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有哪些
第一類:基本感覺,來自于外部信號:
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甜、酸、咸、苦)和膚覺(痛、溫、冷、觸)一共五種。這類感覺的感受器位于身體表面,或接近身體表面的地方
第二類:機體覺,來自身體本身的機能:
有運動覺、平衡覺和內臟知覺三種(各種體內的生化機能)。這類感覺的感覺器位于各有關組織的深處(如肌肉)或內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呼吸道)
第三類:直覺,來自大腦的直接映射:
直覺是由腦中若干記憶碎片,與前兩類感覺接收到的信息,綜合在一起,反射到思維之中所感受到的內容
第四類:理性知覺,來自大腦的邏輯分析:
理性知覺,是通過合理的邏輯推導得到確定的結果。把前面三種感覺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就會產生理性認識
感覺的塑造
感覺的提升
盲人可以用手來識別符號和文字,打麻將的人右手中指的觸覺會被加強,這說明人的各種感覺都是可以被訓練和提升的,如果你喜歡咖啡或者紅酒,那么咖啡鼻子(有36種味道),紅酒鼻子(有54種味道)都是用來訓練嗅覺的工具
通過冥想來訓練機體覺和直覺(主要是圍繞注意力訓練,也叫正念訓練),是一種常見的訓練方式:
“注意力”是人的感覺(視覺、聽覺、味覺等)和知覺(意識、思維等)同時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指向和集中(對其他因素的的排除)。人在注意著什么的時候,總是在感知著、記憶著、思考著、想象著或體驗著什么。人在同一時間內不能感知很多對象,只能感知環境中的少數對象。而要獲得對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有關的對象。人在清醒的時候,每一瞬間總是注意著某種事物。通常所謂“沒有注意”,只不過是對當前所應當指向的事物沒有注意,而注意了其他無關的事物
理性知覺的訓練,主要是依賴對于邏輯的訓練過程,各種科學技術中都有邏輯訓練的影子
尋找新的感覺
所謂新的感覺,可能每個人本來都有(但是沒有被發掘),也可能因為基因的緣故只存在與少部分的人群中,也可能人類將來通過基因編程才能獲得
KK 在他的書《必然》中提到過一項磁感應的訓練:
2004年,德國的信息技術經理烏多·瓦赫特(Udo Wachter)把一個小數字羅盤的內芯取出來焊接到一條皮帶上。他繞皮帶一圈埋入了13條壓電振子,也就是讓智能手機振動的零件。最后,他入侵電子羅盤的系統,讓它不在圓形屏幕上顯示北的方向,而是讓連成一圈的皮帶的不同部位產生振動。皮帶上“對著”北方的部位會一直振動。當烏多系上皮帶后,他就能通過腰部感受北的方位。不到一周時間,他對北的方位感覺就準確無誤了。他不用思考就能指出北的方向,他是無意識的,但就是知道。幾周后,他的位置感得到了增強,就好像他能感覺到一座城市的地圖。數字追蹤產生的量化信息被結合到了全新的身體感覺之中。長遠看來,這是我們身體傳感器中許多數據流的最終歸宿,它們將不再是數字,而是新的身體感覺。
后來參與此項研究的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有人為此專門做了創業項目(里面的視頻查看需要翻墻):http://www.feelspace.de/navibelt/
磁感應腰帶
少部分女性因為X染色體變異,擁有四色視覺(Tetrachromacy),知更鳥的磁感應能力,皮皮蝦的弧形偏振光感知能力,蝙蝠的聲波測距能力等等,都是某些感覺存在于基因組學中的證明,需要未來人類進行不斷的研究和發掘
感覺替換
A sensory substitu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 sensor, a coupling system, and a stimulator. The sensor records stimuli and gives them to a coupling system which interprets these signals and transmits them to a stimulator. In case the sensor obtains signals of a kind not originally available to the bearer it is a case of sensory augmentation. Sensory substitution concerns human perception and the plasticity of the human brain; and therefore, allows us to study these aspects of neuroscience more through neuroimaging.
感覺替換技術廣泛的運用于感覺受損的人群中,BrainPort(舌部觸覺替代視覺)、Project Bat-eye(聽覺替代視覺) 等等都逐漸的市場和產品化,在 appstore 可以下載到一個叫做 Eye Music 的 APP,能夠體驗到此類產品的感覺替換訓練過程,也是蠻有趣的~
創造新的感覺
人類的大量發明,都是在擴展和延伸人的感覺,比如鞋子、輪子、電話、方向盤、互聯網、VR 等等,最近 Boston Dynamics 的輪型機器人 Handle,更是將人對于輪子的感覺,發揮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
感覺的未來
你一旦習慣了穿鞋,就會覺得赤腳走路變的奇怪,人對于所有感覺的塑造都會如此
人類對于感覺的探索才剛剛開始,前人一輩子的科學探索,現在幾個月就能學會,人類大腦數億年的進化,Google Brain 也許幾年就能模擬完,人類的未來一定相當精彩~
首發(公眾號:馬文at小丑魚)長期修訂(簡書:馬文Marvin)