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友,大家好!
? ? ? ?學了經濟學課的我們在最近接觸到了邊際效益這一概念。按照薛老師的定義:邊際就是“新增”帶來的“新增”。而我們之所以對“邊際效益是否永遠/一直遞減,乃至于從沒有遞增”這一說法產生懷疑,可能關鍵點就在于對效益這一概念的理解。
? ? ? ?那么好吧,我先說一個學友[游布布]提供的關于效益的概念定義:效用(英文:Utility),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于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查了一下,這個也是百度百科的答案。
? ? ?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我們財富在一元一元增長的同時,我們對一元的滿足程度卻在不斷下降,那么我們可以說財富的增長是符合所謂“邊際效用遞減原則”的。
? ? ? ?但依據以上所說,有沒有反例呢?或者說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導致邊際效用并非是一直下降,而有可能在中間的某一點是上升的呢?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生病了需要吃藥,但吃多吃少是一個問題,量少了達不到治病效果甚至無效果。那么當需要吃兩粒能把病治好的情況下,吃第一粒與第二粒后的效用是增加的還是減少的呢?
? ? ? ?我想說的是邊際效用遞減總體來說是沒錯,但這里應該有一個閾值,閾值后則符合遞減規則。什么是閾值,就好像你吃4個饅頭,第一個饅頭就是閾值,你能說在吃第一個饅頭的第一口時沒有越來越想吃嗎?(既然薛老師以第四個饅頭“不想吃”來進行舉例的話;既然之前說了滿足程度可以視作效用)。
? ? ? ?同樣的,吃到第二粒藥是閾值;買到中獎那張彩票是閾值;考試中的60分是閾值,等等。
? ? ? 當然,在之前的討論中,還聽到了幾種說法:
? ? ? ?1,所舉例子需是物品。那么考試中的60分就不符合(所付出的是努力),那么薛老師所舉“經濟學100分”的例子是不是也不符合呢(或者通知他把例子改一改?)。另外,我要說的是60分與59分在實際生活中確實可以帶來兩種結果:及格或不及格,補考或不補考,留級或升級。那么58分到59分,與59分到60分,誰的效用更大呢?
? ? ? ?2,遞減—不是各種感覺的遞減。那么別人問羅斯福第四次當選總統的“感覺”時,最起碼不能用三明治或饅頭來類比;那么水與鉆石中的“鉆石”除了感覺外,難道真能決定你老婆是否嫁你嗎(薛老師的原話:那一個銅板給我們買來的一點點的鉆石,能夠很好地滿足我們的虛榮心)。我想,薛老師的很多例子就都犯了這個毛病了。
? ? ? 至于另一種說法:遞增的不叫邊際效用。我不知道是否有深層次含義,但如果僅字面上所說意思的話,我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