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卞X鐘書先生人生大智慧都藏在了這一句話里。
年少不知愁滋味。初讀《圍城》,恰是高考過后,跑到舅舅家里玩,表妹書架上有本《圍城》,是她們的暑期推薦書目。她還未看過,我便搶先嘗了鮮。
《圍城》的大名聽過,但是第一次真正看的時候卻有些失望。一是覺得里面摻雜著半文半白,不時還冒出洋文了,這讓見識少的我覺得這書不倫不類,像是一鍋大雜燴。其次是里面的這些個幽默我一個也沒能感受得到,我想我那時大概是一個嚴肅的人吧,覺得這書稱為“智慧之書”簡直浪得虛名。
那時候不喜文字的我當然是草草翻閱了一遍,如蜻蜓點水般地掠過,除了對故事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也沒了其他的想法。
書中覓得大智慧。大二開始每次寒暑假回家,照例都會帶幾本書回去看。學校老區的圖書館年久失修,里面的書也都算是有年代有故事的了。瞥見《圍城》,它靜靜地夾在眾多書目之間,我抽出來。書的封面已經快掉下來了,紙頁也已泛黃,紙角開始發卷,總覺得像是覓得了寶書,一時喜悅,收入囊中。
那時候的我成了一種百無聊賴的狀態。想追一個女孩,寫了情書表達情意,結果那女孩有男友,于是失戀了第一次。過了一段時間,那女孩分手了,我以為機會來了,結果兩天以后,她告訴我她戀愛了,于是失戀了第二次。那時候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都覺得有些可笑。
在一股腦的窘境里,我第二次讀了《圍城》?;砣婚_朗,原來人生就是一部戲劇啊,里面有喜的成分,也有悲的味道。誰都成了方鴻漸,慢慢理解了他的所想所做。誰也無法永遠高于社會,高于世俗,到頭來免不了落入人情世故里,脫去稚氣,成了一個成年人。開始用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用成年人的方法處理問題,無論方式對還是不對,都是成年人說了算。那時候覺得那樣的成年人離自己應該還很遠。
驀然回首,我真的進了圍城。畢業后兩年多,我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沖勁,完完全全地被生活打敗了,想要站起來,卻發現自己掉在了無底洞里,怎么也找不到出口。現實真的很殘酷,當你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時候,各方面的壓力接踵而來。是這樣的壓力在逼迫著自己成為成年人,仿佛一夜之間經歷了成長的過程。方鴻漸后來的人生無疑是平淡而又不幸的,但這人世中幸運的能有幾個。我也活到了他這個年紀,突然發現,自己和他還真的有些相似之處,或許還比他更加悲慘些。
到現在,我漸漸有些想明白了。圍城,根本沒有城內城外之分,有的只是出了這座城而又進了另一座城。你以為你逃出來了,其實不過是逃到了另一座城里。像是一個無盡黑洞,無論怎樣掙扎,無論怎樣用力,點點星辰永遠閃耀在你頭頂,依然逃不出被困住的命運。只不過每個人最后終老的城不一樣,有的城大,看不到邊際,里面的人覺得逃脫了;有的城小,一眼就看到了圍墻。
錢鍾書的《圍城》包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像是揭示了人生的更迭規律。我等只管中窺豹,拾取些生活經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