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幾個平時寫作的同事聚在一起吃了個飯,大家交談甚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女生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作為一個程序員,為什么會喜歡寫作呢?”
其中的一個技術大牛做了一個解釋:
自己并不是很擅長說話,一些細節經常說不清楚,但是卻可以通過寫作,把自己頭腦里面的東西邏輯清晰地把它們給仔細的寫下來。
在寫的過程中,你才會發現,自己平時頭腦里面的一些知識點是混亂的,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其實是不夠深的。
寫的過程中會對自己思路進行一個有效的強化。
所以,寫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通過寫作,不但能把東西給記錄下來,分享經驗分享給其他人,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一些知識的體系做一個更好的鞏固。
霖哥我也是相當同意這一點。
因為我的寫作,很大一部分是集中于技術領域。一些技術知識,平時覺得很懂,但直到寫的時候才發現,哦,原來我們腦袋里面一些技術的東西,只是一個感性的感覺,覺得說這個事情自己已經弄懂了;直到真的想寫下來的時候,往往只能寫了那么一句話,就不知道怎么樣往深,去把知識細節具體寫清楚了。
不過,剛好相反的是,我的情況有點不一樣,我更擅長用嘴說,而不擅長寫,執筆忘字。
包括現在的這一篇文章在內,文字內容,我是用嘴給說出來的,而不是用鍵盤敲出來。
我的工具——訊飛輸入法。
用訊飛輸入法語音輸入
大概是3個月以前,我開始使用訊飛輸入法進行文章的整體結構輸入——因為使用訊飛輸入法進行語音識別輸入的準確度實在是太太太高了。
一句話說出來,大概有80%以上的字,都是輸入正確的。我用嘴把完整的文章結構,東一段西一段地說好,然后我才回到電腦,用鍵盤把它們給整理好,進行一些段落、措辭的調整,接著正式發布。
霖哥我也漸漸的發現,最近的文章,開始變得累贅起來,動不動就幾千字,比如說這篇,最初想寫1200字左右,猛然一看,我去,快3000字了;要知道在半年前,我為了一個500字的文章,我經常苦思冥想半天,都憋不出來。
嗯,用語音輸入法的一個好處是,我是使用手機端的訊飛輸入法,進行語音輸入的,隨時隨地。我不需要被輸入緩慢的手機鍵盤、笨重的電腦鍵盤給限制。
不過,我一般會害怕在旁邊有人的時候進行語音輸入,覺得挺尷尬的。我一般會挑一個沒有人的安靜角落,才自己對著這臺手機喃喃自語,不至于說讓人覺得奇怪。
比如說現在的這篇文章吧,我是一個人躲在家里的陽臺,來來回回走來走去,前后花了大概15分鐘,就把文字骨骼給錄下來,才跑回我的房間里,在電腦鍵盤上把它們給修修補補整理好。
語音輸入夠快
通過語音輸入有一個很好的好處,就是他識別得非常的快。
很多寫作的靈感都是一閃而過的。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說”,來把它們交給訊飛輸入法,轉成文字。
“說”的過程,跟“寫”有一點不一樣的是,“說”是思維發散的。
在使用訊飛語音輸入法是語音輸入的時候,我經常會突然想到哪,然后就用最快的語速把它給說出來。
嗯,整一個過程里面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錄入的文字,有可能也是發散的,那必須得經過后面的一些處理過程修改過程,才可以完整的成為有邏輯的文字。
因此對于一些生活中,非常能說、卻不擅長用鍵盤寫作的人,霖哥我建議,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能說會道的人,很多不會寫
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有這么的一些人,他們在說話的時候口若懸河、邏輯清晰且滔滔不絕,可是一到要讓他們把自己說的話給寫下來的時候,卻執筆忘字,寫區區的幾百字都非常的困難。
而另一些人,他們寫作的時候邏輯清晰、結構完整,用鍵盤啪啪啪幾下,動不動幾千上萬字就出來了;然而現實生活中,他們卻不善言談。
因此,我們經常會發現,會說與會寫,對不少人而言是自相矛盾的。這包括了我。
我是那種思維比較發散的人,經常欠缺嚴謹的邏輯不假思索地把話給說出來,而且我說話的語速很快。直到今天,我還是經常刻意地想壓低自己的語速。用鍵盤寫作的話,我的手依然跟不上我的大腦運轉速度。
雖然我在鍵盤上的打字速度非常的快,可是我就是屬于那種執筆忘字的人。有一些明明腦海里存在的事情,往鍵盤上卻不能輕易地打出來,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一句一句地吐出來,卻往往在這個深思熟慮的過程,把一些原本想說的東西又忘記了。寫完這句,緊接著又不知道怎么接著寫。
“說”是一個感性的過程,他經常即興發揮,思維跳躍的,說出來的文字經常要經過后期的大量的修改,才能發布;而寫是一種理性的過程,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并且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才可以把它寫下來。
聽說人與看寫人
大概也是四個月以前我開始使用得到app,而這個應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以音頻為主的,可以通過聽的方式來,閱讀很多不同的書籍。而在這個過程里,我才發現自己是那種,更容易通過“聽”來接受知識,而不是“看”來接受知識的人,使用得到app讓我覺得非常的爽。
所以我認為,人是分兩種的,一種是善于聽說,另一種是善于看寫。
而聽說,更接近于人類的原始屬性,或者說,更low一點。要不然怎么聽歌看電視的人,比讀書的人多呢?
得益于科技的發達,相信未來的世界里會有更多的產品,去服務善于聽說的人,讓他們更容易地接受資訊。但是,文字記錄,依然是“說”的產品的基礎,未經整理的“說”,往往是缺乏嚴謹性的。
這不是廣告,誠心推薦
我這里其實并非給訊飛語音輸入法打廣告,而是真的覺得這個語音輸入識別實在是太準了,分享給大家。希望訊飛官方看到后,給點打賞最好哈。
因為訊飛輸入法這個語音輸入的好用,我甚至在一個月前買過訊飛科技的股票,由27塊錢升到30塊錢的時候拋掉。最近兩會上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戰略,訊飛科技的股票現在的股價也水漲船高。
因為使用了語音輸入,我最近也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這個行為,對我來說,只是臨睡覺前,自言自語地描述一天的過程。由于日記不用發布,也就不用花時間修整,讓日記寫作的成本降低了很多。
而且我發現,通過語音輸入的文字,往往能變成一個演講稿。畢竟是說出來的吧,這里面有很多的大白話。我覺得這是好的,因為這更加的易懂。
如果你也遇過類似的情況,口若懸河,卻執筆忘字,不妨你也試試使用語音輸入文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這是一篇對我來說,非常罕見的,沒有配圖、技術內容的純文字文章,也算是一個語音輸入測試吧。
最后測試的結果是,這篇文章大概用語音輸入法說了有15分鐘,整理了也差不多40分鐘,然后進行發表。
整理過程中,約莫估計有30%的段落進行了挪動,60%的句子措辭進行了修改,還用鍵盤增加了不少文字來保證邏輯通順,字數比語音輸入時增加了15%,進一步說明了用嘴說文章的思維發散性......
我是霖哥,一個商學院畢業的程序員,通過自學編程成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資深軟件工程師。我想持續分享我自學編程的經驗和心法,用通俗的話提煉我的技術思維和對科技世界的理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如果覺得有用就分享給你的朋友,轉載請注明出處《商學院畢業的程序員》。
如果在了解技術世界的過程中有迷惘、或對一些生澀的科技概念的不解,用力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