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畢業的時候,就是父母工資總合的4倍,這到底有多牛?
1990年,賣一臺品牌電腦,可以賺2、3臺,即使是雜牌組裝機,賣一臺,還可以賺1萬多。那時候,整個中國都在強調信息化建設,仿佛到處都在采購電腦,從城市到鄉村、政府到學校、從鐵路到醫院。買電腦要排隊,供不應求。
我當時就是學電腦的,找份工作非常容易,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到600元的一個月的工資。
別笑,當時的600元是現在的多少?按網絡數據,80年代的1萬元相當于現在的250萬元,90年代的1萬元等于現在的50萬元。
貌似現在月收入一萬元牛的不要不要的,折算一下90年代初的收入,才200元。成天還牛的不要不要的。
我可以負責的說,每天在簡書發文的,沒有太有錢的人,不信你點個贊,給我打賞1000元,用你的行為來反擊我啊。
1
當時的電腦銷售行業,給人的感覺是比光明頂還光明頂,整個宇宙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當時的狀態就是:在我們地區,只有2個人會安裝、調試網絡,隨便連接一臺電腦上局域網,可以收客戶1000元。
當時去人才市場找工作,只需要喊一句“我會做網絡!”馬上恨不得有人把你用雙倍工資綁票。
包括現在這些“高”收入,都是行業發展帶來的錯覺。老實說,很多人都會有這樣飄飄然的錯覺。
其實你現在在辦公室打電腦,比80年在紡織廠的那些機臺女兒,沒有區別。
你的最牛的蘋果手綱iPhone牛X上面的貼膜,和你父母在12寸黑白電視上的手工電視罩,沒有區別。
你成天深夜放毒的美食朋友圈,其實和30年前你二大爺他們蹲在墻根曬太陽,邊搓手邊吹牛自己晚上吃的啥,沒有區別。
這都是行業發展、產業升級、普遍增長帶給人們的錯覺。
2
當時,不是貌似很牛,是非常很牛。
我可以要一碗肉絲面,讓服務員把面條和肉絲的比例對調。我還可以請全班的同學一起吃一次肉絲面。我還可以拿出7000元給同學投資創業,直到賠的一分錢不剩,眼睛都不眨一下。
錯覺告訴我,我的人生會美好無比,一生都會開著車,唱著歌,吃火鍋,一路自由的飛翔……
可行業的頂峰過后,物極必反,接下來就是一味的下坡路了。
不到兩年,世界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在電腦行業,取消了進口批文。1993年,中國大幅度的降低了電腦關稅。1994年(WINDOWS 95發布時)電腦就已經是高收入家庭的必備家用電器了。
與此同時,各大院校、中高職業院校都開設了電腦專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會電腦的人一下多了起來,街頭修自行車、電飯鍋的大爺都會修電腦。
銷售電腦的利潤也是以幾何速度遞除,已經不是遞減了。到了2000年左右,賣一臺10000元的國產原裝機,利潤500元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
無數電腦巨頭倒下了,我所服役的公司戰略也一換再換,不見起色。
沒有辦法,我只能選擇下崗,繼而轉行。
3
現在“月薪過萬”有什么體驗?多看看CCTV2臺,現在有塊地的農民,有點想法的養殖戶,都比這個收入多。
現在,你家住在一線城市,并且“月薪過萬”,你周圍能有家人、朋友鼓勵你,不會笑你就已經很好了。
講個真實的笑話給你聽,一對上海農村的兩兄弟,哥哥通過不懈努力,考上北京清華,弟弟繼續留在農村。三年以后,政府征地,由于哥哥戶口當時在學校,沒有分到一套房產,弟弟分了五套房。今年,哥哥在北京月工資才過萬,弟弟早在幾年前吃房租就已經過萬了。這個才是“知識改變命運”。
同樣的另一個風口,2004到2008 年,普華永道、德勤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P&G、殼牌等國際化企業的管理培訓生們就開始實行了所謂“Global Pay”的薪資制度。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倫敦、紐約、香港還是北京的年薪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那個年代,普通大學生只要進入這些企業,每個月可以掙 4、5 萬元,這還只是基本工資。
當時,父母不吃不喝攢下來的幾千元才能買一臺相機,你在工作之后一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上三、五臺。
而與此同時,如果你學的是機械專業,如果資稅工資到1萬,基本上就會累的吐血,你說可憐不可憐?
這不是知識改變命運,這個是時代升級決定。
4
其實一萬月薪在北上廣深真沒什么感覺。到手七千,住個人樣有陽光的房子,房租起碼兩三千。交通、吃飯也得兩千,所以萬元月薪,不找女朋友最多也就能攢下兩三千,還想買房?如果存銀行吃利息,連每年的貶值都趕不上。
當然,同樣是一萬月薪生活在四級城市,還是能天天吃上肉面比例對調的肉絲面。
很多情況下,你的收入與社會發展有關,與時代有關。不管是互聯網、移動互聯,還是金融、新媒體,都算是風口上的新行業,人才需求量大,可用人才少,自然整體工資待遇好過傳統行業。其他機械、建筑行業,大量的從業人才供大于求,平均回報自然低。
你的收入還與崗位有關,技術最慘、管理中間、銷售最牛,這個也是時代決定的。
你的收入還與站位有關,每個行業中只有極少的金字塔尖的人才能拿到最大頭的收入,這個也符合爛俗的二八理論。
你選擇的行業正確,趕上了風口,是頭豬也可以月薪過萬。
5
說了這么多,不是為了讓你悲觀,只是讓你認清自我,別在盲目樂觀。
越是看清現狀,越要問問自己:
“我真的值月薪一萬嗎?”
“我真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嗎?”
“如果離開原來的平臺,還能有這樣高的收入嗎?”
“如果風口過去了,我的未來會如何?”
反問自己幾次以上的問題,找到答案,建立自己的危機感才會驅除“月薪萬元”的心魔,讓理性重新占領你驕傲的內心。
重新看看,身邊有很多活生生的榜樣可以學習和追趕,這個時候才需要更加努力的,生活充滿了生機和挑戰。
月薪萬元,還是拿出點錢,買點知識,提高能力,買點時間,陪陪家人。
而不突然有一天才發現,該做的事沒有做,存的錢也不值錢了。
最終,一切又回到了那個斯坦福 MBA 著名的面試題: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