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早已忘記了這本書的存在,昨天晚上我似醒非醒的時候忽然之間想到這本書,在我記憶中母親曾唯一一次給我讀過的故事書。
印象中這本書連封面都沒有,我猜想它可能是父親哪一天買的,放在眾多的書里面,經歷歲月洗禮或者可能它被帶回家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封面。沒有封面也就意味著沒有名字,包裹著這本書最外面的是一個硬硬的紙,它與里面紙張的顏色相近,我已經記不得母親是怎樣的一個由頭要讀故事給我們聽的,應該是我和姐姐或者妹妹中的一個和我一起聽的,還有那天應該是一個雨天,因為只有雨天母親才有時間在不需要耕種的時候給我們念故事聽。(在我記憶中,母親常年在地里勞作,夏季的大雨傾盆也會去地里挖渠道以防止玉米淹死)
記憶中那天念了不止一個故事,可以有想象那么一本故事書,其厚重的歷史感足以讓它的內容充滿了上世紀80年代所擁有的特點,嚴肅、嚴謹、甚至還有歷史的滄桑感。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故事的開頭都是「很久很久以前或者從前之類的字樣」,像是在告訴人們這個故事是很久以前的,與當下無關,而內容多半和地主或者上天之類有關,關于前者地主,有著太多的故事要說,他的未嫁的女兒和長工的故事,他的圈養的雞鴨,他和長工們的斗智斗勇的故事,而對于后者上天,古時候人們對于上天的了解知之甚微,所以對于它給予太多的想象,壞人不得好下場多半來自上天的懲罰,好人有好報多半也是上天開眼等等。
還是來說印象中最深的一個故事吧,這個故事即使現在父親也常拿來教育我。「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奶奶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傘,小女兒賣面,老奶奶天天發愁,晴天她愁大女兒賣不了傘,雨天她愁小女兒的面賣不出去。老奶奶的鄰居看在眼里,她勸老奶奶說,如果咱們換個角度想會不會不一樣呢,晴天小女兒的面賣的好,陰雨天大女兒的傘會賣的很好,那么您天天都很開心對不對?老奶奶聽了鄰居的話從此再也不發愁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厚重的歷史感,所以多年以后父親再給我提起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的故事很老但是它給予我們的道理卻是恒古不變的真理~換個角度想問題,一切疑難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
在昨夜睡意朦朧中,我忽然之間想起了那個雨天,那個可能假期的白天不用勞作的飯后,母親拿起那本沒有封面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讀著,雖然那本故事書我多年以后再見到的時候,它已經連硬硬的紙片都沒有了,有的紙張在歲月中掉落或者被雨水澆濕了遺失,但是今天它給我的印象還是那個完整的故事書,那個唯一在記憶中母親讀故事時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