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書店排隊,背著的雙肩包里,是已經(jīng)讀完、準備歸還的幾本書。手里抱著的幾本,是準備借回家的。
根據(jù)書店的規(guī)定,一個手機號碼注冊的賬號充值押金后,可以借兩本書。
我和孩子們基本上每周都去借書,兩本名額不夠分配。只好把老公的手機號也注冊了,這樣,一次可以借四本,我借兩本,兩個孩子每人一本。
女兒看書速度快,一本書,一兩天就看完了。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買過許多繪本;兒子識字不多,現(xiàn)在看這些繪本剛好合適,但是,為了不打消他看書的熱情,每次去書店,我仍會讓他借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他很快就看完了,也跟姐姐一樣,希望能多借一本。于是,我把我爸的手機號也注冊了。
每次借書,我都要分別登陸賬號,先還書,再借書。登陸老公和老爸的賬號時,要等他們發(fā)驗證碼。老公看到驗證短信后,很快就會發(fā)過來,即便他沒有看到,我打個電話提醒下,他也能及時發(fā)來。
登陸我爸的賬號,就麻煩許多。他不太會用智能手機,不知道怎么查短信。我借書前,要先打電話提醒他,等下我要借書了啊,你留意一下手機短信,看到后,打電話把里面的驗證碼——就是幾個數(shù)字——告訴我(我爸不會發(fā)短信)。
等了好長一會兒,還接不到我爸的電話,只好再打過去。他說,我找不到短信在哪。我只好耐心地告訴他怎么查找短信。
下一次,他照樣會忘記,說怎么看不到短信在哪?我就一直盯著屏幕看吶,它閃了一下就不見了,怎么找都找不到。他不會在通話的狀態(tài)下,根據(jù)我的提示去查短信,告訴他怎么查后,要先掛斷電話,算著時間差不多了,再打電話過去問才行。
后來,我爸會查短信了,也要提前打電話先告知,再發(fā)送驗證碼。有時,排隊的人多,我等待驗證碼時,雖然不影響后面的顧客先辦理,但每次都弄很長時間,自己也煩躁。
然后,我就很少用我爸的賬號了。每次,用我和老公的號,借四本就行了。偶爾,看到特別喜歡的書,實在取舍不了該借哪本時,才會動用一下我爸的號。
這家書店書籍種類豐富,并且都是新的,可以買,也可以借,我們都非常喜歡去。雖然借書的過程有點麻煩,但是,常常有新書看,也就無所謂了。
終于輪到我了。
我選了兩本白落梅的作品,《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和《一卷大唐的風(fēng)華》。這是我第一次借白落梅的書,按照以往的習(xí)慣,我會借一本外國文學(xué)作品,一本國內(nèi)作品。這次,在書店翻看了一會兒白落梅的書,覺得挺喜歡,迫切想通過更多文字了解一下作者,所以一下選了兩本。
女兒選了一本林格倫的《大偵探小卡萊》,書挺厚的,她快要考試了,看這一本差不多了。兒子選了一本植物大戰(zhàn)僵尸系列的書。
我先登陸了自己的賬號,還掉兩本,并掃碼借了白落梅的書。
登陸另一個賬號掃碼借書時,手機上顯示“你的手機號碼XXXXXXX已于當(dāng)日借過書,請歸還后再借。”問了服務(wù)員,說是系統(tǒng)升級了,以后一部手機只允許借兩本書了,如果想多借,只能多帶一部手機。
這家書店以前是只賣不借的,后來,為了吸引顧客,才有了借書政策。很明顯,這次的“系統(tǒng)升級”,也是為了增加人流量。書店為了經(jīng)營得更好,不斷地實行新的政策,無可厚非。
孩子們聽說借不成書了,非常驚訝和失望。我想把新借的書還掉,將兩個名額讓給他們。考慮了一下,覺得還是算了,天已經(jīng)很晚了,重新折騰一遍,又要再排一次隊,浪費很長時間。
女兒雖然很失望,很快也就理解了。兒子年齡小點,怎么安慰都不聽,我說下次給家里的舊手機帶上,一定給他借,也不聽。
他特別生氣,含著眼淚上了車,哭哭啼啼了一路,“我要借書——我想看書……”
兒子的哭泣聲,讓我想起我渴望讀書又沒有書讀的童年,那種匱乏感一直刻骨銘心。我有時候會想,我至今仍對閱讀保持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可能就來自于童年的那段經(jīng)歷吧。
也許偶爾讓孩子們體會一下沒書讀的感覺,也不是什么壞事。
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向作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