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Mac的過程當中,桌面可能是我們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文件夾了。為了桌面的美觀,我們會定期換上大氣漂亮的壁紙,我們也會經常往桌面上存放各種文件以及文件夾,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了,任何東西只要往桌面上一拖,放下去沒壓力,找出來也不費什么功夫。但是每個人畢竟都有或大或小的惰性,很多人都不會花時間去定期清理桌面,久而久之,Mac桌面上的內容會越積越多,逐漸變得雜亂不堪,就像一個長期沒有人管理的倉庫一樣堆滿了雜物,直到我們自己都不忍看不下去了才會想起來是時候該整理一下桌面了。
其實利用Mac系統的優秀機制,我們完全可以避免由于沒有定期清理而造成桌面的雜亂模式。在這篇文章中,你將會學到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讓我們的Mac桌面變得清爽無比,相信其中一定有一款你的最愛。
這篇文章中介紹的方法一共分為四個步驟:
- 初級之道--理亂:這一章教你怎么將桌面上無序的圖標變得整整有條;
- 進階之道--歸類:這一章教你怎么將桌面上累積成山的文件進行歸類;
- 高手之道--避亂:這一章教你怎么在Mac的日常使用過程中再次避免桌面的雜亂無序;
- 終極之道--無亂:這一章教你怎么將桌面回歸本性,不再有任何的內容,但還能保持其便捷性。
桌面整理初級之道--理亂
要介紹的第一個篇章,就是教你怎么將已經變得雜亂不堪的桌面,變得更加排列有序,讓整個桌面看起來更像一支紀律嚴謹的軍隊一樣整齊劃一。因為由于平時的惰性,我們的Mac桌面已經亂成一鍋粥了,所以在學習更加強大的功能之前,第一步要學會的就是怎么收拾好自己之前留下的爛攤子。
給圖標排序
相信不少人現在的桌面是這樣的:
桌面上的圖標散亂的到處都是,沒有任何的組織及序列,看起來就像好幾年沒有收拾的屋子一樣。其實讓桌面上的圖標變得組織有序非常簡單,只需利用Mac系統自帶的桌面整潔命令
排序方式
和整理方式
就行。什么會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可以這樣理解,
整理方式
是一次性的,而排序方式
是一勞永逸。在整理方式
中選擇某種模式,然后點擊整理
,就會將桌面按選擇的模式進行排序整理,但是只對這一次整理生效,當你下次往桌面存放文件時,新的文件并不會按照之前選擇的整潔方式進行排序,需要你再次點擊整理
。而排序方式
就將這個過程自動化了,當你選擇某種方式后,不僅對這次選擇有效,當你下次將文件存放在桌面時,新的文件會自動按照選擇的方式進行排序,因此當你選擇排序方式
中除了無
和貼緊網格
兩項之外,之前菜單中的整理方式
和整理
兩個項目會消失。
貼緊網格
在排序方式
菜單中有一項貼緊網格
,這個選項的作用是將桌面劃分成隱形的行和列,當你在桌面上移動或者新建文件時,這些文件就會嚴格按照這些行和列來存放,而不會再有圖標互相不對齊或者交錯的情況出現。如果覺得網格之間的距離過寬或者過窄,也可以在點擊右鍵出現的查看顯示選項
中更改。同時你也能在里面更改圖標的大小。
讓Dock欄自動消失
Mac桌面底部的Dock欄(程序塢)非常方便,將自己經常使用的程序及文件夾放在這里,可以非常便捷的打開。但是如果讓Dock欄始終保持顯示在桌面上,也會讓桌面顯得不夠清爽,特別是當Dock中的圖標也比較多的時候。可以在系統設置中將Dock設置為自動隱藏/顯示,當不用的時候,Dock不會出現在桌面上,想要用時,只需要將光標移動到桌面底部就行。設置方法是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進入程序塢
,將其中的自動顯示和隱藏程序塢
選項勾選上就OK。
利用新系統Mojave的Stack(疊放)功能
Apple在今年9月份推送了Mac OS的新系統Mojave,關于桌面增加了一項新的非常實用的功能—Stack(疊放),啟動Stack之后,桌面上散亂的文件會自動根據自身的類別進行分類,然后將相同類別的文件統一歸入到一個棧中,這個棧在桌面上看起來就僅僅是一個圖標,但點擊之后卻可以展開劃分到這個棧中的所有內容,如果你桌面上有很多相同類型的文件,比如圖片、PDF等等,最好使用Stack這個新功能來自動幫你歸類,這樣桌面上看起來也會清爽很多。但是,這個Stack功能對文件夾是不起作用的,不能將多個文件夾放入同一個棧中。
桌面整理進階之道--歸類
在理亂
章節中,我們已經將目前混亂不堪的桌面進行了排序等操作,目前看起來是比之前好一些了。但如果桌面上的內容非常多,以上的步驟只能使內容看起來排的更整齊一些,桌面上還是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文件,甚至多得有點眼花。這樣還遠遠達不到讓我們感到清爽的目的。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將桌面上的項目變得更少一些。
想讓桌面上的項目變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文件夾分門別類。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直接將文件拖放到桌面上,而沒有根據文件的類別來進行歸類,這樣就會導致桌面上分散的文件越來越多。利用文件夾將這些文件分類管理,會很大程度的減少桌面上文件的數量,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怎么才能快速的進行歸類呢?因為桌面上的文件實在是太多了,一個一個的單擊選擇然后拖到相應的文件夾太麻煩,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里介紹兩種很實用的方法,Automator和Smart Folder。
利用Automator自動歸類文件。
Mac系統中有一個常被大家忽略的程序Automator(中文名“自動操作”),這個小機器人會極大的簡化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流程,對桌面整理也是。現在就來學學怎么利用Automator這個小機器人來幫助我們對桌面文件進行歸類。
在Spotlight中輸入Automator,或者在“應用程序”文件夾中選擇”自動操作“那個小機器人圖標,打開程序。
之后會自動顯示新建項目的界面,在其中選擇“文件夾操作”,
之后會創建關于文件夾操作的自動工作流程。在左上方的輸入框內輸入”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會在操作類別中過濾出”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這項具體操作,選中后將其拖到右側的流程面板中,
點擊”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面板下方的”添加“按鈕,添加桌面文件夾,
然后再在左側的輸入面板中輸入”獲得文件夾內容“這項操作,將其拖入到右側面板。這項操作的目的是獲得之前添加到上一個操作步驟中的桌面文件夾下的所有文件,
之后在左側面板中的輸入框內輸入”過濾訪達項目“,拖入到右側面板中,
這項操作的目的是對桌面上的文件進行有針對性的過濾,比如這里想要將桌面上所有的PDF文件統一歸類到同一個文件夾下,就需要找出桌面上的所有PDF文件。怎么才能找到所有的PDF呢?方法是在”過濾訪達項目中“指定”種類—是—PDF“的過濾條件,這樣就能篩選中桌面上所有的PDF文件了。
繼續在左側的輸入面板中輸入”移動訪達項目“,拖入到右側面板中。相信有了前面幾步的操作,你一定知道了這一步的目的。對了,這一步操作就是將前面一步過濾出的所有PDF文件移動到指定的文件夾中。
點擊“移動訪達項目”面板中的選擇文件夾的選擇框,選定想要移動到的指定文件夾。這里我之前已經在桌面上新創建了一個文件夾”PDF”,因此這里就將其選擇統一管理PDF文件的文件夾,
好啦,至此為止,我們的自動操作工作流程就已經全部完成了,要注意的是工作流程的擺放順序哦,因為自動操作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執行的,所以各個流程之間的先后順序很重要。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神奇的事情吧,點擊右上方的“運行”按鈕,
Boom!你會發現桌面上瞬間清爽了很多,是不是少了很多PDF文件?再來打開之前創建的那個“PDF”文件夾,是不是發現桌面上所有的PDF文件都被移動到這個文件夾下了?按照這個思路,你可以對指定類型的文件進行快速的歸類整理,只需要更改“過濾訪達項目”中的過濾條件就可以了,里面有很多可以選擇的條件,也可以對各個條件進行組合,大家可以去試試,選擇最能滿足自己需求的過濾條件。
利用Smart Folder(智能文件夾)自動歸類文件
Smart Folder是MacOS中非常實用的一項功能,它也是一種文件夾,但是和普通文件夾不同的是,用戶可以對Smart Folder設定一系列的過濾條件,之后Smart Folder就會搜集Mac上所有符合這些特定條件的文件,集合在一起。但是這個Smart Folder這個文件夾本身是不包含任何內容的,只是相當于在自身里面創建了符合條件文件的”快捷方式“,因此當你刪除這個Smart Folder時,里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并不會從Mac上被刪,因此同樣也非常適合桌面文件的整理。創建Smart Folder的方法是點擊Finder最上方工具欄中的”文件—新建智能文件夾“,
之后就會生成一個和普通文件夾不一樣的圖標,
接著在Smart Folder上方的工具欄中設置文件的過濾條件,比如你想在這個文件夾內統一管理桌面上的PDF文件,就將搜索路徑選擇為”桌面“,然后過濾條件選擇為”種類—是—PDF“就行了。而且還可以點擊右側的“+”按鈕組合更多的條件。
以上兩種方法描述的只是一次性的將文件進行歸類整理,那如果我想不管什么時候把PDF文件拖動到桌面上,都能自動的將PDF存放到指定文件夾,該怎么做呢?別急,下面就來講一講該怎么在日常避免桌面的雜亂無章。
桌面整理高手之道--避亂
有了上面兩章的描述,相信你的桌面已經變得整潔清爽了,至少和之前相比是這樣。那么該怎樣保持呢?你總該不會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這樣清理一下桌面吧,對于我們這種懶癌泛濫的人種來說,也是覺得麻煩無比的。那么在這一章,我將介紹一些方法,來告訴大家怎么保持桌面的整潔性。
文件自動歸類
前面講述了怎樣利用Automator小機器人一次性的幫助我們歸類桌面上的文件,那么怎樣在以后自動進行歸類呢?就像剛才所說的,將拖放到桌面上的PDF文件自動存放到“PDF”文件夾中?那就讓Automator再一次施展它的魔力吧,剛才我們講述的方法是在Automator程序打開的情況下,在其程序界面內容執行,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將創建的自動操作流程保存在本地,每當有用戶操作滿足其中指定的條件之后,即使沒有打開Automator,也會觸發相關的工作流程。
打開Automator,還是選擇“文件夾操作”,在右側面板的上方有一個“選取文件夾”的選擇框,這個在之前創建的工作流程中我們并沒有進行選擇。原因是因為之前講述的是一次性的操作,點擊“運行”按鈕就能在Automator程序中執行,而這次我們需要在不打開Automator的情況下當條件滿足之后也能執行,那么就需要選擇指定的文件夾了。這里是對桌面進行整理,因此選擇“桌面”。
在左側輸入框內輸入“過濾訪達項目“,將其拖入到右側面板中,
其中的過濾條件還是選擇”種類—是—PDF“,過濾出PDF文件,
然后將”移動訪達項目“拖入到右側面板中,
在其中的”選取文件夾“中依然選擇之前創建的”PDF“文件夾,
OK,到這里,這個自動工作流程就已經創建完畢了。按下command + s,或者點擊菜單中的”文件—存儲“,將其保存在本地。
之后就能關閉Automator程序,讓其自動在后臺執行了。
現在讓我們來試試吧,拖動任意一個PDF文件到桌面上,看看會發生什么?是不是發現本來被鼠標放置在桌面上的文件神奇的被自動移到了指定的PDF文件夾中?另外,當你看到Mac桌面最上方顯示時間那個菜單欄有個小齒輪在轉動的時候,就說明某些操作觸發了Automator的相應條件,Automator正忙著對這些操作進行處理。
這里還介紹幾個小提示,方便你編寫Automator工作流程:
- 查找已經存儲的工作流程路徑:當你打開一個已經被存儲在本地的Automator工作流程時,在窗口最上方是其保存的名字,在那個名字字符串上單擊右鍵,或者按住control鍵,然后在點擊名字字符串,就會顯示出當前文件存儲的具體路徑,可以隨意點擊一個進行跳轉。這個操作不僅對Automator有效,對Mac中打開的任意一個文檔都是有效的,所以下次當你想查看當前打開文檔的路徑時,可以使用這個便捷的方法;
-
查看已經給文件夾添加的工作流程:有時候當給某個文件夾創建了比較多的工作流程時,怎么進行管理呢?很簡單,在相應目錄文件夾圖標上按住control鍵單擊,在彈出的菜單中有一項”服務“的項目,選擇其中的”文件夾操作設置“,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對應文件夾被添加的所有工作流程,你可以在這里添加或者刪除,甚至對已有的工作流程打開Automator再次進行編輯。比如這里我想看看已經給”桌面“文件夾添加的工作流程,首先進入”桌面“的上一級目錄,然后右鍵單擊”桌面“文件夾,或者按住control鍵單擊,選擇”服務“中的”文件夾操作設置“,
然后會出現”文件夾操作設置“的界面,在其中你可以對相應的工作流程進行編輯,很是方便。
學會了如何使用Automator來進行桌面的自動管理,你可以創建任意自己想要的工作流程,讓Automator這個小機器人自動的幫你對桌面文件進行歸類和整理。
自動整理截圖
截圖是一個經常被用到的功能,特別是在寫作的場景中,很多時間都花在截圖上。Mac提供了很方便的截圖工具,不需要第三方軟件,直接command + shift + (3, 4, 5)就可以進行截圖。但是Mac默認的截圖存放路徑就是在桌面上,如果不加以修改就會導致在頻繁需要截圖的場景中,讓桌面堆滿了截圖圖片,到后面根本就分不清哪一張是剛剛截的圖了,很是麻煩。在這一小節中,你將會學到如何更改截圖的默認名稱以及存放截圖的路徑,并且加以神器Alfred的輔助,可以幫助我們只需要幾個關鍵字就能隨時更改截圖的名字和路徑,非常方便。
- 更改截圖的名字。默認情況下,Mac對新截圖的名字為“屏幕快照”(英文系統下為“ScreenShot”)。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想更改截圖的名字,以方便查詢或者存放,特別是在需要大量截圖的情況下,比如寫作,需要根據文章名稱來給截圖命名。Mac提供了一些系統命令來幫助我們進行截圖設置的修改。打開終端Terminal,在其中輸入以下命令: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creencapture name "New Name"
killall SystemUIServer
第一行的作用是修改系統中關于截圖的默認名稱,引號中的New Name
就是你想要修改的新的名稱;第二行的作用就是重啟系統相關服務,讓設置生效。之后你可以再次截圖試試,看是否截圖名字已經被改成了New Name
。通過這樣的命令,我們就能對截圖的默認名字進行修改。
但是,每次這樣輸入命令行進行修改也比較麻煩,每當寫一篇新文章時,都要找到這兩行命令進行復制粘貼,也是挺讓人抓狂的。沒關系,我們有效率神器Alfred。什么?你沒聽說過Alfred?那就去下一個吧,使用Mac的人沒有裝Alfred可算不上Mac系統高手哦。
Alfred提供了Workflow這樣的工具,我們可以在里面自己添加新的Workflow來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功能。那么現在,我們就來新建這樣一個Workflow,只需要輸入關鍵字,就能自動的修改截圖名稱,比如在Alfred輸入框中輸入“scrname New Name”,就能將之后的截圖名字改為New Name
,省時省力,是不是很心動?OK,下面來開始做吧。
點擊Alfred的圖標,選擇“Preference”,進入之后選擇頂部的“Workflows”,進入Workflow的設置面板。
然后點擊下方的“+”按鈕,選擇”Blank Workflow”,新建一個空白的Workflow,
之后在彈出的面板中你可以對這個新的Workflow進行一些基本設置,比如名稱、圖標、描述等,
點擊“Create”之后進入當前的Workflow頁面,在右側的編輯面板中單擊右鍵,選擇“Inputs—Keyword”,新建一個Keyword操作,然后在彈出的頁面中進行關鍵字的相關設置。這里將所需要輸入的關鍵字命名為“scrname”,填入“Title”之后,其他選項保持默認。要特別注意的是“with space”選項要勾上,而且后面的選擇框要選擇“Argument Required”,因為在關鍵字“scrname”后面我們要通過空格來接上新修改的名字,
點擊“Save”后,將關鍵字操作加入到編輯面板中。然后再次右鍵單擊,選擇“Actions—RunScript”,創建一個腳本命令操作。之后在彈出的面板中,選擇“Language”為默認的“/bin/bash”,說明需要執行的腳本是bash命令,其他保持默認。然后在下方的腳本編輯框中輸入以下命令:
query=$1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creencapture name "$query"
killall SystemUIServer
第一行的作用是將我們通過關鍵字傳入的名字參數保存在query
這個變量中;第二行的作用就是修改默認的截圖名稱,和之前是一樣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引號中為$query
,必須要加上$
符號,這樣才能使修改的名字為我們想要的名字(敲黑板)。如果沒有加上$
,那么截圖名字就變成query
了;第三行的作用就是使設置生效,與之前講述的沒變化。
點擊“Save”將腳本命令操作添加到Workflow編輯面板中,這樣我們的編輯區內就有了兩個操作,一個Keyword,一個RunScript。那么怎么將這兩個操作之間有邏輯關系并先后執行呢?很簡單,首先點擊選中Keyword操作,被選中的Keyword操作右側就會出現一個凸起的小揪揪,用鼠標點擊這個小揪揪并按住不動拖動到RunScript操作上,之后兩個操作框之間會出現一條連線,這樣就使這兩個小伙伴牽手啦。
現在我們的重命名截圖名稱Workflow已經創建完成了,下面來試試吧。打開Alfred的輸入框,輸入之前設置好的關鍵字,用空格來接上你想要更改的截圖名字,
然后輸入回車,再次進行截圖,哇嗚,是不是發現截圖名字已經被改成自己想要的名字啦?下次在需要更改截圖名字就不再需要重新打開終端復制粘貼命令了,直接幾個關鍵字就搞定,是不是很方便?
- 更改截圖路徑。名字可以改,截圖的存放路徑當然也不在話下。具體的命令是以下兩行: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creencapture location /path/
killall SystemUIServer
第一行的作用是更改截圖的存放路徑,其中/path
就是你想要進行存放的路徑名,比如~Desktop/ScreenShot
之類的;第二行的作用你已經熟悉了,就是使設置生效。
有了之前的經驗,相信你一定會想到用Alred來創建Workflow,來快速更改路徑。那么來動手做吧,和創建修改截圖名字的Workflow一樣,我們首先創建一個“Blank Workflow”,然后在編輯區分別創建Keyword和RunScript操作。對于Keyword,這里使用了“scrpath”作為其關鍵字,
然后在RunScript面板中,輸入以下命令:
query=$1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creencapture location $query
killall SystemUIServer
這里還是要注意第二行的末尾,query
前面一定要加上$
符號(敲黑板)。
最后在編輯區中將兩個操作連接起來,就完成了更改截圖存放路徑Workflow的操作。還等什么,馬上試試吧,打開Alfred輸入框,在其中輸入之前設置好的關鍵字,用空格接上你想要存放截圖的完整路徑名,
然后輸入回車,再次進行截圖,你會發現剛剛截的圖被保存到了指定路徑中。這里有一個小提示,如果不知道怎么獲取文件夾的完整路徑,可以先打開終端Terminal,然后將文件夾拖入到終端中,這時就會出現這個文件夾的完整路徑名了。
好了,通過系統命令加上神器Alfred的雙重組合,我們現在可以隨時通過關鍵字來對截圖的名字和存放路徑進行修改了,是不是感到煩亂的人生瞬時明亮了許多?
桌面過期文件自動整理
你是不是也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桌面上堆了很多文件以及文件夾,但是其中有不少內容在一個星期內都沒有打開過了,就像購買了很多并不會經常使用的生活用品而堆滿了雜物間一樣,讓人看著心煩。為了避免桌面會長期被這些并不經常打開的文件所占領,定期清理桌面上不常用的內容也是保持桌面整潔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同樣的,你并不想手動去做這件事情,因為為了查看一個文件是否在最近一周內被打開過,你還得右鍵點擊文件,然后查看其簡介,找到其上一次的瀏覽日期,并與今天的日期進行比較。看著桌面上累積如山的圖標,光去想想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是有了前面的學習經歷,相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躍入你眼簾的就是Automator。沒錯,這次我們依然使用Automator來幫我們定期清理桌面上長期沒有被打開使用過的文件。
為了這些過期文件移到一個統一的地方,我們得首先創建一個文件夾來存放這些文件。為了方便,現在我們就直接在桌面上新建一個文件夾,取名為“過期文件”。然后啟動Automator這個小機器人,新建一個新的項目,選擇“日歷提醒”這一項目,
選擇這一項目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工作流程是由日歷(iCal)這個Mac自帶的App來觸發的,當到達指定的時間之后,就會觸發所創建的工作流程進行操作,很適合我們的桌面定期清理功能。進入編輯面板之后,首先在左側將“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獲得文件夾內容”、“過濾訪達項目”和“移動訪達項目”按照先后順序擺放在右側的編輯區內,然后依次進行以下設置:
- “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將“桌面”文件夾添加到編輯框內;
- “獲得文件夾內容”:保持默認;
- “過濾訪達項目”:設置過濾條件,這里因為是要自動找到一個星期內未被打開或瀏覽的文件及文件夾,因此過濾條件選擇為“上次打開日期—不在過去—7天”,當然,這里可以根據你的需要進行更改,可以是3天、半個月、一個月等等任何時間都行。
-
“移動訪達項目”:目的文件夾選擇剛剛創建的“過期文件”文件夾。
整個工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然后按住command + s進行工作流程的保存,點擊“存儲”之后,你會發現iCal被立刻啟動了,并且默認時間就是當前時間,同時執行了之前的工作流程操作。為了能讓其定期為我們工作,比如一星期清理一次,可以首先雙擊iCal上顯示的工作流程,然后在彈出的面板中,將“重復”項選擇為“每周”,并可以在“開始時間”中設置執行的具體日期和時間,
然后你就可以安心退出iCal以及Automator,以后定期清理桌面的項目就完全可以交給iCal和Automator去完成了。過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的Mac桌面并不會像以前那樣被那些長期存放而很久沒有打開過的文件所占領了,心曠神怡。
桌面整理終極之道—無亂
經過前面“理亂”、“歸類”和“避亂”三章的學習,你已經學會了如何整理已經雜亂無章的桌面,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產生雜亂無序的桌面。但,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完美主義者,緩緩打開Mac,看著那么精美的桌面壁紙,欣賞著如此精美的工業設計,就希望擺在眼前的是一副杰出的藝術品,而容不得半點瑕疵。而此刻桌面上擺放的文件破壞了這件完美現代工藝的平衡,它們就是這幅藝術品中的瑕疵。因此,完美主義者們通常都不希望桌面上有任何的文件或者文件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Mac桌面整理的終極版本了,因為根本就沒東西可整理,可謂達到了“無亂”的境界。那怎么滿足這些完美主義者對于“無亂”的追求呢?聽我慢慢道來。下面的幾種方法可以讓桌面上看不到任何的文件或文件夾,但是依然能達到快速響應的目的。
桌面內容的顯示及隱藏
前面我們講了如何利用Mac的系統命令來更改截圖的默認名稱及保存路徑,相應的,對于桌面的顯示及隱藏,Mac也提供了具體的命令:
- 讓桌面隱藏: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CreateDesktop false
killall Finder
第一行的命令是將CreateDesktop
這個變量的值設為false
,說明隱藏桌面;第二行的命令是重啟Finder,讓命令生效。你現在可以打開終端Terminal,將這兩行命令復制粘貼進去執行,將會發現桌面內容全部被清空了。你會想,糟了,我的桌面文件全都被刪除了!不用擔心,桌面文件并沒有被刪除,只是被隱藏起來了,你可以打開Finder,在里面進入到桌面文件夾去看看,會發現之前的文件都還在。
- 讓桌面恢復:
那怎么才能讓桌面恢復顯示呢?用下面的命令: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CreateDesktop true
killall Finder
你會發現這里的命令與上一條命令之間的唯一區別就是,第一行最后進行設置的參數變為了true
。是的,將CreateDesktop
這個變量設為true
之后,桌面就會顯示。現在繼續將這兩行命令復制粘貼到終端中,是不是發現之前的桌面內容又回來了?
你會覺得,對于桌面的顯示和隱藏來說,這兩種命令簡直就是福音,可以隨時讓桌面上的文件來無影去無蹤。特別是在需要錄制視頻的情況下,你不希望觀看視頻的人看到你桌面上擺放的亂七八糟的文件,使用命令讓桌面隱藏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同樣的,你會覺得每次都要復制粘貼這兩行命令簡直麻煩的不要不要的。當然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這里我選擇使用Alfred,創建一個Workflow,利用快捷鍵來讓桌面隨時顯示和隱藏。想想看,按下相應的快捷鍵,比如command + shift + s,就能讓桌面隱藏,再次按下又會讓桌面顯示,是不是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了陽光?
OK,現在立馬動手來做。打開Alfred的Preference,切換到Workflow面板,新建一個“Blank Workflow”項目(如何在Alfred中新建一個Workflow在前面已有所講述,不清楚的童鞋可以翻回去看看)。首先在右邊的編輯面板中單擊右鍵,選擇“Triggers—Hotkey”,因為這里我們是要創建一個快捷鍵的流程。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對快捷鍵進行設置,這里將快捷鍵設置為“command + shift + s”。
然后繼續在編輯區內右鍵單擊選擇“Actions—Run Script”,當按下快捷鍵之后會運行一段bash腳本程序。編輯界面打開之后,“Language”選擇“/bin/bash”,其他保持默認,然后在腳本編輯區內復制粘貼以下代碼:
state=$(defaults read com.apple.finder CreateDesktop)
if [ "$state" = true ]; then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CreateDesktop false
elif [ "$state" = false ]; then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CreateDesktop true
fi
killall Finder
這里對這幾行bash腳本代碼做下解釋。第一行的作用是讀取當前系統中CreateDesktop
這個環境變量的值,保存到state
變量中;接下來的if
語句塊就是根據state
的狀態來進行相應的狀態,如果state
為true
,說明目前桌面是顯示的,那么當按下快捷鍵之后就要隱藏桌面,因此要將CreateDesktop
設置為false
,反之如果state
為false
,說明目前桌面是隱藏的,當按下快捷鍵之后桌面要再次顯示出來,那么就要將CreateDesktop
再次設為true
;最后一行就是重啟Finder,讓設置生效。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這段bash腳本中空格的使用,中括號[
左右一定要用空格分隔開,因為在bash中[
本來就是一個命令,前后必須要用空格分離開,不然程序是會運行不正確的(敲黑板)。
之后保存修改,回到Workflow編輯區之后用鼠標將已經創建好的Hotkey和Run Script兩個工作單元連接起來,這樣我們的一鍵顯示/隱藏桌面的快捷鍵Workflow就完成了。現在回到桌面,按下command + shift + s,看看桌面上的內容是不是消失了?然后再次按下command + shift + s,桌面上的內容是不是又回來了?有了這個利器,相信即使不怎么整理桌面的你也一定會常常感到原來桌面的風景如此美麗。
自動移動桌面文件
要讓桌面保持完全的干凈整潔,一個極端的辦法就是不要在桌面放置任何的文件,而是在另一個地方創建一個文件夾,充當第二桌面。為了保持桌面的可利用性,你同樣可以往桌面拖放文件,但是被拖放到桌面的文件會被立刻移動到指定的第二桌面文件夾中。相信聰明的你現在不用我說你也能知道,這是Automator的功勞。沒錯,現在我們就要創建一個Automator自動工作流程,來讓存放到桌面的文件被自動移動到另一個文件夾中。
現在我們在“文稿”中新建一個文件夾,取名為“第二桌面”,顧名思義,這個文件夾就是Mac正統桌面的替代品。然后打開Automator,新建一個“文件夾操作”的工作流程。進去之后將頂部的操作接收文件夾選取為“Desktop”,然后按照先后順序將“獲得文件夾內容”和“移動訪達項目”放置到編輯區內,“移動訪達項目”中的目標文件夾選取為剛創建的“第二桌面”。
之后保存這個工作流,這樣你以后往桌面上放置的任何文件都會被自動移動到“第二桌面”這個文件夾中,而我們大氣的桌面始終保持清凈。
現在你可能會問,這樣將桌面上的文件全都保存在另一個地方,那之前隨時都可以在桌面上打開文件的便捷性不是沒有了么?沒關系,既然桌面也是一個文件夾,那么我們同樣能夠用相應的辦法快速打開保存在其他地方的文件夾。這里介紹四種方法:
- 用Spotlight或Alfred快速打開文件夾。Mac自帶的Spotlight以及第三方工具Alfred都有快速搜索并打開文件的功能,利用好這個功能可以不用鼠標操作就能瀏覽文件以及文件夾。Spotlight直接在輸入框中輸入想要查詢的文件名字就行,Alfred需要輸入“open + 字符串”或者“空格 + 字符串”;
-
通過Alfred創建快捷鍵。最便捷快速的打開文件夾的方式莫過于快捷鍵了,創建相應的快捷鍵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又莫過于使用Alfred了。用Alfred創建執行一定命令的快捷鍵是非常簡單的,這與后面即將要介紹的使用Automator加上Mac自帶的快捷鍵設置比起來要容易上手的多。打開Alfred的Preference界面,切換到Workflows面板,點擊左下角的“+”按鈕新建一個“Blank Workflow”,設置好工作流的相關信息后,在編輯區內分別添加“Triggers—Hotkey”和“Actions—Open File”兩個操作,在Hotkey操作中設置你想要的快捷鍵,在Open File操作中將“第二桌面”的完整路徑復制粘貼到輸入框中,
然后將兩個操作連接起來,這樣,一個用快捷鍵打開文件夾的工作流就完成了。現在試試剛剛設置的快捷鍵吧,是不是立馬就打開了“第二桌面”這個文件夾?不過要注意哦,快捷鍵之間不能有沖突,不然可能會執行不成功。
- 通過Automator和Mac自帶工具創建快捷鍵。因為Alfred的Workflow功能是收費的,如果一些童鞋不想被搜刮,那么可以用這個免費版的方法。在這個方法中,我們也是通過創建一個新的快捷鍵來快速打開文件夾,但是打開文件夾工作流程的創建是由Automator來完成,快捷鍵的創建則是由Mac自帶的工具來完成。
-
首先來使用Automator創建工作流。打開Automator,新建一個工作流,在文稿類型中選擇“快速操作”,
將頂部的“工作流程收到”選擇為“沒有輸入”,然后依次將“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和“打開訪達項目”拖入到編輯區內,將之前創建的“第二桌面”文件夾添加到“獲得指定的訪達項目”操作中,其他保持默認,保存工作流;
-
進入Mac的“系統偏好設置”,選擇“鍵盤”,
進入之后點擊“快捷鍵”面板,選擇左側的“服務”欄目,然后在右側找到剛剛保存的“快速操作”工作流,點擊“添加快捷鍵”設置相應的按鍵。
這樣一個快捷鍵就創建好了。關閉Automator和設置面板,按下設置好的快捷鍵,也能打開“第二桌面”文件夾。
-
將文件夾拖到Dock(程序塢)上。
Dock是隨時都會顯示在用戶界面上的,因此將常用的App和文件夾放在Dock上也是一種快速打開的方法。將文件夾保存在Dock上,文件夾中的內容將會以Stack(棧)的形式顯示出來,顯示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最前面的幾個項目,而且顯示和排序的形式都可以定制,以滿足日常使用所需,
但是將常用的文件夾拖放到Dock上的方法和App不一致的地方是,文件夾需要拖放到Dock的右側面板上才能放置成功。因此,你可以在另外一個盤符中創建一個新的文件夾,將桌面上的內容移過去,然后將這個文件夾拖動到Dock上,單擊右鍵更改其顯示的排列順序,這樣,在平時用不到這些文件的情況下,你的桌面也能保持絕對的清凈,當你想打開某個文件時,直接用鼠標點擊剛才放置在Dock上的文件夾,依然迅速便捷。
讓桌面文件夾隱身
你也許既想桌面上什么又沒有,一片清凈,同時又想保持之前那樣可以隨時點擊桌面文件隨時打開的便捷感。這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怎么可能桌面上什么都沒有,同時又能點擊桌面上的某個文件夾呢?實際上這是可行的,只不過你“看”不到存放在桌面上的文件夾而已,因為我們把文件夾隱藏掉了。怎么做到呢?來,跟著步驟一起操作:
-
首先,在桌面上新建一個文件夾,將其名字改為空格,這樣,這個文件夾的名字就相當于隱藏掉了,但是文件夾的圖標還歷歷可見;
- 在網上搜索一張沒有任何背景和顏色的全透明PNG圖片,注意一定要是PNG格式的,因為透明需要alpha通道。然后在Preview(預覽)中打開這張圖片,按下command + a全選,然后按下command + c拷貝Preview中全選的圖片部分;
-
在之前新建的文件夾上右鍵單擊,選擇菜單中的“顯示簡介”,彈出簡介界面后,單擊選中左上角的文件夾圖標,然后按下command + v粘貼剛才復制的全透明圖片,
這樣文件夾的圖標也被全透明的圖片給替代了。如此一來,該文件夾的名字是”隱藏“的,甚至連圖標都是透明的,已經完全從桌面上隱身掉了,除非你選中這個文件夾,
這樣就相當于桌面上”看“不到任何的文件夾,但確實又存在某個文件夾,實現了之前互相”矛盾“的理想狀態。這樣,當你不需要打開的時候,這個隱身文件夾就安安靜靜的在桌面上當個隱身的美男子,當你需要的時候,用鼠標框選住讓其現身,之后就像平常操作普通文件夾一樣來進行后續的操作。
總結
好了,經過“理亂”、“歸類”、“避亂”和“無亂”這四個境界之后,相信你的Mac桌面已經變得清爽無比了,至少和之前相比是進步了許多。如果你能從這篇文章中獲得一些收獲,覺得自己能更好的掌握Mac系統了,寫這篇文章也就值了。但是,我覺得還不夠,因為對于桌面整理來說,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法,就是桌面能根據此刻不同的工作性質,來自動切換顯示在桌面上的內容,比如作為Mac使用者,你會有多重身份,這會可能是編程,到晚上可能是寫作,再過一會兒可能又在搜集資料。如果將這些不同工種的內容都放在桌面上,總顯得有點不夠Geeker。我想在編程的時候桌面上只顯示編程的文件,寫作的時候桌面上只顯示寫作的素材,搜集資料的時候桌面上只顯示搜集到的文本和圖片,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來隨時切換桌面內容。很可惜Mac原生沒有這種功能,一些實現了此功能的第三方軟件特別貴也不好用。經過一番折騰,我通過Alfred + Python實現了這項功能。雖說也是桌面整理的一項,但放在這里會讓這篇文章特別長,因此我決定另一起炤重新開爐,專門寫一篇文章來介紹這個方法。最后,希望大家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