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自測題:
?-我經常一邊做家務,一邊聽課
?-我經常一邊工作,一邊回微信
?-我經常想很多,卻理不出頭緒
?-跑步或開車時,我總要聽點什么,哪怕是音樂
?-我總是坐不住
明明有時間,但是要做事情的時候,總說自己沒時間。規劃好的事情沒有按期完成、定的目標或者定好的日程安排沒有執行。---原來是缺乏“精力”
缺乏“精力”可以從體力、腦力、心力三方面來衡量;缺乏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可能使得自己有心無力,干不成。
比如:
【體力】生病的時候會影響專注力,大腦不轉了;
【腦力】大腦用進廢退,大腦用它它就進步,反之就不靈活了;不要并行做任務,一次只做一件事
【心力】思維的轉化,不同的思維方式的效果很不同
精力的消耗和補充可以比作手機的電池,即使手機的軟硬件多么的完備,如果缺乏電量依舊不能使用。
那么可以看出來,體力、腦力、心力在不同的方面影響著精力值的大小,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能采用哪些方法來增加或者保養它呢?
第二周,跟隨腦力自測題來看我們如何對精力進行連續充電
一次只做一件事 VS “ 我經常一邊做家務,一邊聽課 ”
坐在電腦前做事情,有創新有成果是需要的產出;但是要有成果和產出的前提是要有專注,不管是在什么時刻的專注,都是使得腦子在集中的思考,才有產出。
思考腦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哪怕有背景音樂在,也是會干擾腦思考的;其實自己覺得已經很專注了,其實在不經意間,腦子關注到了音樂上,而這個時刻,是沒有用在正事上的。比如我自己有時候因為周圍有聲音,不能集中看書,而帶上耳機;看似比周圍安靜了,但是有的時候,其實看了5頁紙,也不知道它講了什么。其實就是大腦在多任務并行,干擾了主線。
所以,思考腦不能三心二意、只能一心一意。
所以,一邊...一邊...多任務并行的危害:無法深度思考、無法專注、容易出錯、有危險。
以下三個例子:
例子1:和媽媽視頻的同時去刷手機;因為是閑聊天,有時候是可以這樣做的
例子2:我在寫學習筆記,來了一條微信通知;不理微信內容,先把筆記記好了,再去查看和回復;其實應該養成關閉即時通訊,定期查看的習慣 ,避免隨時在線
例子3:工作寫方案或者PPT時,周圍很吵,我帶上耳機放音樂;前提是因為周圍很吵,雖然知道音樂會影響思緒,相比還是耳機好一些。
離線時間 VS “ 我經常一邊工作,一邊回微信 ”
一邊...一邊...任務的任務也有“真假”:
????【真】:動作在同時進行、注意力頻繁切換
????【假】:動作在頻繁切換、注意力頻繁切換
看看之前的3個例子:
????例子1:和媽媽視頻的同時去刷手機;【真】
????例子2:我在寫學習筆記,來了一條微信通知,回微信;【假】
????例子3:工作寫方案或者PPT時,周圍很吵,我帶上耳機放音樂;【真or假?是真】
共同的本質:大腦注意力在兩個任務中切換
制造離線時間:針對微信、QQ等即時消息,制造離線時間,是在給自己制造關注環境,避免周圍的各種事情影響專注度。做法:
使得電腦、手機后臺運行,關閉手機提醒;【工作間歇休息時再查看】
每天給自己制造幾次離線時間,根據日常或特殊的情況下而定。漸漸使得離線時間變為常態。
我的做法:制造離線時間,中午12點到14點看書時,將手機置為無網絡狀態(除了手機來電以外,不能接收其他信息)
用文字梳理思考 VS “ 我經常想很多,卻理不出頭緒 ”
《零秒思考》教我們“做筆記”:是讓僵硬的大腦放松下來的一種“柔軟體操”,也是最不費力、最合適的開動腦筋的練習方式。
做法:
????將一張A4紙橫放于面前
????每張紙寫一個主題
????1頁紙寫4-6行
????每行10-20字
????每張紙作用時間控制在1分鐘以內
????每天寫10頁
目的:
將混亂的思緒、尚待解決的事情、自己的想法都會得到整理、人也會變得調理
將混亂的思緒組織成語言,動手寫成文字,用眼睛再次確認,筆記成為一個外部存儲器,頭腦運轉的速度也會有驚人的提高。
想到什么,不論是什么,先寫下來
語音記錄:將大腦中想要表達的語言說出來,形成文字。也有同記筆記一樣的效果。也是在逐漸梳理思考。
聯系自己以前的做法:在進行方案的設計和思考的時候,比較喜歡用筆寫下來,比如如何分類,如何調整等。思緒真的會順暢。
剛開始的時候,不用去找主題,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腦力與音樂 VS “ 跑步或開車時,我總要聽點什么,哪怕是音樂 ”
為大腦留白:不要用信息把大腦塞滿;自我們早上醒來,到晚上入睡期間,除了白天閉幕養神之外,大腦都在運行活動;為了讓自己的精力腦力能更好的工作,需要不定時的對它進行養護,間歇的讓大腦留白,放松一下。
音樂對腦力的作用:
研究顯示:
當你在干那些重復枯燥的工作時,聽音樂會讓你好過一些,還能更快地完成任務(最好聽以前聽過的音樂或者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當接收新事務的時候會占用大腦的思考,注意力就轉移到了音樂上,而影響真正要做的事情)
費腦力的、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務(比如學習新語言、破解難題),最好把音樂關掉(注意力分散)
如果你要做的是創造性工作,那么來點兒音樂似乎是有益的。或許能讓你神思散逸,從而更快做決定,也更富有創意
對于專家而言,音樂對他們也有效果。
我一般需要集中注意力,而周圍又很吵鬧(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聽音樂,確實也是哪些我熟悉的音樂。
光線與心流 VS “ 我總是坐不住 ”
日夜光線:讓身體有明顯的晝夜感知
(1)早晨醒來第一件事拉開窗簾:早晨攝入眼睛的光線會抑制人體分泌褪黑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躍。)
(2)白天多曬太陽:自然采光更多的辦公室人員體力更旺盛,精神更歡快,整體生活質量更高
(3)夜間盡量把燈光調暗,特別是在睡前:有助于幫助入睡,制造入睡的氛圍
現在的燈都有多套燈光系統,有明和暗的過渡。
休閑中的心流
心流:(百度百科)(英語:Mental flow)在心理學中是一種某者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如藝術家在創作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某者在此狀態時,通常不愿被打擾,即抗拒中斷。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休閑分為主動式休閑和被動式休閑,兩者有著極大的區別,會給人造成不同的心里影響。
根據美國一項休閑活動的“心流”發生率調查顯示,“心流”發生率由高至低的休閑活動方式依次是:體育與游戲、愛好、社交、思考、聽音樂、看電視,其中體育與游戲和個人愛好位居第一、二位,“心流”發生率分別為44和34,而看電視的“心流”發生率僅為13。
主動式休閑活動是指需要動些腦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樂趣的活動,如:閱讀、運動、旅游等。主動式休閑有助于個人的成長,但過程不一定輕松?!径嘁稽c主動式休閑吧】
被動式休閑是指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無須技巧或專注力的活動,如找朋友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心里專家認為,如果將被動式休閑活動當做填補空閑的主要或唯一策略時,一定會出現問題。
課程的設計思路,跟著5個情景漸漸展開;其實是圍繞著腦力的情況而展開;主要是如何或者通過哪些辦法來提高和持續大腦的專注力。
充電小科普:快速充電、連續充電、涓流充電;這三個狀態可以采用日常的幾種狀態來分別對應形容:吃飽、吃撐、養生(哈哈,不過吃撐可不是一個好的習慣...)
?????一次只做一件事:讓腦和心都去感受當下做的事情,練習專注;
?????離線時間:制造離線時間,避免當下意外的事情來干擾,練習持續專注;
?????用文字梳理思考:將大腦中想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可能腦海中的東西沒有形成內容或思路,這樣能幫助記錄下來,然后再梳理;
?????腦力與音樂:任務期間,音樂能帶來靈感,也可能干擾專注;停下來的時候,聽聽音樂也能讓真個人放松;
?????光線與心流:在太陽下看書,能促進心流;主動式休閑和被動式休閑;經常進行主動式休閑,也可使用和促進大腦的思考。
連續充電狀態說明:需要一段時間習慣培養才能感受到精力狀態的升級,就是和連續充電的道理相似。
用文字梳理思考:這個是我的一個共鳴,可能自己做的僅是一點點,卻發現以前的一些思考思路是和這個不謀而合(記筆記方式);我會堅持下去,目前暫未感覺到成長。
長期的練習和實踐,才能看到效果,三分鐘熱度?NO, it is not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