讓人心動的瞬間,記錄對方喜好。談話中認真傾聽,了解他們特別在乎的某件事、某個東西,試著把那個東西送給對方,不一定多貴,但他們會知道你的心意。
高度自律的人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人生幾乎所有可控問題的改善都源于自律。
種族、出生地、家庭背景、遺傳病……這些先天的因素終其一生無法改變,能改變的是知識結構、身材素質、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自律,越自由。
>> 如何衡量一個人的人生有無意義?梁文道提供了一種視角:你試著把你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說成一個故事,不是我哪年出生,哪年高考,而是一個真的有人物、情節,有開頭、結尾、高潮,有驅動力前進的故事。可能是個愛情故事,可能是個關于復仇的故事,如果你的人生被說成一個好聽的故事,那你的人生就有意義了,就有核心了。
>> 自律帶來自信,自信等于你能控制的東西,能把握的層面擴大了,這份自信帶來了更大的自由。
和蠢人交朋友,你是不是傻
>> 不同領域,各領風騷。不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嘲笑別人,也不要在自己笨拙的領域暗自神傷,找準自己的位置最好。
我依然選擇相信
>> 所謂的相信,并不是未經世事,單純地相信這個世界是完美的,沒有罪惡和黑暗。而是當你知道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完美、不公平,你仍然愿意去為這個世界付出,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尋找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夢想,你要做的是不活在任何人設定的框架里,不追隨任何人的腳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 1.保持現實的樂觀。
>> 2.世界那么大,別只看電視。
>> 3.閱讀和寫作是內心的救贖。
每個人都需要一條鞭子
>> 鞭子一樣的人,抽疼你,才能使你進步,不要總選那個讓你過得很舒服的人。
>> 人生道路漫長,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再大的困境,都有解決之道。
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足夠強大,你終將抵達光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