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2、譯文
傅佩榮注解
孔子說:“也許有人是自己不懂卻去創作的,我與他們不同。多聽,選擇其中正確的部分來接受;多看,把好的記在心里。這種知是僅次于‘生而知之’的。”
“知之次”是指第二等的知,即“學而知之”,僅次于“生而知之”。如果想做“知之次”者,就要多聞。多見,但是要有選擇和判斷的能力。
選擇的難點在于對善的判斷。人的選擇是有階段性的,現在認為善的,過幾年也許會覺得還不夠,于是建立更高的標準。人最好有一本屬于自己生命的筆記本,記錄自己認為重要的觀念。每隔兩三年重溫一遍,就會發現自己有無進步以及觀點如何改變。“溫故而知新”,每復習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得。
知為知,不知為不知,人難的認清自己,并坦蕩自己,多聽多看,并有選擇有判斷變成自己的悟到,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