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奢者常欲勝于人。孫字又作遜,不遜,不讓不順義。固,固陋義。
務求于儉,事事不欲與人通往來,易陷于固陋。二者均失,但固陋病在己,不遜則陵人。孔子重仁道,故謂不遜之失更大。
孔夫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奢侈,就會生出攀比心,而勤儉如果太過,容易固執,容易自卑,內耗自己。
先生說:“奢了便不遜讓,儉了便固陋,但與其不遜讓,還是寧固陋。”
我覺得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要我有選擇權利,我都不要,但是實際上我既沒有奢侈的本錢,又沒有窮困的自覺性,總覺得需要就要用,從來也不會問劃不劃算,便不便宜。但我家先生就不一樣,他會反復比較,貨比三家,然后在做最優解,我總覺得他浪費時間,他覺得我浪費錢!但是我們不會因此而生出怨氣,我覺得這就夠了。不知道孔夫子會不會覺得這樣的相安無事會更好呢!
正念練習第十天
昨天幾乎沒有完成正念呼吸,每次在數到第三次時,思緒就會飛走,然后在第四次重復時睡著,哈哈哈,我發覺這是個催眠的好辦法。今早梳頭,突然覺得可以嘗試只關注梳頭,會發生什么?我感受到梳齒劃過頭皮的疼痛,感受到今天梳頭其實帶著憤怒,還有煩躁不安。突然好心疼自己的頭皮啊!承受了不應該承受的苦難,于是,放松力度,輕輕梳頭,頭皮感受到了酥酥麻麻的感覺 很輕松,很舒服。于是,告訴自己,每天要好好梳頭,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