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清影
一
上大學那會兒,每每臨近期末考試,宿舍里就多了幾個“夜貓子”,晝夜不休,美其名曰:“只有付出,才不掛科。”
G是其中最用功的一個,考試前的十幾個晚上莫不如此,可令人意外的是,每學期掛科最多的就數她。
后來,同舍集體發揚雷鋒精神,幫G尋找問題所在。課堂上,教授在“鎖定”本期學習內容時,G迷糊著雙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下課鈴聲一響她則馬上精神抖擻,充分發揮是不恥下問的精神,追著同學問:“給我說說嘛,老師都講啥了?”
老師要求背誦的《離騷》、《滕王閣序》等,同學們都匆匆吃完早餐去早讀,G則一學期都沒背幾篇。
晚上本應都全民睡覺的時候,G點起蠟燭,“挑蠟夜戰”,“頭懸梁、錐刺股”,一副攻城不克誓不罷休的樣子。
文學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大家一學期讀了若干本,寫了無數篇讀書筆記,G什么都沒做,不是她完不成,而是她根本就沒開工。
看著G拿到成績單時那種垂頭喪氣的樣子,都這么努力了,怎么還是掛科?我想起她平時的人生信條:“又沒人催著你,趕著你,那么著急干什么!。”
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做事太拖延,缺乏效率意識。
在心理學中,拖延是一種病態,它是指做事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不想將計劃好的事情立即付諸行動,不想持續投入熱情和精力,能推一時是一時,甚至到最后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但很多人好像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患有拖延癥,因為拖延往往披著懶散的外衣,輕而易舉就能獲得自我內心的寬恕:我今天太忙了;今天有點累;今天有事情打擾了等。
拖延的遺害,不在一時一刻之間,它是一個累積的、日積月累的過程,等到有一天,發現同一起跑線上的同伴已經甩了自己好幾條街,登上人生巔峰,需要仰視才見的時候,就是拖延癥“零帳總算”的時候。
二
記得上高中那會兒,班上有個叫秀的女生。每天三餐時間,別的同學就餐都腳步匆匆,像趕飛機似的,三下五除二吃完就趕往教室。
因為時間就是學習成績,時間和效率成正比。再說了,“爭分奪秒”成了一種學習氛圍,一種外在環境,誰不自覺遵守這種秩序,會被視為“異類”。
秀則在任何場合都保持著一貫的“慢三拍”式的“從容優雅”、波瀾不驚和寧靜冷傲。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品完飯菜、湯水,二次梳妝打扮完畢,撫平衣服上的每一個褶皺,然后才心滿意足地莞爾一笑,拿起書本,心不在焉地望一眼又拿起另一本,仿佛每天都茫然無措,不知究竟從哪里開始……
時間和成功就這樣在她的磨蹭和拖延中一點一點消融。
后來,上帝終于沒有給她辟出一條成功的新道來,那些來去匆匆的同學都考上了心儀的大學,秀落榜了,她沒有失落難過,自嘲道:“日月常在,何必把我忙壞!”
我身邊也有一位姑娘z,她是那種做事麻利干練,效率極高的人,她說,我拒絕拖延,它像螞蟻啃噬一樣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啃噬掉人的銳氣,讓人慵懶,不思進取,一事無成,更可怕的是你以為你已經很努力了,其實是缺乏效率意識,是拖延毀掉了成功。
Z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在手賬本上詳細計劃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雷厲風行去付諸行動,凡事總能高效優質地完成。在別人看來,她每天的閑暇時間很多,練瑜伽,跳拉丁,讀古籍,旅游,逛街,玩自拍,學烹飪……一年下來,旅游過不少地方,讀過好些與自己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磨腦子書,頂尖刊物上發表了不少文章,學會了不少新的菜品,堅持健身,練出了羨煞旁人的馬甲線……
可很少有人知道,成就Z的,是不拖延。
一次同學會上,有人感慨嘆息:秀三個孩子,每天給喂奶、做飯、洗衣,給牛割草、給豬喂食,各種瑣碎,日子還是緊巴……十年時光終將她打磨成了一個“風一樣”的女子:孩子、丈夫、家務。
空氣一陣沉寂,我突然想起z,同樣的時光軸里,她年紀輕輕就成了名校的教授,且學術水平了得,她的各種愛好和涉獵都給她帶來豐厚的回贈:豐裕的經濟、豐富的生活、健康的身體、美麗的容顏、獨立的人格、幸福的家庭。
歲月終是公平的,它將你以前拖延沒做或沒做好的事情重播一次n次,直到你渾身疲憊不堪,用盡洪荒之力還在咬牙堅持,這就是拖延要回饋的。
培根說:“如果說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那么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
因此對于一個辦事缺乏效率者,必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拖延懲罰的正是沒有效率意識的人。
三
把拖延癥當作一種病患,恐怕是世界上患病人數最多的疾患。
不但很多普通人有拖延癥,就連許多名人也是,達芬奇就被認為是有嚴重的拖延癥的博學天才。
名畫《蒙娜麗莎》一直畫了四年才完成,《最后的晚餐》也耗時三年,由于拖延,達芬奇傳世的畫作也不過20幅,甚至有些畫一直到去世還沒有交付。他本人為此大為苦惱,在一則筆記中寫道:“告訴我,告訴我,到底哪樣事是完成了的?”
這種挫敗感,和我們今天飽受拖延癥困擾的人們的心境完全相似。
王家衛是電影圈有名的“拖稿王”,一部《一代宗師》,從1996年萌生拍攝念頭起,前后共籌備了十三年,期間有幾年時間還處于“失蹤”、“關機”狀態,造成拍攝成本超支,演員被拖延拖得扛不住,投資人也扛不住。
后來,出品方給王家衛亮出治療拖延癥的絕招:公布電影上映檔期。
藝術家的拖拖拉拉或許是為追求極致的完美,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一推再推,暫不開始。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過分拖延,就成了懶散的借口,久而久之,拖延就成了習慣,成功的腳步就這樣一步一步慢下來,差距一點一點拉開。
X本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但他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有超強的執行力,做事從不拖延。
宿舍門板上貼了一張紙:“閑談不過五分鐘”,且他的所有生活都是計劃好了的,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每天背誦多少英語單詞、完成多少項任務,都能按計劃做得妥妥的,絕不拖延。
當別人幾十年如一日地輪回著自己的生活時,X考過了英語四級、六級,直到八級,讀了碩士、博士,當上了一所211大學的教授。
有人感慨X幸運,以前是同一單位的同事,如今差距好大,需仰望才見,其實哪里是幸運,你只看到了他最后的成功,你沒有看到他的努力,他的不拖延。
其實我也常常反省:想好的天天早起,周末賴床——早餐取消;想好了要早起鍛煉——付水東流;滿滿的雄心壯志要讀某本書——被閑置旮旯,鋪滿塵土,我還是沒有翻頁……平素看似隨意舒坦的生活,最終將我鍛造成一事無成的平庸。
憶起小時候想當畫家,當作家,當美食家……可至今連個蘋果也畫不出來,寫一段“xx感悟”也要絞盡腦汁,炒盤土豆絲也不知放哪個調料好吃……
念頭總是萌生得很容易,可拖延的結果是所有事情都成了空想。夢想與空想之間,僅僅隔了“拖延”兩個字,干癟了夢想,隕落了詩和遠方。
拖延癥是一項難以治愈的頑疾,但并不是無藥可醫,目標設置近一點,想想明天我要幾點起床,完成哪些任務。后天的事情,明天再去制定目標,這樣做起來是不是很輕松呢?堅持下午,生活一定不會虧待你。
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親愛的,治愈拖延,就從明天的早起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