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對面中鋪的呼嚕聲及火車上推車賣早餐的叫賣聲中迷迷糊糊抹開眼。
伸手去夠枕頭下的手機,看見滿屏的未接來電和未讀短信。
讀完后發現,是因為往常坐火車都會半夜清醒那么一會向家里報下到達的地名,而這次因為睡得比較踏實一夜未曾清醒半分,故而讓老媽擔心不下,生怕出事。
不過是夜里到清晨的幾個小時,換作日常不會有人大驚小怪,但是,這是別離,關心則亂。
就好像去年送我離家,因為要換乘需把握好時間,媽媽在檢票口焦急的從包里一樣接一樣的掏出讓我路上帶著吃的零食,盡管檢票員已經提醒她還有十幾分鐘時間不必著急,她卻依然匆匆忙忙,慌亂的快要哭出來。
等到我踏上列車,收到老爸的信息,她因為發現包里還有一個月餅在急忙中沒拿給我而一路哭著回去。
我們都知道,不是因為月餅,而是因為別離,卻沒有人愿意揭穿,安慰著現在城市發達,月餅哪都能買了吃的。
昨天下午離開,父母送至車站,工作人員不讓進入候車室,他們懇求說孩子行李太重,幫忙送上樓很快就下來,無果。
于是獨自上樓候車,直到開始檢票,透過二樓的走廊看下去,他們依然守在入口。
通過檢票口,拖著行李箱在長長的廊道里尋找站點,轉頭迎上的是鐵道大山與夕陽的合影。
腦中突然蹦出南拳媽媽的一句歌詞“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淚目。
上車安頓好后,發微信給爸媽報告。
抬眼看見的是一個兩三歲的小姑娘順著中鋪的樓梯向下爬。
母親在中鋪死死抓著她的手生怕她摔下去,五六歲的哥哥在其身后護著她。
她一面沖著母親大叫,要其放手,一面繼續向下爬。
母親一面叫哥哥將她抱下,一面回復她的大叫,表明擔心。
小姑娘自顧自的繼續向下爬,用帶著四川口音的腔調說“我勇敢的很!”
母親看到其靈活著陸的樣子也不禁好笑,“真是鬼的很”。
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擔憂中成長起來的,我們一面仗著自己的勇敢一往無前,急于證明自己,一面也會在受傷害怕的時候回頭尋求安慰。
誰不是在這樣的糾葛中度日,又有誰能擺脫這種無休無止的對峙呢?
夜里閑來無事看完了《房間》。
從一開頭Jack對房間里的每一個小物件問早安到片尾時一一向其告別。
Jack比母親能更早的從過去的生活中跳脫出來接納新的世界,正是因為他能夠學會say goodbye.
突然明白了,告別只是一個儀式,但儀式卻能夠劃定起始狀態。
有了起始,過程才會更加富饒。
每一次離開家也是奔向成長的試驗。
為了成為更好的我們,學會認真的告別,給自己的過去一個句點,給從此向后的生活一個新的起點。
再見。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