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一個國行的佳明(Garmin) GPSMAP 62sc手持GPS,我想用它記錄我的足跡。

背景
買車的時候買了一個佳明(Garmin)的車載導航,用起來是相當順手,除了搜索時反應有點慢,在查看地圖、導航時的體驗都非常棒。尤其是它的興趣點(POI)很多,還有PC+Mac版的BaseCamp軟件,功能很強大。

有人會說,在手機上導航也可以啊。是可以,但我覺得僅限于短途。如果你開車一天跑800公里,你會發現必須給手機加一個水冷裝置才行。而且可能在提醒你下一個出口時,來了個電話,八成你就要錯過出口了,所以一個專業的導航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我如果有旅行計劃,一般都會在電腦上打開BaseCamp軟件,然后標記各種目的地,再上傳到導航里。旅行期間,只要點擊“想去哪里”=>“收藏夾”,即可選擇要去的地方,而且還會很貼心的按照與你的距離從近到遠排序。
而且它極少死機,在伴隨我的36000公里中,只死機3次。按住電源幾秒鐘,強制重啟就行了,之前設定的目的地不會丟失,開機后自動進入導航狀態。
感覺唯一的缺點,就是在導航上查看軌跡時,只能查看某幾天的,大部分時間的軌跡都是空的。可能是一個Bug。
享受了Garmin帶來的便利,感覺再也離不開它了。
手持機
2014年年底的時候,我知道了OpenStreetMap,在上面我可以標記各種建筑物的名字、地址、屬性,就是一個地圖界的維基百科。于是我就很想向OpenSteetMap貢獻。而一般能做的貢獻就是標記建筑物,或者上傳軌跡。它會自動分析軌跡,從而把地圖做的更加完善。車載導航里也能把軌跡弄出來,只是這些軌跡絕大部分都是與已有路網重復的,感覺用處不大。于是就想買個手持機,這樣在走路時也能記錄軌跡了,尤其是公園、園區等。但因為價格關系,猶豫了很久,最終也沒買。
去年4月份去普吉之前又想買了,但想想手機上有Galileo App也足夠用了,于是就忍住了。
去年10月去內蒙,沿途發現了好多奇妙的地方,但也沒有記錄下來準確的坐標,很是后悔。這里要補充一下:
- 車載導航之前有Bug,所以軌跡丟失的比較多,后來升級后,軌跡就都保存下來了,只是軌跡總量有限。當我1月份查看10月內蒙之行時,最早也只看到了從山東到上海的軌跡,再之前的就都沒了。
- 后來發現其實可以用照片上的位置信息來定位拍照的位置
所以為了接下來的旅行,我還是決定買一個手持機。
Garmin GPS的類型
Garmin的手持機都支持IPX7級別的防水(水下1米,30分鐘內不進水),從市場定位來說有幾個產品線:
- eTrex,感覺是入門機,用機身搖桿操作,類似諾基亞手機的五維搖桿。但我對這種搖桿有陰影,之前的諾基亞手機,搖桿1年左右就壞了。

- Oregon,電阻式觸摸屏

- GPSMAP,物理按鍵

- Montana,高端機,電阻式觸摸屏

- Rino,帶有對講機功能,電阻式觸摸屏

每一個產品線還會按照支持的定位系統、功能進行以下劃分:
- 可以單獨支持GPS、北斗(中國)、GLONASS(俄羅斯)定位系統,或者支持GPS+北斗、GPS+GLONASS等多種定位系統。其中支持北斗系統的產品,價格較高。
- 根據功能不同,還分為行業版和玩家版。行業版提供了更多的坐標轉換、面積測量功能,而玩家版更側重于日常生活、旅行、戶外探險。
GPSMAP 產品線
我比較喜歡帶有實體按鍵的,所以買了GPSMAP。
從發布時間來說,有60、62、64等系列。其中60和62系列停產了,只是國行的最新版還是62系列,64系列國外都出1年多了,國內還沒動靜呢。功能比較請看“Garmin 62和64系列比較”。
每個系列有很多型號。其中后綴是s的,表示是改進版。帶t的是出廠時就內置了地形圖。帶c的帶攝像頭。帶9的是北斗版。
比如62是62系列第一代,62s是62的改進版,就像iPhone 6和iPhone 6S的關系一樣。62st就是62s預先安裝了地形圖。62sc就是62s增加了攝像頭。62stc就是62sc預先安裝了地形圖。629sc就是62sc的北斗版。
64系列也是如此命名的。
60系列不了解,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按照這個規則來命名的。
64和62相比,能看得到的最大改進,是64s支持藍牙了,傳輸數據更方便。同時可存儲的軌跡和航點數量也大幅增加。
國內購買
Garmin的渠道策略很統一,所有官方店、官方授權店的價格都是一模一樣的,3280元。我在淘寶上繼續搜,發現有幾家不是授權店,但賣的比較便宜,2500元。店家保證是全新國行,于是就買來試試。收到后打Garmin客服,查了序列號,是2015年11月生產的國行,放心了。
國行和水貨的差異在于:國行比水貨貴,但國行支持中文地圖和中文輸入,我覺得這是根本性問題,所以就選擇了國行。如果買水貨,就只能用別人做好的拼音地圖了,可能地圖上能看到中文,但搜索是通過輸入拼音進行的,我覺得可能會有問題。
店家做的改動
機器在發貨前,店家做了這些事:
- 將固件刷成了2.5 with JNX patch,也就是說支持JNX格式的衛星圖片了。
- 將機器內存里的詳圖移動到了“官方文件”文件夾,這樣就相當于機器本身沒地圖了。
- 在TF卡里幫我放入了2014.40糾偏詳圖、20M等高線圖、數字高程模型圖(DEM)、世界基礎圖,這些地圖都是糾偏圖。
機器收到后就能用,相當不錯。
地圖偏移
前面講到了糾偏圖,那為什么要糾偏呢?事情是這樣的,國家測繪局繪制的地圖是經過坐標偏移的,比如我在黃浦江南邊,GPS給的坐標是31°00'48.3"N 121°28'15.4"E 。在衛星圖上看到的位置跟我的實際位置是一致的。

但如果把這個坐標放在測繪局的地圖上,就會看到我在黃浦江的北邊,這就是地圖偏移。

所以能看出問題出在地圖上,而不是GPS坐標上。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介紹中國地圖偏移”。
衛星圖采用的是WGS-84坐標系(全球大地系統),而我們國家為了安全考慮,要求繪制的地圖采用SM模組,將WGS-84的經緯度坐標轉換成GCJ-02坐標系(被戲稱為火星坐標系),所以會有這種差異。從命名上能看出,我們的奇葩坐標系是2002年產生的。
糾偏圖,就是根據一定的算法把GCJ-02坐標系的地圖轉換成WGS-84坐標系的地圖。
Garmin的GPS都會帶有偏移程序,也就是顯示你位置的時候把GPS提供的坐標轉換,這樣就能在偏移圖上正確顯示位置了。
但要注意的是,從法律意義上講,任何的地圖糾偏都是違法的。而且糾偏本身會打來一定的地圖錯位,發生錯位的概率在0.01%左右,多發生在地圖圖塊(圖磚)的接縫處。
糾偏圖還是偏移圖
為了對自己和他人不造成困擾,我建議使用糾偏圖,尤其是戶外活動時,更要能把自己準確的坐標告知別人。但如果你用車載導航,我建議使用偏移圖。因為偏移圖100%可搜索,地圖不錯位,不會給行車帶來問題。如果使用糾偏圖,需要自己檢查導航路線的準確性,存在繞路的可能,也可能某些地方無法進行路線規劃。
地圖升級
這幾天,Garmin發布了2015.40地圖。我有升級強迫癥,如果發現有新版,不升級,那比坐針氈還難受。
如果直接使用Garmin的升級程序升級,那么會被升級成帶有偏移的地圖,以后用起來會非常不便。所以要等大神發布糾偏圖。好在2016年1月19日,大神發布了Venus 系列已糾偏 Garmin 中國 2015.40 NT 地圖。
GPSMAP 62sc的機身內存太小,只有3.7G,所以這些地圖只能放在TF卡里。使用的地圖信息和放置文件夾如下:
- 地圖為四維圖新(NavInfo)提供,并非高德(AutoNavi)提供
- 下載“中國基礎地圖使用四維(NavInfo)”,放在X:\Garmin
- 下載“中國詳細地圖使用四維(NavInfo)完整版(含快拼,支持舊快拼格式QSI+ISM)”,放在X:\Garmin
- 下載“四維(NavInfo)iQue快拼文件”,放在X:\Garmin
- 下載“四維(NavInfo)汽車報警點”,放在X:\Garmin\POI
- 下載“中國JCV四維(NavInfo)版”,尺寸234x212,放在X:\Garmin\JCV
PS1:X:是TF卡所在的盤符。
PS2:因為大師上傳地圖時,用的百度云,好像對于超過1G的文件,就必須先安裝百度云客戶端。如果你不想下載百度全家桶的話,可以修改瀏覽器的UserAgent為Mac的Safari,即可直接下載。
其中中國基礎圖、中國詳細地圖需要使用GarminUnlockerAlternative v8.0.1 程序解鎖,否則GPS讀不出。解鎖的步驟,見這個帖子。
還得將機器內存和TF卡里的006B082300.bin文件挪到任意一個中文名文件夾里。這是偏移程序,如果不挪走,會在糾偏圖上偏移坐標,那看到的當前位置就不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