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一本不厚的書,讀前卻被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畢竟描述那段狂熱荒唐歲月的書,在能找到的不多,而這本書的副標題剛好是“1966—1976自我口述史”。那么作者究竟經歷了什么呢?
2
就像暴風疾雨,雖然天會先有點變灰,先掉下幾個雨點,可是當真的來臨的時候,又是那樣的猛烈,席卷一切。也許還想著明天如何下個月如何明年如何的時候,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溫暖安全的家,被突然沖進來的人反復抄家,之前珍視的物品,成了“四舊”甚至是罪證。熟悉的人們,突然就成了敵我矛盾的雙方,甚至要將對方打到在地,再狠狠踩上幾腳。都變了,腦筋如何能轉的過來,如何能適應的過來?
3
我也覺得,人性本惡,來源于自私以及窺探他人隱私等心理。在朗朗乾坤之下,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也許并不會顯現出來。但是迅猛的風暴裹挾之中,也許突然發現,這些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做出來,甚至成了體現自己覺悟和“革命性”的體現。無論是背后打小報告,還是冷不丁打開收音機看有沒有“收聽敵臺”,都讓作者一遍一遍地領悟到人心可能的險惡。
4
如何熬過那段艱難的歲月呢?作者好在有美術和寫作的功底,可以寄情其中,在時間和空間上為自己臨時覓得一小塊喘息之地,雖然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機緣巧合,可以得到一處較為僻靜的住所,尤其是擁有一位興趣相投的人生伴侶,一起將住處構建成一處藝術“世外桃源”。也許門外有的人今天還在批斗別人,而明天卻變成被批斗的對象。然后人類對于藝術,對于美的追求,卻是永恒的,反過來也給人以堅強地活下去的勇氣。
5
偏偏老天還要給作者再加一難,讓這個從無到有的“世外桃源”一下子毀于76年的那場大地震。從66年被抄家的“無”慢慢變成“有一些”,再到76年的歸零,這打擊不可謂不大。但是一家三口畢竟都活了下來,人活著,就有希望,就又可以重新再來了。
6
不出所料,本書的最后一章是“粉碎四人幫”后的故事,作者偏偏要選取描述他的二姐夫在得知此消息后,因為太過興奮,竟然因為過量飲酒而酒精中毒,不治身亡。他的二姐夫熬過了慢慢長夜,偏偏再黎明到來之時,離別了這個世界。幸存者唯有好好生活下去,別的還能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