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爾·普瑞斯科特在他的作品《父親讀給孩子們的散文和詩》中說道: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的奇妙世界。
我覺得,父母,正是引領孩子進入這個奇妙世界的最佳人選。
那么問題也隨之而來,父母該如何為孩子選擇圖畫書?相信每個家長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選擇經典肯定不會錯。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經典作品是經過了時間和孩子們的檢驗之后,留存下來的高品質作品。
經典的作品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不會過時,二是耐看。什么是耐看?就是孩子愿意多次去翻閱這一本書,不會因為已經知道了結局就再不翻看,此外書中的寓意并不是直接說明,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體會與品味,這也是圖畫書不同于其他書籍的最大特點,也是圖畫書的高級之處,讀過的人會覺得這本書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那么,如何去尋找那些經典的圖畫書呢?
我覺得可以遵循兩個思路,一個思路是選擇經典的作品,也就是被閱讀推廣者列出并詳細地解讀過的那些圖畫書,比如,松居直先生在《松居直喜歡的50本圖畫書》中提到的50本,還有彭懿先生在《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中推薦的63本。
這些書很多也是獲獎作品,比如美國凱迪克獎,就是在這一年出版的數萬本書中,選出一名首獎和二至三名佳作,分別授予凱迪克金獎和銀獎,所以我們只要關注歷年的獲獎作品就可以獲取一份具體的書單。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些經典圖畫書買來之后絕不會后悔,即便其中有些書一開始并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不一定哪天孩子就會自己翻出來讓你讀,并從此愛不釋手,在我們家這類圖畫書包括《小黑魚》、《小藍和小黃》、《彼得兔》、《下雪天》、《好餓的毛毛蟲》等等。
另外一個思路就是選擇獲獎大師的作品,比如國際安徒生獎。與美國凱迪克獎評選的對象是作品不同,國際安徒生獎的評選的對象是作者。國際安徒生獎是全球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耀,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以獎勵世界范圍內優(yōu)秀的兒童圖書作家和插畫家。獲獎者限于長期從事青少年讀物的創(chuàng)作并作出卓越貢獻者,因此也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同諾貝爾文學獎一樣,一生只能獲得一次,一旦獲得了,就擁有了終生的榮譽。它所表彰的是該作家一生的文學造詣和建樹。
因此,可以說,獲獎大師的作品就是品質的保障,這些作品也可以作為家長的首選,比如《野獸國》、《廚房之夜狂想曲、《月光男孩》》《小黑魚》、《森林大熊》、《布萊梅的音樂家》、《月亮先生》、《大猩猩》、《膽小鬼威利》、《到森林里去》、《鐵絲網上的小花》等等。
2016年4月4日,曹文軒摘得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這一殊榮。我也是在看到這個消息以后,開始關注國際安徒生獎獲獎者的作品的。
值得一提的是,曹文軒獲得的是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同年,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的獲得者是來自德國的著名插畫家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其代表作有《春夏秋冬》系列和《小兔卡爾故事集》等。
組委會對她的評價是:“貝爾納的作品一直以來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她樂意在創(chuàng)作上冒險探索,她的書可以如此幽默有趣,又能深深打動人,而且她并不懼于展現生活的黑暗一面。”
之前我已經詳細地介紹過她的另外一本代表作《去吧,去吧,去野餐》,內容和風格我和女兒都非常喜歡,所以《腳魚》這本書一經出版,我就迫不及待地買來和女兒一起看。
作為一位親子共讀圖畫書的絕對擁護者與踐行者,本身也非常喜歡閱讀這些圖畫書。正如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中所說,親子共讀圖畫書,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快樂。此外,我也非??粗厮删又毕壬岬降膱D畫書給孩子帶來的各種可能性。親子共讀圖畫書,不僅是一種非常自然、有效的親子溝通方式,而且在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心靈成長等方面,都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并存在無限的可能性。
這里就重點說說圖畫書與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松居直先生認為,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不斷的體驗逐漸積累起來的。圖畫書不僅可以喚醒想象力的幼苗,還可以為他們提供豐富的體驗機會。一開始,當孩子們一邊用耳朵聽父母念出的文字,一邊用眼睛去欣賞書中的畫面,就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影像,這些影像將有助于孩子去理解新的事物,還將幫助他們把聽得到卻看不到的故事,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形成鮮活生動的畫面。當想象力的幼苗被喚醒之后,還要用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去給養(yǎng),不斷地豐富這種體驗。這樣一來,圖畫書的品質,尤其是插畫的品質就非常重要,如果插畫的水準較高,不僅孩子翻閱起來是一種美的享受,在他們腦海中形成的影像想必也非常優(yōu)美,培養(yǎng)的想象力也是優(yōu)美而有水準的。
而《腳魚》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具有極高水準的圖畫書,正如《薩爾茨堡消息報》對它的評價:“這是一本認真對待孩子,讓幻想來說話的書。”
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本書的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現實與想象交替進行,毫無違和感。
這是一本大人讀起來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孩子讀起來不僅毫無違和感,而且還能夠在現實與想象之間自由切換。
故事是這樣的:多多過生日,想要一條小魚作為生日禮物,但是她發(fā)出的音卻是“腳魚”,然后她和媽媽一起推來魚缸,加水,加入水生植物,然后腳魚來了,她非常喜歡,她可以一整天就這么站在放魚缸的柜子前,盯著魚缸看。
前半部分都是現實中發(fā)生的故事,接下來進入了現實與想象交替進行的過程。多多帶著腳魚跑來跑去,腳魚帶著多多游水。對于多多來說,這可是一個秘密。
在故事發(fā)展的過程中,作者通過大人推開多多的房門,催她上床睡覺,使得故事在現實與想象之間進行轉換,每當我們讀到這里時都會有一種擔心,擔心多多和腳魚之間的小秘密會被大人發(fā)現。
第一次,媽媽進來了,說:“多多,你該上床睡覺了!”;第二次,爸爸進來了,說:“多多,上床睡覺。”;第三次,奶奶進來了,說:“最好現在把魚缸里的燈關了,否則你們整夜都睡不著?!?/p>
這里女兒發(fā)現了一個小細節(jié),她指著奶奶進來這張大圖說:小貓沒有來。不知道你是否也注意到了,那就是前面兩次小貓也跟著媽媽和爸爸一起來了,而奶奶來的時候,小貓卻沒有出現,它去哪兒了呢?這里為我們和孩子留下了探討的空間,它去睡覺了?是在看電視?還是去捉老鼠了?當然,正如松居直先生所建議的,與孩子的討論要自然而然,不要破壞故事的連續(xù)性,而且要在孩子發(fā)表看法的時候注意觀察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這在日程生活中是難以見到的。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當故事情節(jié)在現實與想象之間切換的時候,要想無縫鏈接,插圖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因為孩子讀的是圖,而不是文字,這就要求畫面要非常的流暢,本書的插畫作者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采用了逐步過渡的方法。第一次,媽媽進來的畫面,安排在單獨的后面一頁;第二次,爸爸進來的畫面,安排在連續(xù)的跨頁中;第三次,奶奶進來的畫面,則是直接融合在了多多和腳魚游水的畫面中??吹竭@里,不由得為作者這樣的設計拍案叫絕。
第二,準確抓住孩子的特點,讓孩子感同身受
《腳魚》這本書在設計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有很多地方都體現了孩子的特點。比如,故事的發(fā)展很好地體現了以下幾點:
1. 孩子喜歡魚
2. 孩子喜歡參與
3. 孩子喜歡問問題
4. 孩子喜歡長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5. 孩子喜歡光著腳跑來跑去
6. 孩子喜歡玩水
這些細節(jié)的設計會讓孩子產生深刻的認同感,讓孩子能夠更好地進入到故事中,感同身受。
第三,是時候該我們發(fā)揮想象力了
說完了這本書的主要特點,最后,我也想發(fā)揮一下想象力,并大膽地猜測一下多多豐富的想象力從哪兒來?因為仔細觀察插圖,你會發(fā)現,在多多的想象中,不僅有她和腳魚一起跑步和游水,畫中的魚和地上的玩具全都變得鮮活起來,和他們一起玩。此外,這幅圖中還出現了一只龍蝦,它是從哪里來的?仔細看圖,我們可以發(fā)現,它是從垃圾桶里爬出來的,那這只垃圾桶之前出現過嗎,是的,在第一頁中出現過,大概這里面有龍蝦的圖片吧。
所以說,多多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那么她的想象力從哪里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回到圖畫中去尋找答案,大概就是源自“書”。
通讀全書,我們可以感受得到,這是一個有著閱讀氛圍的家庭。首先,第一頁中地面上的這本圖畫書是一個重點,這本書的封皮上畫了一條魚和一位好像也在游泳的男士,這個情節(jié)和多多想象的與腳魚一起游泳非常相似。其次,電視柜里也擺滿了書。最后,媽媽在看書,后來爸爸進來的時候手里也拿了一本書,值得注意的是,兩本書的封皮都是紅色的,很可能是同一本書,我想這樣的安排并不是巧合。
因為夫妻之間是需要閱讀相同的書來具有共同的認知與體驗的,這樣做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你們能夠擁有共同語言。
同樣的道理,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應該閱讀同一本圖畫書,這不僅要求你要在家里進行親子共讀,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還需要及時地了解,老師在幼兒園給孩子讀了什么書,可以的話借回家,或者買一本,你再親自讀給孩子聽。這樣,父母就與孩子、幼兒園老師之間,擁有了共同語言。
父母作為孩子最好的圖畫書推廣人,應該緊緊地跟隨孩子成長的腳步,并及時了解他們心靈和精神上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認同孩子的想象力,不阻止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這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