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時候你問我,為什么要考一百分?我會回答你,這樣爸媽就會給獎勵,假期就可以開開心心地玩耍。
初中的時候你問我,為什么要考第一名?我會回答你,保持一個好成績,就不用去補課,就可以期待保送。
高中的時候你問我,高分到底意味著什么?我會回答你,所有人的努力,難道不是為了進一所重點大學?
可進一所好大學又是為了什么?得到一個好工作?
其實更多的時候,努力去爭的原因只是因為習慣了優秀,人總是想要往高處走,而承受不了后退帶來的失落。很多的時候我并不真正想要什么一百分什么第一名,在更多的時候它們本無意義,而或許不想承受的是那種失落感吧,來源于自己的,來源于家人的,來源于周遭人告訴你沒事下次好好考就行了的時候的眼光。
如果你現在給我一個機會回到高中,讓我說一說優秀到底有什么意義?
我會說,為了選擇的空間。
前些日子,杭二中那位被哈佛錄取的姑娘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先是曝光了她優秀的成績豐富的實踐,再是她的美國國籍,最后是疑似豪門千金的身份。
她固然優秀,具有天賦且勤勉。然而她的這種經歷,想要學什么就可以義無反顧地去學,想要獨自遠渡重洋學習實踐就說走就走,無法不排除她家庭的因素。她,她的家庭所擁有的條件,給予了她更多選擇的空間。
媒體為什么隱去了她的國籍和家境?
或許是為了維護普世價值里對于優秀的人的期待。普羅大眾的眼光里,鯉魚躍龍門,寒窗苦讀改變命運的故事才更加的“勵志”,而那些“富二代”,就應該是玩世不恭的,這樣才能讓人不無酸氣地說一句,“富二代又怎么樣,靠爹媽吃飯而已?!崩耸幍母患易拥艿墓适卤恍侣劮糯?,以至于人們忽略了,事實上很多良好家境中走出來的孩子,他們來的更努力也更優秀。他們所擁有的家庭背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他們的天賦,他們擁有的一切讓他們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有更多的選擇的權利。
優秀的家庭在鞏固這種優秀。雖然聽起來有些絕望,然而這是現實。
所以再轉過頭來說說文章開頭的話題。
過一種平凡而簡單的生活對并沒有什么好可惜的,
而內心的恐懼來源于這樣的生活不是因為想要,而是因為無從選擇。
曾經我理想中的日子,是開一家自己的咖啡館,有空的時候就去咖啡館里坐坐,捧著電腦寫點文章寫點小說。生活得愜意而自由。
然而這是生活不是生存。
我想掙扎著糊口而開店的人,為了生存而碼字的人,這些事對他們來說并不是自由的生活而是生存的需要。
自古名士隱于山林受人稱道的不是樸素的生活,而是安然于此的選擇。
曾經我很想知道,我們這些人,這樣被浪潮推著向前進的卻看不到前方有什么的生活,都是為了什么。
曾經高考無用論,分數無用論也讓我想舉著大旗揮舞跳出我們的這些世人眼光中的正道。
可是后來我不得不承認,分數本無用,然而分數帶來的那種選擇的空間太有用了。
小時候成績好的小孩子都收到更多的偏愛假期可以不用補課;后來學校里成績最好的班級就算再吵鬧也會被寬容,而倒數的我們有些過錯就會被大肆批評;名校出身的人好像身帶了光環,一切事情都被無限擴大。
你說這社會勢力也好,但沒有辦法否認的是,這些大眾眼里的“優秀”的確帶來了更多的選擇空間,更多的自由。
如果有機會要給我的學弟學妹們一杯雞湯,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又或許這杯雞湯也是灌給我自己的,
再看到更多的天空之前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微信公眾號:以文釀酒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