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的犯難
小S走過來跟我說:“ 不好意思,這個我沒做過呢。”
她面露難色,不敢推脫任務卻又不甘心情愿去做。我心下其實不悅,克制自己,找了個之前的模版給她,告訴她怎么做,并且,又多出來十分鐘去溝通這么做的意義和必要性。
這不是小S第一次過來告訴我,因為我經(jīng)驗少,之前沒做過,所以我可能慢或不適合做。慢慢地,我就不太愿意將組內重要的事情交于她,原因很明顯:
你很不愿意做這件事,情緒低落,我沒有義務不斷去motivate你。
委派任務花的成本更大,結果反而不如預期。
你的負面情緒會傳染給我或其他人。
那么職場上的小S, 給她布置的1都完成不好,更不用談反饋回來1.2或者1.5,可以預期,她在職場上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成長,現(xiàn)實點,需要更長時間升職。
實習生R是如何上位的
我有個實習生R,其貌不揚(不好意思,PR人都是裝bigger專家,表里如一),不活躍,剛看上去,也不大靈光。我對她是存疑慮的,因為我們經(jīng)常要組織各種活動,出席各種場合,參加各種會議,不說八面玲瓏,但靈活機智還是要的。
嘗試著給了R幾篇技術文稿的翻譯,也給了Y(組內一名正式員工)一篇。R按時返回了,并在郵件中說明了哪個部分不太確認,需要我去重點看,另外,因為不知道什么格式比較好,就弄了兩個版本:一個是純中文clean的版本,另外一個是中英對照,便于我查閱。比Y做的還好。我看后,當下就對R留意起來。
后面接連的幾個任務,直接促使我跟我老板提出,要留下R成為正式員工。
開周例會的時候,我跟R不經(jīng)意提出,作為新人,要研究怎么利用時機將客戶內容得到媒體曝光的機會:
哪些媒體最經(jīng)常報道客戶所處行業(yè)并被搜索引擎高頻率抓取到。
報道的內容都是什么,分為幾類,標題是如何取的?
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媒體是如何報道行業(yè)的?固定的欄目有哪些?
怎么配置與link客戶的產品與信息,引起媒體的興趣?
因為不是硬性任務,我便沒有交待完成時間與形式。心中想得是,告訴了她,平時多加留意便好。
沒想到,一周后,R反饋回來幾頁的報告,從以上的分析角度進行了調研,分門別類列舉了下來,并帶上案例。最后也加了自己的分析:哪些欄目跟客戶是最匹配的,哪些媒體可以重點關注。
我仔細看了報告,自己也獲益匪淺。這些信息是自己乃至team都需要,然而平時無時間或無決心去認真研究的。
還有一次做活動,我給 R分配的任務是物料清單管理,并沒對她做更多的要求。R每天下班前定時給我更新狀態(tài),并會提醒我注意,哪一塊時間相對緊張,需要去催活動公司了,還加一句:是否需要我去跟活動公司溝通?
這就是典型的布置1,能返回1.5的例子。即不僅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還自帶提醒與解決問題功能。這背后反應出了多種品質,是在不論哪個行業(yè),都深受歡迎的:
非常強的主人翁意識與責任心(strong ownership)。這樣會讓leader放心委派任務給你。
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行動(problem solver)。這會使leader安心,并進一步放權給你。
強執(zhí)行力(great execution)。高質量工作成果的必要條件。
“這件事能交給我做嗎?”
我剛進入PR的時候,已經(jīng)不是鮮嫩綠黃瓜了,很有危機感。工作剛開始幾個月,經(jīng)常犯錯,經(jīng)常對一些事情打怵。但是,我從不會因為我之前沒有做過,就拒絕去做,相反,我都樂呵呵地去嘗試,盡管內心是犯怵的。
比如,多年前第一次用英語跟國外客戶電話會議,老板看出我的緊張,說,不用擔心,歐洲人很多英語還不如我們好呢,他們也不是native,跟你差不多。從此后,只要不是ENG native speaker , 我心理先給自己建設,我的英語肯定比他/她好。
遇上native,心中的潛臺詞是,你用母語跟我用非母語對話,輕松多了,你是應該感到緊張的人。后來,工作中開會,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情況允許,我一定會爭取更多角色,而使用英語,再不會有心理障礙,甚至變成了緊張地期待。
有一次,看到老板在寫一個我未曾接觸過的行業(yè)的方案,偶爾聊起來,我很好奇,便問老板:需不需要我來給你做research?于是,我就是成了該case競標成員中的一名。
最近,跟老板溝通我的職業(yè)發(fā)展。因為對在做的事情頗為熟稔,缺乏足夠的挑戰(zhàn)性,在comfort zone里呆久會讓我不舒適,我已經(jīng)徘徊了很久。老板提出,讓我負責中國甚至亞太區(qū)危機管理的業(yè)務,把方法論梳理清楚,團隊搭建起里,要拿來更多業(yè)務。
我覺得眼前一下子亮了,頓覺前方有了燈塔,我要披荊斬棘,到達彼岸!
回想,我經(jīng)常跟我的老板說的話是:
“還有什么需要我來幫忙嗎?”
“還有哪些我應該做但還未做到的?”
作者格蕾絲,帝都公關人,勵志專業(yè)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