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是有適用條件的。
對于平常很少寫作,閱讀量驚人的人,越信這句話,反而越寫不出東西來。即便寫,寫出來的文字,也會扭捏得不成樣子,令人難以卒讀。
當你只顧閱讀的時候,你的大腦思維重點搜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文章(小說)所表達的主旨。而從來沒有去關注句子的結構,文章(小說)的布局,這是胸有千萬語,下筆卻滯澀的根本原因。
而讀得越多,對自己文字水準的期望值越高。但由于從未有過句子表達技巧、小說與文章結構的訓練,寫不出令人一絕的文字,為了減少自己的失望,只好索性不寫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若在此種循環(huán)里,不斷加入閱讀量,除了常規(guī)知識量的增長,對寫作反而是有害的。
此階段“讀得越多,越不會寫”簡直是鐵定的。
既然開頭用了杜甫的格言,中途再換其他人的句子,就貌似有點對不起詩圣先生了。為了表達對杜甫的敬意,那就詠一首: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看完這首詩,會覺得杜甫慘得稀里嘩啦的。
但這對你的寫作水平的提升,并無卵用。
只有你的精力不再關注杜甫有多么慘、這首詩的意境有多么悲涼時,開始覺得————
杜甫在這首詩里,落葉掉下來,他不說秋葉隨風飄下來了。反而是 “蕭蕭下”;
長江奔騰而來的江水,他用的是“滾滾來”;
患了重病,不說自己病成個熊樣了,而是“百年多病”;
太陽穴邊的鬢發(fā)白了,不說自己老了,反而是因,“艱難苦恨”引起的;
鬢發(fā)多了那么十幾根而已,老杜也不說,發(fā)現自己的白發(fā)多了,而是說“繁”了?!胺薄本陀玫脡蛭乃嚵?,但老杜還嫌文藝的勁兒不足,偏偏形容詞用作名詞,一句“繁霜鬢”,這文藝勁瞬間上了N個檔次。
在這首詩里體會到了上述的藝術手法,恭喜你,你的閱讀重心就堅定不移地轉到寫作這條坑爹大道上來。
若又恰逢昨日相戀三年的女友把自己給甩了,就可以給已是前女友的她寫一段看起來有bigger的文字了。
倆眼望著屏幕上你發(fā)過來的分手短信,內心的悲痛,滾滾而來,仿若要吞噬了我的靈魂。多么希望這悲痛能像秋天的落葉那般,從我的心靈之樹上蕭蕭而下,落得一干二凈,不復再來。
可親愛的,我根本做不到。
三年來每念你一次,我對你的情絲就多生出一根。古人言,“艱難苦恨繁霜鬢”,我這大概就屬于“三年情思繁情絲”了吧!
希望你能給我個機會……
以后若每見一篇文章,就開始分析文章用了哪些技巧。
再加上多練習,寫得多了,技巧磨練熟悉了,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風格。
就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適用條件了。
最重要的是勤練習,一切不以寫作為目的的技巧學習,都屬于耍流氓哦!
更更重要的,寫作技巧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寫作技巧是萬萬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